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概述
课程目标是对课程所要达到的结果的规定。它在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等各个 环节起着导向作用,不仅为课程设计提供指导准则,而且为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规定基本方向,并为课程的实施和评价提供基本依据。
课程目标和教育目的以及培养目标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的具体化。教育目的或培养目标是对受教育者质量规格的总体要求,而教育目的或 培养目标的实现总是要以课程为中介的。因此课程也可以被理解为达到教育目的或 培养目标的手段。把教育目的或培养目标转化为课程目标,进而用来指导课程编制 工作,这是课程编制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课程目标在课程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是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 课程目标一旦确定,将直接影响着课程的各个方面,包括学制年限的确定,课程门 类、顺序、时间的设置,各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的编写以及教学方法的选用等。
(二)制订课程目标的依据
制订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包含三项主要内容: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 需求和学科的发展。妥善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在制订课程目标中十分重要。总的来 说,在对这三者关系的处理上既要相互协调,又要避免平均用力,应根据实际情况 适当地突出重点。
1.学习者的需要
任何课程的最终目标都应指向学习者的身心发展。促进学习者身心发展是课程 的基本职能,因此学习者的需要是确定课程目标的重要依据之一。学习者的需要是 十分复杂的。从个^^看,学习者作为完整的人,其需要是多样而丰富的;从群体看, 不同学习者具有不同的需要;作为学习者的儿童,其身心发展的需要不仅有个体间 的差异性,还具有年龄阶段的差异性,是在动态中变化发展着的。
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尊重学习者的个性、体现学习者意志的过程, 或者说,是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而不是不顾儿童的选择而强加成人意志的过程, 要充分考虑到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差异和个体的差异。
在课程目标的确定过程中如果将重点放在满足学习者的需要方面,以学刁者的 需要为基点,以促进儿童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时,这种课程便具有“经验课程”或 “儿童本位课程”的特点。“经验课程”并非不要课程目标的其他来源(如当代社会 生活的需求、学科的发展),而是强调学习者的需要和身心发展的优先性、根 本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