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社会的需求
在任何一个国家,学校总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学生也是社会群体的一部分,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现实社会之中的。学校教育的一个主要任 务就是使学生逐渐社会化,因此在制订课程目标时必须将社会需求作为重要依据 之一。
社会需求具有多方面的内涵。从空间维度看,社会需求包括从学习者所在社区 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需求;从时间维度看,它不仅指社会的 当下现实需要,而且也包含社会的未来发展的需求。
将社会需求转化为课程目标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真正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注意 以下问题:
第一,要对“学校课程能够满足的社会需求”和“学校课程只有通过社会上其 他各种机构的合力才能完成的社会需求”做出明确区分。学校课程的功能是有限的, 人的发展除受学校课程的影响外,还受多种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在良好的公民道 德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校课程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但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 养仍需社区、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因此应当对学校课程的功能有正确的判 断,过于夸大学校课程的功能会造成课程目标的虚化。
第二,确定课程目标时除了应该关注对现存社会需求的研究外,还应对未来社 会的需求进行研究。教育是一项“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着新人”的事业。在 信息化时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极为迅速的,对社会需求的把握也要与时俱进,不 能停留于现实生活,而忽视对未来社会需求的关注。在确定学生的生活需要时,应 将可以预测到的未来社会需求反映到学校课程目标中来。
第三,社会需求是包罗万象的,课程目标除要全面考虑与教育相关的社会生活 之外,还应当突出重点,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方面。在确立 课程目标时明白哪些才是课程目标需要重点反映的社会需求,形成重点突出、层次 分明的需求系列层级,并在课程目标中体现出来。
第四,在将社会需求确定为课程目标的过程中,还应注意考察社会需求背后所 隐藏的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包括需求究竟是谁的、是社会弱势阶层的需求还是社
①张华.论课程目标的确定[J].外国教育资料,2000 (1):17.
会优势阶层的需求等。作为课程目标的社会需求应体现社会民主和社会公平,这在 随着社会发展的加速而导致的社会分层加剧的社会尤其需要得到关注。 3.学科的发展
学科知识及其发展也是确定课程目标的重要依据之一。学科知识包含基本概念 和基本原理、探究方式、学科的发展趋势、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内容。典型的学科 知识包括数学、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哲学和社会 科学(如语言学、历史学、地理学、经济学、教育学、人类学等);文学艺术等。
与确定课程目标联系最紧密的是学科功能。一般而言,学科知识具有两方面的 功能:一是造就学科专家的功能,也称学科本身的特殊功能,为满足这种功能,学 科知识必须以某种特定的内容和方式展示出来;二是满足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需要 方面的功能,即一门学科对那些不会成为这个领域专家的人所具有的教育功用,也 就是学科的一般功能。课程目标既应包括学科的特殊功能,也应包括其一般功能。
根据学科知识及其发展确定课程目标应注重采用学科专家的建议。这不仅是因 为学科专家对自己本学科领域内的基本概念、逻辑结构、探究方式和发展趋势有着 比较清楚的了解,更为重要的是,学科专家了解本学科的一般功能和特殊功能,可 以为确定课程目标提供较为可靠的学科信息。在研究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时,应 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不能将学科专家的建议当做教育目标的唯一来源,而应当将这些建议与 对学生和社会生活的研究综合起来作为目标来源。
其次,应避免课程目标过于注重学科特殊功能而忽视一般功能的倾向。学科专 家所提出的教育目标经常过于专门化。所以在征求学科专家建议时,必须考虑这门 学科对于一般公民有何贡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