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中考网 - 各省中考 - 重庆中考 - 正文

重庆五年制高职改革试点工作管理办法

来源: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16-4-21 11:48:50

 

四、编制程序

(一)调研论证。中高职院校应开展行业企业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掌握人才需求状况,明确人才需求层次和定位,就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分析,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具有针对性。

(二)研制方案。在调研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联合行业企业专家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进行研制,并组织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研制形成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

(三)专家审议。市教委组织专家组,对试点院校编制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审议,确保方案的科学合理性和可行性。

(四)审核备案。通过专家组审议的人才培养方案须报市教委备案,以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五)持续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行业发展及技术变化情况,进行适时修订。要形成人才培养方案的持续改进机制,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能适应新的需要。修订内容需报市教委审核备案。

五、编制要求

(一)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人才培养目标要定位在为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人才培养规格要体现工作岗位对人才综合素质、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具体要求,有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二)人才培养模式要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要从职业分析入手,基于职业领域工作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围绕培养目标对人才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质的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习项目与工作任务对接、学习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习环境与企业职场对接,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对接,实现专业学习与真实职业训练有机对接,实现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三)课程体系要求

1.体现中高职衔接所需专业课程的统筹安排,满足五年一体化整体课程设计与人才培养持续教育教学的需要。要按照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设计通识性课程。

2.要对照岗位职业标准设置课程,保证培养的学生能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并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专业课程设置要与职业资格证书有机衔接,教学内容要与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资格制度相适应,把双证书制度纳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

4.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开设与专业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类专业课程及人文素养类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四)教学与评价模式要求。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特点,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建立科学客观的教学评价体系,根据课程特点,建立注重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根据专业特点,建立学生、教师、家长、行业企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

 

附件: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考格式)


附件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中职教育阶段:××××××

高职教育阶段:××××××

二、招生对象

我市应届初中毕业生,初中毕业暨高中升学考试成绩达到相应要求。

三、基本学制

5年。

四、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面向××××等岗位,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掌握××××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从事××××等工作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二)人才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1.职业素养

2.专业知识

3.专业技能

五、职业范围

序号

就业职业(岗位)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1

 

 

……

……

……

六、主要接续专业

本科:××××专业

七、人才培养模式

说明根据专业特色如何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八、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设计原则

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入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职业教育规律;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角度设计课程体系。

(二)课程结构

课程体系为模块化结构: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素质教育课程三个模块组成。其中,专业课程模块中包含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及专业实践课程子模块。

九、课程设置及要求

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素质教育课程及专业实践课程等。

(一)公共基础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目标及主要内容

参考学时

1

×××

……

……

……

……

……

……

(二)专业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目标及主要内容

参考学时

专业基础课

1

×××

……

 

 

 

 

 

专业核心课

……

……

……

 

专业选修课

 

 

 

 

(三)素质教育及拓展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目标及主要内容

参考学时

1

×××

……

……

……

……

……

……

(四)专业实践课程

校内、校外实训及顶岗实习项目、内容

序号

实训项目

内容

参考学时/(周)

1

×××

……

……

……

……

……

……

十、教学时间安排

(一)基本要求

(二)教学运行

教学运行计划(表)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考试考查

学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学时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公共基础课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道德与法律

 

 

 

 

 

 

 

 

 

 

 

 

经济政治与社会

 

 

 

 

 

 

 

 

 

 

 

 

哲学与人生

 

 

 

 

 

 

 

 

 

 

 

 

语文

 

 

 

 

 

 

 

 

 

 

 

 

数学

 

 

 

 

 

 

 

 

 

 

 

 

英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

 

 

 

 

 

 

 

 

 

 

 

 

体育与健康

 

 

 

 

 

 

 

 

 

 

 

 

艺术(或音乐、美术)

 

 

 

 

 

 

 

 

 

 

 

 

……

 

 

 

 

 

 

 

 

 

 

 

 

公共基础选修课1

 

 

 

 

 

 

 

 

 

 

 

 

……

 

 

 

 

 

 

 

 

 

 

 

 

专业课

专业基础课

 

 

 

 

 

 

 

 

 

 

 

 

 

 

 

 

 

 

 

 

 

 

 

 

 

 

……

 

 

 

 

 

 

 

 

 

 

 

 

专业核心课

 

 

 

 

 

 

 

 

 

 

 

 

 

 

 

 

 

 

 

 

 

 

 

 

 

 

……

 

 

 

 

 

 

 

 

 

 

 

 

专业选修课

 

 

 

 

 

 

 

 

 

 

 

 

 

……

 

 

 

 

 

 

 

 

 

 

 

 

专业实践课

××综合实训周

 

 

 

 

 

 

 

 

 

 

 

 

……

 

 

 

 

 

 

 

 

 

 

 

 

顶岗实习

 

 

 

 

 

 

 

 

 

 

 

 

素质教育课

创新创业

 

 

 

 

 

 

 

 

 

 

 

 

职场交流

 

 

 

 

 

 

 

 

 

 

 

 

社会实践

 

 

 

 

 

 

 

 

 

 

 

 

……

 

 

 

 

 

 

 

 

 

 

 

 

总学时

 

 

 

 

 

 

 

 

 

 

 

 

说明:

十一、教学实施

(一)教学要求

1.公共基础课

2.专业课

3.素质教育课

(二)考核与评价

十二、毕业条件

说明课程合格(或学分)、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等级考试、职业资格证书、素质考核等要求。

十三、保障条件

(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

(二)师资队伍

(三)实习实训条件

1.校内实训基地:主要实训室名称及基本条件、主要功能。

2.校外实训基地:主要实训室名称及基本条件、主要功能。

(四)课程教学资源

十四、建议与说明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