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招生考试网 - 考研 - 模拟试题 - 正文

 
2011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6
来源:2exam.com 2010-12-14 【字体:小 大】
2011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

 

71.在价值形式发展的各个阶段中,没有本质区别的两种价值形式是:
  A.简单的价值形式和扩大的价值形式
  B.简单的价值形式和一般的价值形式
  C.扩大的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
  D.一般的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货币的起源与本质。
  在价值形式发展的各个阶段中,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指的是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简单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这种价值形式反映了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状态下发生的物物交换关系。价值形式的发展形式是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这时随着商品交换范围的扩大,交换行为的经常化,商品从个别交换变为同多种商品进行交换。
  价值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形式是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表现在从普通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一般价值形式中的等价形式,就是一般等价形式。起着一般等价形式作用的商品,就是一般等价物。由一种商品充当一般等价物,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交换活动,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是货币形式。当一种商品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作用时,这种商品就成了货币商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货币本身也是商品,但又不是一般的商品,货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固定地充当一切商品的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出现,解决了商品与商品直接交换的困难,极大地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在价值形式发展的各个阶段中,没有本质区别的两种价值形式是一般的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8页;《大纲解析》第79页。
  72.价值规律对经济活动的调节是通过:
  A.市场机制的作用完成的
  B.政府的宏观调控完成的
  C.资源的有效配置完成的
  D.提高劳动生产率完成的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价值规律作用的实现途径。
  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因此,价值规律具体是通过价格的运动来表现的,而价格的运动又离不开竞争规律、供求规律。所以,价值规律就是通过价格机制、竞争规律、供求规律的相互作用来表现的。
  价值规律在通过价格运动表现的过程中,也是和竞争机制联系在一起的。竞争是商品经济中经济行为主体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而采取的各种自我保护和扩张行为的概括,它是商品经济固有的现象,由于价值规律反映的是人们在生产和交换活动中的经济利益关系,在处理这种经济利益关系过程中人们采取的各种行为,就形成了相互之间的竞争关系。首先,价值的决定离不开竞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在竞争过程中确定的。其次,价格的形成离不开竞争,没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就不会形成市场价格。再次,价格的运动离不开竞争,价格的变动、供求关系的变化,都是在竞争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价值规律与竞争是交织在一起发挥作用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的综合作用共同构成市场机制。价值规律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就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实现的,市场机制之所以能够对经济活动起调节作用,是因为背后的客观经济规律在起作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11页;《大纲解析》第83页。
  73.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的作用范围是:
  A.只对消费品市场起作用
  B.只对资金市场和劳务市场起作用
  C.对技术市场、信息和房地产市场不起作用
  D.对各种市场都起作用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价值规律的作用范围。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只要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必然存在并支配着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全过程。市场体系是指市场经济中由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和技术、信息市场等有机联系所构成的市场有机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的市场体系中仍然发挥着作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12页;《大纲解析》第83页。
  74.价值规律对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调节作用的实现形式是通过: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运动
  B.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运动
  C.价格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进而影响各个市场主体的利益
  D.按照市场供求状况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结果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实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是指价格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这样,商品的价格和价值应当一致。但是,在现实的商品交换中,商品的价格和价值相一致只是个别的、偶然的现象,二者不一致却是经常的、普遍的现象。这是因为,价格虽然以价值为基础,但是它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商品供求关系的影响。供求相等是偶然现象,供求不一致却是商品经济的经常现象。
  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价值规律对生产具有调节作用,这是指价值规律决定着生产资料、劳动力和资金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从而影响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或缩小。第二,促进企业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竞争和刺激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加强经济核算,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价值规律对商品流通也具有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主要是指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来调节商品的供求关系。如果价格过高,就会使需求减少,销售量下降;如果价格过低,就会使需求增加,销售量扩大。因此,自觉利用价值规律,制定合理的价格,就能起到促进生产,指导消费,促进供给和需求的平衡作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11页;《大纲解析》第83页。
  75.马克思指出:“商品价格对商品价值的不断背离是一个必要的条件,只有在这个条件下并由于这个条件,商品价值才能存在。”这说明:
  A.商品价值是在价格波动中决定的
  B.商品价格和价值由供求关系决定
  C.商品价格在供求关系影响下围绕价值波动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D.价值是价格的内容和客观基础,价值和供求关系共同决定价格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要发生作用跟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密切相联系的。价格根据供求上下波动,它本身就成为了一种反映市场供求状况的真实市场信号。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价格与价值的偏离不会长时期持续下去,供求关系不平衡也不会始终不变。但是,各种商品价格的波动,又是围绕着一个重心来进行的,这个重心就是商品的价值。马克思明确说过:“商品按照它们的价值来出售这个假定,当然只是意味着:它们的价值是它们的价格围绕着运动的重心,而且价格的不断涨落也是围绕这个重心来拉平的。”市场价格的不断波动,即它的涨落,会互相补偿,彼此抵消,并且还原为平均价格,而平均价格是市场价格的内在规则。因此,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着价值波动,正表明价值规律的贯彻。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仅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相反,正是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11页;《大纲解析》第83页。
  76.商品交换是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的。货币出现后,“等价交换”的要求表现为:
  A.交换双方的价值量相一致
  B.交换双方的使用价值量相一致
  C.交换的数量和比例相一致
  D.价格与价值相一致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货币出现后价值规律的要求。
  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但是,在市场供求的作用下,商品的价格并非始终与价值相等。因为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决定价格的除了价值这一因素以外,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也会直接影响价格。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其市场价格往往低于价值;当商品供不应求时,其市场价格往往高于价值。但这并不是否定价值规律和等价交换的原则,因为:第一,商品的市场价格无论怎样变动,它总是以价值为基础,各种商品之间总有一定的比价。第二,商品的市场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着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受价值制约。第三,从一次交换来看,市场价格和其价值不一致,但从长期来看,商品的市场价格上涨下落可以相互抵消,因而长期的平均价格和其价值是一致的。
  不同使用价值量无法进行比较,从而不同使用价值交换数量和比例相一致也就毫无意义。交换双方价值量相一致是价值规律的要求,但并不是货币出现后“等价交换”的表现形式。货币出现后,商品的价格成了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要实现等价交换,就要求价格必须符合价值。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11页;《大纲解析》第83页。
  77.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价值规律是它的基本规律,这一规律的作用是通过:
  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价值规律的实现途径。
  价值规律的作用是在市场竞争中,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的综合作用共同构成市场机制。价值规律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就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实现的,市场机制之所以能够对经济活动起调节作用,是因为背后的客观经济规律在起作用。价值规律的实现必须借助于市场机制,当然在这些机制作用的过程中,肯定会有生产者之间、消费者之间以及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
  如果此题是多项选择,则ABCD都正确,由于本题是单项选择,因而D是最佳选择。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12页;《大纲解析》第83页。
  78.市场机制是指市场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制约关系及其调节功能,其核心机制是:
  A.供求机制
  B.价格机制
  C.竞争机制
  D.风险机制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市场机制的核心机制。
  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对社会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调节作用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市场机制是指商品经济内部的价格、供求、竞争等要素变动对经济活动的制约功能。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的综合作用共同构成市场机制。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价格、供求竞争三种机制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它们相互依存、互为因果,彼此通过对方而得以实现,人们主要是通过市场价格来认识和遵循价值规律的。价格机制作用发挥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挥程度,因而处于核心的地位。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12页;《大纲解析》第83页。
  79.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关键是要:
  A.深化对商品使用价值的认识
  B.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C.深化对商品交换价值的认识
  D.深化对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认识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随着分工的发展,生产社会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是由许多劳动者的分工合作完成的。科技劳动、管理劳动与直接征税劳动的分离和相对独立,要求我们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种类的认识不断拓展。价值与财富联系在一起,当今不仅财富的数量迅速增长,而且财富的存在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在物质财富不断增长的同时,精神财富也以更快的速度增长。特别是科技劳动创造的非物质形态的财富,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全面进步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这部分创造精神财富的劳动也同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一样,都是创造价值的劳动。因此,我们不能再把创造价值的劳动仅局限于物质生产领域,要把创造价值的劳动从物质生产领域向一些非物质生产领域拓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13页;《大纲解析》第84页。
  80.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共同参与财富分配的经济依据是:
  A.抽象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
  B.财富是由各种生产要素共同生产的
  C.财富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
  D.财富是由劳动与资本共同创造的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经济依据。
  在商品经济中,价值和使用价值是统一的,生产价值必须首先生产使用价值,因而使用价值(即财富)的条件也是生产价格的条件。土地、资本、设备等生产要素都不是价值的源泉,但和劳动共同构成财富的源泉。这就是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参与财富分配的依据。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是重要的理论突破,对于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谓按生产要素分配,简单地说,就是根据各个生产要素在商品、劳务的生产和流通中的投入比例及贡献大小来分配国民收入。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14页;《大纲解析》第84页。
  81.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
  A.劳动二重性学说
  B.资本有机构成学说
  C.剩余价值学说
  D.平均利润学说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
  财富的物质内容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而自然物质和具体劳动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而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物质生产的作用,就是认识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源泉。劳动两重性的发现和论证,第一次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为劳动价值论提供了基础。
  剩余价值学说是建立在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基础上的,主要是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而资本有机构成学说主要是论证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因为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相对过剩人口就产生了。平均利润学说揭示资本主义的平均利润是对剩余价值来源的掩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14页;《大纲解析》第85页。
  82.(2002年理科第4题)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A.剩余价值学说
  B.生产价格理论
  C.劳动二重性学说
  D.劳动力商品理论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在劳动与价值的关系问题上,在运用劳动价值论分析全部社会经济关系和经济运行中,马克思的理论具有惊人的彻底性。这种彻底性的理论基础,就是马克思创立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劳动的二重性问题是指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要懂得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必须从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生产商品中的各自的作用把握两者的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有对立统一关系。首先,统一指的是商品生产者在进行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它们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种劳动。劳动的这两种二重性是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二因素的决定条件。其次,对立指的是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关系,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的。
  理解抽象劳动和理解价值紧密相关,重要的是把握住它们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一点正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点。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由马克思创立的,它科学地回答了什么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使劳动价值论有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在劳动二重性的基础上,马克思科学地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积累等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的重大的理论问题,都与劳动二重性学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13页;《大纲解析》第84页。



 
看了这篇文章的网友还关注以下文章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考研报名
    考研新闻
    成绩查询
    考研复试
    试题答案
    复试分数线
    考研调剂
    考研录取
    招生简章
    考研大纲
    考研复习
    考研政策
    研究生招生
    模拟试题
    考研院校
    考研专业
    在职考研
    法硕
    同等学力申硕
    博士生
    MBA|MPA
    推免生
    新闻传播硕士
    专业硕士
    考研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