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中考网 - 各省中考 - 江苏中考 - 南京中考 - 正文

2014南京浦口中等专业学校“3+4”“3+3”招生政策

来源:南报网 2014-6-13 8:28:20

南京浦口中等专业学校是南京市仅有的4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江苏省首批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也是江苏省首批中职与本科衔接、中职与专科衔接试点学校。今年四月份,市委、市政府正式发文,2015年将浦口中专校升格为高等职业学校。目前学校已成为全市一流,全省知名,全国有影响力的公办中等专业学校。

2.近年来南京浦口中等专业学校取得了哪些办学业绩?

近年来学校坚持“狠抓常规管理,提升内涵建设,专注教学质量,注重品质发展”的办学思路,升学、就业、技能大赛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办学奇迹。

首先是高质量的本科升学率。浦口中等专业学校综合高中本科上线率和本科录取率连续8年名列南京市第一,2014年浦口中等专业学校综合高中对口高考又一次创造了奇迹:390名学生参加高考,本科达线211人,本科达线率54.1%,高于全省本科上线率33个百分点。这些学生当年的中考成绩都在500多分,浦口中专校圆了莘莘学子们的大学本科梦。

第二是高质量的就业率。浦口中等专业学校中专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连续八年名列南京市前三名,该校与南京市内的146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一校百企联盟”校企合作组织,其中全球500强加盟企业8家,全国500强加盟企业36家。就读该校的中专生根据企业面试,学校推荐,100%的安排学生实习与就业,学生毕业后都有一个体面的工作,有尊严的生活。学校连续六年被评为南京市实习与就业指导先进集体。

第三是高品质的技能水平。浦口中等专业学校在素有“中职高考之称”的江苏省技能大赛中连续五年创佳绩,今年该校共获得省技能大赛8枚金牌、6枚银牌、4枚铜牌的骄人成绩,金牌数和奖牌数名列南京市第二,五年来学校共获得省级技能大赛金牌34枚、银牌34枚、铜牌22枚,金牌总数和奖牌总数连续五年位居南京市前列、五郊区之首。就读浦口中专校,真正的实现就业有门,升学有路。

3.南京浦口中等专业学校有哪些办学层次?

浦口中专校是一所既可以升入大学继续深造,又可以高质量就业的多层次、多功能、多元化办学的中等专业学校。学校的升学途径有三条:

第一条是不用参加高考,通过就读“3+3”、“3+4”直接升入专科和本科院校。所谓“3+3”,就是前3年在该校就读中专,后3年到对口的高校免试就读公办大专;所谓“3+4”,就是前3年在该校就读中专,后4年到对口的高校免试就读公办本科。“3+4”是江苏省教育厅第二年在全省开展的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试点项目,目的是打通中职直升本科的升学立交桥。目前只有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才有资质开办“3+4”中职直升本科专业班,全市仅有4所学校拥有这一资质,该校是其中之一。

南京浦口中等专业学校今年的“3+4”中职直升本科专业班对接的高校是南京晓庄学院的机电技术应用、会计和计算机平面设计三个专业,面向全市共招收145名学生;该校今年的“3+3”中职直升专科专业班对接的高校是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面向全市共招收150名学生。

第二条升学途径是通过就读该校综合高中,三年后通过对口高考升入本科和大专院校继续深造。

第三条升学途径就是就读该校普通中专通过全国成人高考就读专科或本科。该校是南京晓庄学院、金陵科技学院、南京城市学院的校外办学点,每年有600多名该校中专生通过成人高考就读以上高校的成人大专或成人本科。

4.考生如何填报该校志愿?

2014年考生填报浦口中等专业学校志愿有三个批次:

第一批次考生可填报该校“3+4”中职直升本科专业班,中考总分在590分以上的考生第一志愿可以填报,招生代码5611。

第二批次考生可填报该校的综合高中和“3+3”中职直升专科专业班。中考总分在530以上的考生可以第一志愿填报该校的综合高中,招生代码5811;中考总分在480分以上的考生可以在第一志愿填报该校“3+3”中职直升专科专业班,招生代码是5711。

第三批次考生可填报该校普通中专。共有17个专业可供考生选择,具体专业详见《2014年南京市中考指南》,中考总分在350以上的考生可以填报,招生代码是5011。

5.报考南京浦口中等专业学校有哪些优惠政策?

今年报考该校的考生有以下三个优惠政策:

第一个优惠政策是不论你就读该校综合高中、“3+3”、“3+4”,还是普通中专,都可以享有全额减免学费的待遇。

第二条优惠政策是对于低保户、特困户、低收入纯农户和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除了不用交学费以外,每年还可以享受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

第三条优惠政策是该校的综合高中单报生政策。考生可以在中考第二批次只填报该校综合高中又在第三批次只填报该校普通中专,中考总分达510分的考生可以编入该校综合高中班学习,三年后参加对口高考。

——南京浦口中等专业学校2014年招生问答

南京晓庄学院领导集体合影。

招生连线

请有强烈就读本科愿望的同学关注:综合高中

请想直接就读公办本科、大专的同学关注:本科3+4、大专3+3分段培养衔接班

请有志于自主创业、优岗就业的同学关注:普通中专

招生咨询电话:58287968、58287957、13851869159(王老师)、18751855888(张老师)

学校网页:http://www.pkzzx.com/

到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参观。

1.南京浦口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

本报通讯员

王永成 胡圣勇

中桥中学:“一校一品”,

走在素质教育发展前沿

6月6日,初夏季节,南京市中华中学高二的学生们到学校的学农基地开展了农村社会实践活动,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三天。

开营仪式上,同学们就表现出了高涨的热情,第一次走出学校,脱离象牙塔的学生们走进农村,眼界一下子变得开阔了,眼前的一切让他们充满了新鲜感,对于学农这一体验更是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最让学生印象深刻的当属牡丹园,据说这是江苏省内的第一大牡丹园,每年牡丹盛开之时都有人慕名前来观赏。内部的温室是另一大看点,里面培育了各式样的植物,如“碰碰香”,“小红辣椒”等,让人称奇。

学农基地为同学们准备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编草鞋,做农务活,走访农户、野炊等。其中野炊活动的场面最为火热,生火煮饭这一人类最原始的劳动行为激发起了所有同学的兴趣,让他们乐此不疲。尽管在技术上有不成熟的地方,使得搭灶台,生火的过程磕磕碰碰,但通过不断的改进以及团队的合作,同学们最终还是收获了一顿不错的晚餐。有的同学戏称自己煮的东西卖相不行,像“黑暗料理”,但吃起来味道还是可以的,毕竟是自己劳动所得的一顿饭嘛。

另外走访农户,对农村家庭进行采访对学生来说也颇有意义。学生们通过这一活动深入了解了江苏南部农村的现状,对那里人们的生活状况也有了清晰的认识,长了见识,更得到了启示。这些东西书本上教不来,只有亲身的实践才能得到。

闭营仪式后,这次学农活动最终画上圆满的句号。同学们收拾行囊,与学农基地依依惜别,带着满满的收获和难忘的记忆踏上归程。 杨赫彬

中华中学到学农基地开展社会实践

足球特色,让学生“踢出个未来”

打造理想课堂 促进全员发展 “桥文化”,构建学校文化建设主线

坐落于江中鹂岛——八卦洲之上,中桥中学是南京栖霞区直属公办初中学校。作为江苏省示范初中,该校拥有足球、田径、篮排球等运动场地9600平方米,设施设备齐全,尤其是足球运动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是历届学生最为喜爱并积极参与的体育项目。

“一校一品”,在中桥中学,学校品牌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贯彻落实于日常教育教学中。学校现有教职工90人,专职教师86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66人;中学高级职称12人,中学一级教师54人。随着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学校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栖霞区振兴远郊教育行动计划的实施,该校与南京九中的合作共建,进一步推动了优质教育均衡发展,更为学校新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时机和发展空间。

中桥中学足球运动氛围浓郁,近二十名教师自发组建教工足球队,定期训练与活动,在全市教育系统具备一流的技战术水平,受到市校足办专家好评,多次与兄弟单位开展友谊比赛,在增强体质保持健康的同时,促进了交流和合作。

学校结合校队训练与参赛,积极推广足球活动的开展,培育足球文化氛围。自2010年起,该校在企业积极支持和赞助下,成功举办了“圭易杯”校园足球联赛:每次活动历时两个月,三个年级共18个班级的男女生均积极参赛,起到了锻炼体质、激发斗志、团结协作、增进友谊的作用。至2013年底,校园足球联赛已坚持举办了四届已成为全校师生最为喜爱的校际活动。

学校结合课外活动开展与学生社团建设,招募成立了包括足球俱乐部在内的多个学生社团,每周专人指导、定期活动,促使学生形成体艺“2+1”特长。经两年多的实践、积累和总结,开发形成了二十余门校本化活动性课程。

多年来,学校已形成了持续、稳定、独具特色的校园足球活动形式,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构成元素,在全区乃至全市形成了积极的影响,也为响应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展现青奥主题,形成“一校一品”发挥了巨大作用。

四年来,作为栖霞区唯一的初中代表队,学校坚持参加南京市校园足球联赛,比赛成绩优异,精神面貌良好,受到市体育局、全国校足办、竞赛组委会表彰,先后获得竞赛指导奖、优秀教练员奖。

打造理想课堂 促进全员发展

打造理想课堂的着力点在课堂,但它的发力点是多方面的,正如草木的生长,它的着力点在于根基,但阳光、雨露、人类的呵护等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实践中我们的目光要高远,视角要开阔,要善于捕捉各相关点,共同指向我们的理想课堂。”中桥中学校长蔡德平说。

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有所发展,是理想课堂的第一要素。如何构建一个学业水平相对集中的学生群体,以便更有效的实施因材施教?“分层走班”是首选!即采取教师建议、学生自愿的原则,将年级中所有学生按某学科现有学业水平分为三个流动群体(依次分为A、B、C三个班级),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内由不同的教师实施课堂教学。

在“分层走班”的理想课堂教学实践中,作为课改的倡导者与引领者,深入课堂听课,与师生交流,对课堂及时会诊。及时与科任教师交流,并形成两周一次的研讨例会制度。为了更好的与教师探讨如何构建理想课堂,蔡校长时常通过电子邮箱、网络平台与他们进行文字交流,因为这种情感的传递更易引领教师。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基于学校学生现状,中桥中学为参与课改的学生单独建立了家校通,以方便家校及时沟通。为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校采用情感与激励相结合的体验教育,通过师生共观《来一斤母爱》、《衡水二中跑操》等视频,以期促动学生心灵。这种持续的及时的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活动,不断推进课改向纵深发展。

“桥文化”,构建学校文化建设主线

学校成功开发出以“桥文化”为主题的校本课程资源和学校文化资源,形成了校史、校徽、校旗、三风一训等蕴涵“桥文化”寓意的学校标识体系。

每年4月作为“桥文化”主题活动月,学校精心组织举办征文绘画、图片展览、模型制作、知识竞赛等各种校园主题活动;科技节催生了包含桥模制作在内的大批优秀学生作品,其中数十项学生科技成果获省市大奖,学校也荣获优秀组织奖;在每年的校园足球节、文艺节、读书节、运动会、春秋游等传统的德育实践活动中,坚持渗透“桥文化”蕴涵的教育寓意,引导学生加强“沟通”、“交流”、“协作”,培养“开拓”、“创新”精神,追求“优质”、“完美”,促进学生实现综合素质的“跨越”。

在学校面向全市进行的主题展示活动中,学校“桥文化”活动成果展获得省市教研室、市教科所、省科协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多家主流媒体予以积极报道,成为颇具影响的栖霞区初中素质教育代表性成果。

相对独立的桥文化和学校文化实现了有机整合,并将桥文化的丰富内涵纳入学校的文化建设之中,最终形成丰富的文化成果和独有的学校精神财富;打造以“桥文化”为特色的学校文化品牌,形成“长江之中、成长之桥”这一师生认同的学校核心精神。

本报通讯员 许建军

中桥中学运动场。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