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想拿高分要过了语言表达关
昨天下午,随着英语考试的结束,2015杭州中考拉下了帷幕。
相比此前刚结束的高考,杭州中考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简单。“简单到没有什么记忆点。”不少考生说。两天的考场蹲点,记者看到很多刚考完的考生步伐轻盈,一脸轻松。“今年中考孩子们都认为简单,个个高兴。中考理应如此,是真真实实为孩子们减负的开始。”风帆中学的赵德萱老师在朋友圈里写道。这大概也是绝大部分家长和学生的心愿。
一场“大考”结束,如果非要从五门学科的试卷中找出“最具记忆点”的考题,那非科学试卷的“萝卜”莫属了。
科学试卷中的“萝卜”
让考生印象最深
昨天,笕桥实验中学科学组群里上传了今年的中考科学题,记者见到了这道“萝卜”题的“真容”。
题目是这样的:“在实验室里,小金分别为甲盐的晶体配制了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A溶液和30%的B溶液,但是忘记贴标签,请你运用两种不同的科学原理,分别设计两个简单实验来判别两瓶溶液。实验可以用到下列仪器、物品供选择:量筒、天平、小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漏斗、玻璃棒、滤纸、温度计、新鲜萝卜、甲盐的晶体。”
让考生们记住的是“萝卜”这个道具。“这道题目看着蛮新鲜的。”两个扎着马尾辫的女生走出考场时,一直在讨论这道题目,其中一个女生告诉记者,初中三年的教材中并没有萝卜实验,但科学老师之前有教大家设计实验方案,也有利用其他道具来判断液体溶度,“做题时光是记住萝卜了,虽然感觉很新鲜,但整体操作下来并没有什么难度。”
记者采访的考生,对这道题目都信心满满。一个采荷中学的女生,平时在班级的科学成绩属于中上水平。她索性现场讲解起自己的方案:“只要把两个萝卜放进不同溶液,到时候具体记录萝卜的失水程度就行。比如可以用手指按按,感受萝卜的硬度变化。”也有少部分同学有点纠结,因为试题只要求考生写实验方案,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标准,“担心自己少写了一些细节。”
实验题的原理
容易想到但拿满分难
同学们的担心并非多余,这道分值为10分的实验题,在科学老师眼里算是“较常规”的题目,但要拿满分的确困难。
“这道实验题就算不用‘萝卜’这个材料也能做出来,本身所涉及的实验原理不难,实验方案至少有3种,能想出两种方案的学生应该会很多。”采荷中学科学组组长王建珍认为,题目的关键在于“如何写实验方案”。
“我们在平时的测验中也设计了不少实验题,但能拿到实验题满分的学生,一个班往往也就一到两个。”王建珍说,在做实验设计题时,最忌讳的是“知道怎么回事却怎么都说不清楚意思”,语言表达是否清晰、是否严谨,都是得分的关键。
王建珍告诉记者,实验方案需要写步骤,比如用到什么物品、用什么材料去取、怎么取、取多少,都要写得具体而清楚。这是科学表达的严谨性,也直接关系到得分率的高低。
主观题分值增加
更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
说到实验题,虽然不是今年新增的题目类型,但在分值上却有调整。
今年的中考科学卷和往年在分值安排上有两点不同。首先,选择题从原来的22题变成了20题;其次,原先选择题最开始为6题,分值为4分,后面的都是3分,而今年的分值都调整为3分。所有从选择题上多出来的分数,都安排到了卷子后面的实验探究题和解答题上了。
科学满分为180分,是众多科目中分值最高的,也是拉分的重要科目,而第三部分的实验研究题共有49分,第四部分的解答题有37分,在整张卷子的分数中占了47.8%。
实验题和解答题都偏向于主观题,主观题对很多学生来说不能说难,但要将一道题的全部分数拿下就有难度了,更加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十三中的科学老师许日波说,这样的题目需要科学老师平时多注意引导,培养学生更加严谨的求学态度,而不是大致知道个意思就行了的。

采荷中学门口,一群考生穿着有满满签名的校服拍照纪念。 王贞颖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