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基于标准 贴近学生 关注素养 促进发展
南京市历史学科带头人 南京三中文昌初级中学 郭蜀宁
基于标准,贴近学生,关注素养,促进发展,是新发布的《2013年南京市中考指导书·历史》(以下简称《指导书》)的编写宗旨。即: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贯彻教育主管部门关于中考命题的指导意见;按照南京市中考方案,考虑南京市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的实际与发展需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初中历史教与学方式的积极转变,注重在普及历史常识过程中学科素养的养成;发挥对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的引领功能、指导功能和评价功能,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全面发展。
本书有前言、考查范围及要求、考查形式及答卷要求、考查内容及能级要求、题型比例及题型样例、考前检测训练等部分构成,坚持稳定为主、稳中有进,对学科中考的性质、目标、形式、范围、内容、要求等作了明确的界定和说明,还为同学们系统复习提供了例题和练习题。
与去年相比,2013年中考在性质与形式、范围与内容、题型与分值、难度与要求等方面继续保持稳定:中考历史仍属于考查科目,采用开卷笔试形式;考查范围涉及七、八年级《中国历史》和九年级《世界历史》六本书;难度系数约为0.8;题型包括选择题、非选择题两大类,各占约50%;考查内容与2012年基本相同,增加了体现历史时序性所必需的知识点,删掉了零散、琐碎的知识点,考点总数稳中有减。为更好地体现示范性和实用性,对题型样例、考前检测训练部分作了适当调整。
一、主要特点
1.基础性。作为考查科目,识记层次的考点约占70%。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2.综合性。理解层次的考点约占20%,应用层次的考点约占10%。引导学生注重人类历史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性,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
3.人文性。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人文素养。
二、复习建议
高度重视、充分解读、科学使用《指导书》,将有助于提升初中历史教与学的层次与品质。
1.夯实基础知识,力求细、实、准。“细”就是以《指导书》为纲,以教材为本,全面梳理,逐一落实,做到基础知识无遗漏。“实”就是将考点一一落实到位,不仅记得住、说得出,而且写得对。“准”即准确,对考点的基本内容、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定位、表述要准确、清晰,对重要的人名、地名、文件名等特定历史概念和专有名词,表述要规范。
2.理清历史线索,把握内在联系。历史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可采用单元复习与专题复习相结合的策略。既理清单元线索,把握基本考点的内在要素;又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考点之间的外部联系。
3.严谨规范答题,提高解题能力。要用好《指导书》中的样题和训练题,体会、把握中考命题的基本思路与特点,熟悉开卷笔试形式和准确填涂答题卡的要求与方法,合理分配历史、政治学科的考试时间,掌握审题、解题的基本方法与规范;通过规范、适度、有针对的训练和综合模拟训练,举一反三,以点带面,提升学以致用的能力。
4.关心社会生活,关注热点问题。要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关心并注意收集重大时政、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地方特色,并与主干知识建立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