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招生考试网 - 考研 - 模拟试题 - 正文

 
2011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16
来源:2exam.com 2010-12-17 【字体:小 大】
2011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16

 

11.党在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是:
  A.从总路线提出起,到建成社会主义
  B.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从国民经济恢复,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D.从解放战争的胜利,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起止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而进行多方面的斗争:在军事上继续进军,完成对大陆的解放;在政治上,建立和健全地方各级人民政权;在外交上,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在经济上,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统一财政经济管理。同时,进行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和“三反”、“五反运动”,并为迅速恢复国民经济而斗争。
  国民经济恢复后,我国社会生活中又出现和积累了一些新的矛盾,需要党有明确的方针和系统的政策逐步加以解决:在农村,土地改革后开始出现了贫富分化现象,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城市和工业对粮食和农产品原料不断增长的需要;在城市,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同资产阶级之间的限制与反限制的斗争时起时伏;工业化大规模发展引起这些矛盾的加剧,使党和毛泽东不得不考虑加紧和扩大农村的互助合作和城市限制资本的措施,对国民经济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不可避免,同时受到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影响,以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初步成功的强烈示范和鼓舞,毛泽东加快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考。毛泽东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也就是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36页;《大纲解析》第168页。
  1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
  B.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C.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命题分析]命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1952年9月毛泽东提出从现在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逐步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设想。1953年6月,毛泽东对过渡时期总路线作了比较完整的阐述。1953年12月亲自修改审定的中宣部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对过渡时期总路线作了完整的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9月,全国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将这条总路线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用法律的形式正式确定下来。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36页;《大纲解析》第168页。
  13.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两翼是: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现工业和农业的现代化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赎买”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征。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辩证统一的总路线。“一化”即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这是“主体”,是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三改”即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两翼”,是要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解决所有制的问题,以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一化”和“三改”互相促进,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推动我国社会迅速地向社会主义飞跃。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题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35-236页;《大纲解析》第168页。
  1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征是:
  A.特别重视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C.重视工业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D.强调三大改造同时进行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征。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一方面把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富强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作为“革命胜利后,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基本任务”;另一方面又要求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所有制,以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总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各个方面的联系和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精神,以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为“主体”,以解放生产力、实现三大改造为“两翼”,形成一个辩证的统一关系,反映了过渡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是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37页;《大纲解析》第169页。
  15.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
  A.消灭资本主义
  B.恢复国家经济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建立国营经济
  [命题分析]命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
  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随着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实施,新中国出现了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结构。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恢复国民经济中发挥了各自的作用。但是随着大规模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开展,原有的经济结构、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因此,只能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改变原有的生产关系,确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健全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得到解放,为迅速发展工业和农业生产创造社会条件。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紧紧围绕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中心,在变革旧有的生产关系的过程中,努力保护和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如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用了“和平赎买”方针,其目的就是充分利用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遗产,保护好这部分生产力,并将它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先进生产力;又如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采取从互助组到初级合作社再到高级合作社的过渡形式,保护和发挥了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个体农民逐渐适应生产关系的变革,其根本目的也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37页;《大纲解析》第170页。
  16.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带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组织是:
  A.互助组
  B.供销合作社
  C.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命题分析]命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引导、说服和教育农民,有步骤分阶段的走上社会主义集体的道路,使农民逐渐适应生产关系的变化,逐步摆脱私有制,从而避免引起思想波动,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合作化的步骤,采取从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办法,即由建立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临时互助组和常年互助组(参加互助组的农户,其土地等生产资料仍然归个人所有),发展到组织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的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合作社,再发展到成立土地、牲畜、大型农具等生产资料全部归集体所有的具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合作社。在农业互助合作化的发展道路上,采用的是“先集体化、后机械化”的发展道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38-239页;《大纲解析》第170页。
  17.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所采取的政策是:
  A.限制
  B.征用
  C.赎买
  D.没收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政策。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用“和平赎买”的方式,逐步地把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由于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政策的实现,在我国基本上消灭了资本主义制度,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实现了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和列宁提出但没有实现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政策,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在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是一个创举,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历史性胜利,也是毛泽东思想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体现。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40页;《大纲解析》第172页。
  18.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A.劳资两利
  B.四马分肥
  C.公私兼顾
  D.定息
  19.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后资本家领取的是:
  A.企业利润的1/4
  B.定息
  C.全部企业利润
  D.和工人一样的工资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经历的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953年底以前,主要是实行低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阶段。对私营工业实行了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对私营商业实行了经销代销,使这些私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开始纳入了国家计划的轨道。在利润分配上实行当时所说的“四马分肥”,即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各占1/4,企业利润大部分归国家和工人。第二阶段,主要是实行个别企业公私合营阶段。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政策的确定和粮棉统购统销的实行,大大促进了私营工商业改造的进程,形成了对工商业改造的有利形势。第三阶段,从1955年秋到1956年,是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阶段。全行业公私合营成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使资本主义所有制过渡到完全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步骤。全行业公私合营后的赎买政策是:对私股实行定息的办法,即把资本家的利润限制在一定的息率上,统一规定年息为5%,当时国家决定付息7年,后又延长3年,共计10年;对资本家和资方代理人也按“包下来”的方针和“量才使用,适当照顾”的原则作了人事安排。因此,这两题的正确答案都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41页;《大纲解析》第172页。
  20.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方针是:
  A.利用、团结、改造
  B.利用、限制、改造
  C.利用、限制、批评
  D.利用、团结、教育

 



 
看了这篇文章的网友还关注以下文章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考研报名
    考研新闻
    成绩查询
    考研复试
    试题答案
    复试分数线
    考研调剂
    考研录取
    招生简章
    考研大纲
    考研复习
    考研政策
    研究生招生
    模拟试题
    考研院校
    考研专业
    在职考研
    法硕
    同等学力申硕
    博士生
    MBA|MPA
    推免生
    新闻传播硕士
    专业硕士
    考研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