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1.近年来,无论是流行歌曲唱响后,还是动画片和电视剧走红后,各大站都会竞相推出以流行歌曲或电视主题曲为内容的铃音下载。歌迷和影视迷花上几元钱,就可获得一首喜爱的铃声。这里下载的铃声是( )
A.商品,因为它既是劳动产品,又用于交换
B.非商品,因为它尽管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
C.商品,因为它既有使用价值,又提供给别人使用
D.非商品,因为它尽管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
2.小马哥2014年考上了某“211”大学。他打算买一台笔记本电脑,以备学习娱乐之需。小马哥做出了如下考虑和选择:一是自己买电脑只是为了日常学习和信息查询,所以配置不必太高;二是尽管家庭生活条件不错,但价格不宜过高,适中即可。最后小马哥选择了一款配置较高,价格适中的笔记本电脑。小马哥的消费行为( )
①属于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②坚持了适度消费的原则
③符合保护环境的绿色消费 ④是抑制消费不值得倡导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从1994年至今,山东省已12次调整最低工资标准。2014年3月山东省再次调整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标准分三档,分别调整为1500元、1350元、1200元,分别提高120元、130元、120元,平均增长比例为10%,最高档在全国处于第5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 )
A.获得劳动权益的基础 B.再分配更注重效率的体现
C.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D.初次分配重视公平的措施
4.2014年l0月20日,李克强总理应邀对德国进行正式访问。李总理在回答记者问时指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在节能减排上,已经交出了一份好的成绩单,2014年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2%、碳排放强度下降5%左右,是多年来最大的降幅。我国要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 )
①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②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基本国策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④坚持自主创新,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户籍改革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城镇化进程中的难点。国务院决定将出台居住证管理办法,分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转为城镇居民。中新北京2014年11月21日电(记者 李金磊)中国正加速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目前,全国已有河南、新疆、黑龙江、河北4个省份正式出台了本地的户籍制度改革意见,这些省份均明确提出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并建立和完善居住证制度,其中,郑州、哈尔滨明确将建立积分落户制度。户籍改革( )
A.从制度层面彻底消除了城乡差别
B.提高了农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政治素养
C.使农民的权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D.赋予了农民更广泛更真实的政治权利
6.近日,一则关于北京某小区房产内部认购的帖子出现在络上,一份三百多人的内部认购名单被曝光,名单中有近百名购房者是北京市及各区的政府官员,包括住建委、国税、地税、公安、检察院等。这是公民在通过( )
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B.信访举报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C.舆论监督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D.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7.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面对这一问题,假如你是人大代表,可以( )
A.行使立法权,完善有关教育经费投入的法律法规
B.行使决定权,统筹规划各级政府的财政教育经费投入
C.行使质询权,督促各级政府依法落实财政教育经费投入
D.行使提案权,联名其他代表制定财政教育经费使用计划
8.201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全体会议公开举行,绝大多数人大代表团分组会议也对外开放,许多代表团还在讨论结束后留出时间接受中外媒体集体采访。人大会议对公众开放是( )
①国家权力机关对人民负责的体现 ②依法行政建设法制国家的需要
③国家自信和政治民主发展的表现 ④公民直接参与公共决策的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按照起草草案、审议等法定程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于2014年2月27日通过表决,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此决定的性质和目的分别是( )
①人大常委会立法权的体现 ②人大常委会决定权的体现
③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外交大局 ④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4.新世纪以来12个中央“一号文件”连续锁定“三农”。过去一直提“支农”,后来发展到“支农”“惠农”。这说明中央对“三农”问题的认识( )
①是克服谬误、接近真理的循环往复过程
②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
③是从实际出发,主观对客观的能动反映
④是客观对主观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5. 莫言获奖后对凤凰卫视表示:同样一部小说,张三认为是黄金,李四认为是马粪,不能说说是马粪的人就不对。所以谁说谁有多了不起,谁说谁多差,根本没有必要认真。评判一个作家最好的办法不是听别人说这个作家怎么样,而是找这个作家的书读一两本,你自己会得出结论。这体现了 ( )
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
②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③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④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50分。)
26.2014年11月3日,国务院召开经济座谈会,会议提出当前推动我国经济前行的“双发动机”:一方面我们的基础设施、公共产品还有很大差距,加快棚户区改造、发展城市地下管还有很大潜力,这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动机。另一方面,加大力度支持新技术和电子商务、小微企业为代表的新业态、新产业发展,为他们“培土施肥”,打造中国经济新的“发动机”。[]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双发动机”为何能够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前行。(12分)
[]
[]
28、电视政论片《百年潮·中国梦》2014年5月26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这部电视政论片纵论古今、大气磅礴,全方位、多侧面地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重要战略构想,充分反映“中国梦”释放的强大号召力和感染力,在社会各界所引起的强烈共鸣。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结合材料,请从辨证唯物论角度谈谈我们如何才能实现“中国梦”。(13分)
29.全面小康的建设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更是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
材料一 当前,受经济利益、多元思想、多元文化的影响,社会出现了一些道德危机和道德焦虑。提出建设文化强国战略不仅事关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关系到民族精神、道德品质的重大提升。但是,社会道德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轨迹,文化强国、文化发展的举措应顺应、遵循其自然过程,不可操之过急。
材料二 随着改革开放全面小康实践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在长期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十六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些理论创新已经并将继续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13分)
政治试题(参考答案)
28.(13分)①物质决定意识,所以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所以要实现中国梦,必须依据基本国情,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3分)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指导改造客观世界,促进事物的发展,所以要树立正确意识。实现中国梦,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所以“必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才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4分)③事物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普遍的。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在正确认识和把握规律基础上利用客观规律,否则会受到规律惩罚。。因此要实现中国梦,就要从基本国情出发,尊重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做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最终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6分)
29.(13分)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正是基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党才提出了“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社会建设”和“五位一体”的理念。(3分)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社会的发展,党不断地更新理念,说明认识在实践基础上深化、发展。(3分)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我国建设发展的实践验证了四大文明理论的正确性,“社会建设”和“五位一体”理念的正确性也将得到实践检验。(3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生态文明”、“社会建设”和“五位一体”理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好的解决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4分)
>>点击下载完整版 河南省濮阳县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