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是打造幸福都市的必然要求。2010年,我市承担了“以普通高中多样化建设促进素质教育创新发展”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任务。随后,市政府下发启动高中多样化建设工程的通知,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副省级城市试点区域,两年来,高中多样化改革推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大幅提高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明显提升。目前,43所高中多样化试点学校中获批11个“省级课程基地”和2个“省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设立了5个普职融通试点学校,依托9所高中成立市级交响乐团、舞蹈团、民乐团、书画艺术团、管乐团等。
理念:“金字塔形”特色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全市高中多样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从面向部分精英学生到关心每一个普通学生,从聚焦学业优秀学生到覆盖各有所长的学生,从关注培养人才本身到注重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素养,让普通高中教育回归基础教育的本源。
“办学特色+多样化发展”是高中多样化的核心内涵。在市域层面上,各校独特的办学特色形成了全市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在校域层面上,打造办学特色的同时也必须坚持多样化发展,以保证所有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发展平台。鼓励每所学校设计面向所有学生,以校本课程和学校活动为塔基,以学生社团为塔身,以专业发展的特长生培养为塔顶的“金字塔形”特色架构,以特色建设促进学校文化建设,让所有学生受惠于学校的特色发展。
完善的课程体系是高中多样化的主要载体。通过构建门类多样(面向所有学生)、梯度多层(面向不同学生)、精品优质(让学生充分受益)的课程体系,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充分发展。
改革:“三大创新”驱动高中多样化发展
全市43所普通高中(占全市普通高中的70%)成为首批多样化试点学校,每所学校分别承担不同的改革项目。
此项改革涉及三大创新。
办学体制创新。扶持民办普通高中发展,形成多元办学格局,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等股份制办学模式,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的高校托管模式,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高校委派校长管理模式。
培养模式创新。在学生生涯指导规划方面,形成了金陵中学与南京大学实施的“准博士培养站”模式;在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南京市第一中学的“崇文班”模式,从高校聘请专家教授担任学生导师。金陵中学与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强强联合,进行课程合作,利用职业学校实验场地、实训设备、师资力量的优势,为普通高中开展通用技术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提供支持。
课程体系创新。提高课程的选择性是普通高中多样化的关键内核。市第十三中学提出“一鼎三足”的课程建设模式,开设22门语文校本选修课程;宁海中学的美术特色课程不仅面向美术特长生,更为全体学生开发了丰富的美术类通识课程,在校内建立美术馆,实施“文化课教学中美术欣赏的校本课程开发工程”;金陵中学重点开发跨学科、综合性、实践性的选修课程,并构建了普及课程、实验课程、探究课程的金字塔型课程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