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度 |
要素 |
关键表现 |
不合格表现 |
是否合格 |
|
道德品质
与
公民素养 |
社会公德 |
遵守社会公德,履行社会责任。 |
1、不遵守社会公德,经常损坏公物。
2、不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3、经常使用不文明用语。
4、行为举止粗鲁,不讲礼貌。
5、没有环保意识,缺少环保方面的基本常识,经常做出有损于环境保护的行为。
6、经常有不尊重其他民族的言行。 |
|
|
思想品德 |
1、文明礼貌,正直守信。
2、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和他人。 |
1、经常言行不一,欺骗他人。
2、经常有不尊敬师长的言行和表现。
3、不关心集体,对他人态度冷漠。 |
|
|
法纪观念 |
遵纪守法,自尊自律。 |
1、对各项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知之甚少,法纪观念淡薄,经常违反《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10种不良行为、9种严重不良行为其中之一的。
3、经常出入营业性网吧和电子游戏厅做与学习无关的活动。
4、考试经常作弊。 |
|
|
学习状况 |
学习态度 |
1、学习态度端正,目的明确。
2、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对各个学科都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 |
1、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被动,厌恶学习。
2、课堂上不能专心听讲,经常违反课堂纪律,经常迟到、早退、旷课。课后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
3、对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经常采取回避的态度。 |
|
|
学习成绩
|
平时成绩:
由7~9年级五个学期期末的总平均成绩构成,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历史与社会、思想政治、自然地理、生物、综合实践活动10科。 |
学习成绩差,5门(含5门)以上学科不及格。 |
|
|
学习习惯 |
1、有可行的学习计划和有效的学习方法。
2、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总结。 |
1、不能认真预习和复习。
2、没有学习计划或不能严格执行学习计划。
3、不讲求学习方法,学习方法不当,且不能及时纠正,学习效率不高。 |
|
|
学习状况 |
研究
性学
习与社会实践 |
1、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在研究活动中,能运用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各种研究手段完成课题研究。
2、在研究性学习中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尊重理解他人,能够正确地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言行,能运用各种沟通方法进行交流,乐于与他人共同分享研究性学习的成果。
4、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
1、缺乏探究学习愿望和兴趣,不参加课题研究。
2、缺乏展示学习成果的兴趣和能力,没有形成课题研究学习成果。
3、在研究性学习中不能与他人愉快合作,经常与他人发生冲突。
4、不能尊重他人,经常把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强加给别人,要求他人接受自己的意见。
5、不善于与他人沟通和交流,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6、经常无故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
|
|
运动与
健康 |
体质健康水平 |
1、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合理安排锻炼时间,保证每天至少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2、生活方式健康。
3、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以上水平。 |
1、体育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三年内累计无故缺勤1/10以上,或因病、事假缺勤1/3以上,没有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2、参加体育活动不主动,体育活动中合作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较差。
3、体质健康水平不能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以上水平。
4、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缺乏卫生防病常识。 |
|
|
成绩与
技能 |
7~9年级的体育成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掌握1—3项运动技能。 |
1、没有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与技能。
2、体育成绩不及格。 |
|
|
心理健康水平 |
了解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作用;培养自尊和自信、勇气和毅力;学会调节情绪。 |
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或者存在一定障碍,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学习与生活。 |
|
|
审美与
表现 |
审美感受 |
对艺术学习有兴趣,具有一定的艺术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珍爱美好的事物。 |
对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缺乏兴趣爱好,情感反应不积极。 |
|
|
艺术表现 |
能够通过一定的艺术表现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
1、在音乐、美术等艺术实践活动中,没有模仿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2、不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 |
|
|
活动参与 |
积极参与各种艺术活动。 |
对音乐、美术等艺术活动缺少热情,参与态度不积极,实践能力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