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招生考试网 - 考研 - 模拟试题 - 正文

 
2011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16
来源:2exam.com 2010-12-17 【字体:小 大】
2011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16

 

 11.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为实现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任务,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A.三反五反
  B.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C.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
  D.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七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面对建国初期的严峻形势,中国共产党及时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中国共产党在1950年6月召开了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会议的议题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确定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党的战略策略。会议着重批评了那种认为可提早消灭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的思想。毛泽东在报告中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提出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是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为实现这一任务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土地改革的完成,二是对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三是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选项。
  [教材链接]该题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35-236页;《大纲解析》第168页。
  12.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制定的策略方针是:
  A.消灭民族资产阶级
  B.不要四面出击
  C.继续进行土地改革
  D.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孤立和打击当前的主要敌人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七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在七届三中全会上,针对党内存在的对待民族资产阶级和民族工商业以及对待知识分子和少数民族的“左”的做法,毛泽东在《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中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社会动态,阐明了党的政治策略,要求全党抓住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矛盾,牢牢把握主攻方向,“不要四面出击”、“不可树敌太多”,应该集中力量孤立和打击当前最主要的敌人,同时做好其他方面的工作。根据毛泽东提出的不要四面出击的方针,党对于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采取了谨慎稳妥的步骤,十分注意团结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集中力量肃清国民党残余势力,推翻地主阶级,同帝国主义斗争到底。实践的发展,充分证明了“不要四面出击”的战略策略思想是完全正确的。因此,本题的答案是BD选项。
  [教材链接]该题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35页;《大纲解析》第167页。
  13.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领导开展的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运动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三反”运动
  C.“五反”运动
  D.镇压反革命运动
  [命题分析]命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中国初期开展的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尚未彻底完成,新解放区的土地还未分配,国民党的残余势力进行种种破坏和捣乱活动,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和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运动。“三反”运动是指解放初期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内部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运动。“五反”运动是在私营工商企业中开展反对行贿、偷税漏税、盗窃国家资财、偷工减料、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运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36页;《大纲解析》第168页。
  14.1953年提出的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5.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
  A.要求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社会主义工业化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物质和技术基础
  C.先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
  [命题分析]这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和特点。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方面把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富强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作为“革命胜利后,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基本任务”;另一方面又要求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所有制,以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总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各个方面的联系和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精神,以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为“主体”,以解放生产力、实现三大改造为“两翼”,形成一个辩证的统一关系,反映了过渡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是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
  因此,第14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第15题的正确答案是A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36页;《大纲解析》第168页。
  16.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这是因为:
  A.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B.对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进行改造是建立社会主义和实现工业化的需要
  C.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战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和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命题分析]命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历史必然性。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虽然改变了原来提出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需要进行很长时期的新民主主义建设的构想,使社会主义改造明显地提前了。但这种改变绝不是一时冲动、贸然作出的。除了此时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社会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外,主要还是根据当时国内外情况的发展变化和全国人民要求尽快消灭剥削制度、摆脱贫穷落后困境,迅速实现国家繁荣昌盛的强烈愿望,经过反复思考而作出的重大决策。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这是因为:第一,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第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迫切需要。第三,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客观需要。第四,从国际环境看,帝国主义对中国采取军事上威胁、经济上严密封锁的政策,资本主义世界本身又很不景气,而社会主义国家正充满活力,并给予中国建设事业以援助,促使中国迅速走上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36页;《大纲解析》第169页。
  17.20世纪50年代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
  A.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彻底消灭农民阶级、手工业者和民族资产阶级
  C.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D.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
  [命题分析]命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
  社会主义改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随着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实施,新中国出现了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结构。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恢复国民经济中发挥了各自的作用。但是随着大规模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开展,原有的经济结构、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因此,只能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改变原有的生产关系,确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健全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得到解放,为迅速发展工业和农业生产创造社会条件。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37页;《大纲解析》第170-171页。
  18.我国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特色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通过一系列逐步过渡的由低级到高级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
  C.和平改造特别是对资产阶级实现了和平赎买
  D.对经济制度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相结合
  [命题分析]命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特色。
  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在进行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同时,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即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中,遵循了逐步从低级到高级的改造形式,使农民、手工业者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者逐渐适应生产关系的变化,逐步摆脱私有制,避免引起思想波动。尤其是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顺利实现,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伟大实践。
  在改造时,严格区别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界限。中国的资本主义分为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两种。对官僚资本采取剥夺、没收的政策。对民族资本则是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最终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赎买。同时注意把对企业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在把私有制企业改造成公有制企业过程中,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民族资产阶级仍然具有两面性,既有剥削工人获取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对民族工商业者,是把他们作为朋友,在团结他们的同时逐步地改造他们。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37页;《大纲解析》第169页。
  19.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
  A.公私兼顾
  B.自愿互利
  C.国家帮助
  D.典型示范
  20.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主要有:
  A.在土地改革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B.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C.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集体经济体制
  D.采取从互助组到初级合作社到高级合作社的逐步过渡形式

 



 
看了这篇文章的网友还关注以下文章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考研报名
    考研新闻
    成绩查询
    考研复试
    试题答案
    复试分数线
    考研调剂
    考研录取
    招生简章
    考研大纲
    考研复习
    考研政策
    研究生招生
    模拟试题
    考研院校
    考研专业
    在职考研
    法硕
    同等学力申硕
    博士生
    MBA|MPA
    推免生
    新闻传播硕士
    专业硕士
    考研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