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中考网 - 各省中考 - 江苏中考 - 南通中考 - 正文

2012年南通市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来源:2exam.com 2012-6-29 15:18:44
及垂径定理,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3.(本小题满分8分)
如图,某测量船位于海岛P的北偏西60º方向,距离海岛100海里的A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海岛P的西南方向上的B处.求测量船从A处航行到B处的路程(结果保留根号).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
【专题】计算题.
【分析】将AB分为AE和BE两部分,分别在Rt△BEP和Rt△     BEP中求解.要利用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答.
【解答】解:∵AB为南北方向,
∴△AEP和△BEP分别为直角三角形,
再Rt△AEP中,
∠APE=90°-60°=30°,
AE=1 2 AP=1 2 ×100=50海里,
∴EP=100×cos30°=50 3 海里,
在Rt△BEP中,
BE=EP=50 3 海里,
∴AB=(50+50 3 )海里.
答:测量船从A处航行到B处的路程为(50+50 3 )海里.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找到题目中的特殊角并熟悉解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24.(本小题满分8分)
四张扑克牌的点数分别是2、3、4、8,将它们洗匀后背面朝上放在桌面上.
(1)从中随机抽取一张牌,求这张牌的点数是偶数的概率;
(2)从中先随机抽取一张牌,接着再抽取一张牌,求这两张牌的点数都是偶数的概率.
【考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概率公式.
【分析】(1)利用数字2,3,4,8中一共有3个偶数,总数为4,即可得出点数偶数的概率;
(2)利用树状图列举出所有情况,让点数都是偶数的情况数除以总情况数即为所求的概率.
【解答】解:(1)根据数字2,3,4,8中一共有3个偶数,
故从中随机抽取一张牌,这张牌的点数偶数的概率为:3 4 ; (2)根据从中随机抽取一张牌,接着再抽取一张,列树状图如下:          
根据树状图可知,一共有12种情况,两张牌的点数都是偶数的有6种,
故连续抽取两张牌的点数都是偶数的概率是:6 12 =1 2 .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列表法求概率,列表法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适合于两步完成的事件;树状图法适用于两步或两步以上完成的事件;解题时还要注意是放回实验还是不放回实验.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

25.(本小题满分9分)
甲、乙两地相距300km,一辆货车和一辆轿车先后从甲地出发向乙地.如图,线段OA表示货车离甲地距离y(km)与时间x(h)之间的函数关系,折线BCDE表示轿车离甲地距离y(km)与时间x(h)之间的函数关系.请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线段CD表示轿车在途中停留了      h;
(2)求线段DE对应的函数解析式;
(3)求轿车从甲地出发后经过多长时间追上 货车.
【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
【分析】(1)利用图象得出CD这段时间为2.5-2=0.5,得出答案即可;
(2)利用D点坐标为:(2.5,80),E点坐标为:(4.5,300),求出函数解析式;
(3)利用OA的解析式得出,当60x=110x-195时,即为轿车追上货车时,求出.
【解答】解:(1)利用图象可得:线段CD表示轿车在途中停留了:2.5-2=0.5小时; (2)根据D点坐标为:(2.5,80),E点坐标为:(4.5,300),
代入y=kx+b,得:
 80=2.5k+b 300=4.5k+b   ,
解得: k=110 b=-195   ,
故线段DE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110x-195;
(3)∵A点坐标为:(5,300),
代入解析式y=ax得,
300=5a,
解得:a=60,
故y=60x,当60x=110x-195,
解得:x=3.9小时,
答:轿车从甲地出发后经过3.9小时追上货车.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和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根据已知得出函数解析式利用图象分析得出是解题关键.

26.(本小题满分10分)
如图,菱形ABCD中,∠B=60º,
点E在边BC上,点F在边CD上.
(1)如图1,若E是BC的中点,∠AEF=60º,求证:BE=DF;
(2)如图2,若∠EAF=60º,
求证:△AEF是等边三角形.
【考点】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专题】证明题.
【分析】(1)首先连接AC,由菱形ABCD中,∠B=60°,根据菱形的性质,易得△ABC是等边三角形,又由三线合一,可证得AE⊥BC,继而求得∠FEC=∠CFE,即可得EC=CF,继而证得BE=DF;
(2)首先连接AC,可得△ABC是等边三角形,即可得AB=AC,以求得∠ACF=∠B=60°,然后利用平行线与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求得∠AEB=∠AFC,证得△AEB≌△AFC,即可得AE=AF,证得:△AEF是等边三角形.
【解答】证明:(1)连接AC,
∵菱形ABCD中,∠B=60°,
∴AB=BC=CD,∠C=180°-∠B=120°,
∴△ABC是等边三角形,
∵E是BC的中点,
∴AE⊥BC,
∵∠AEF=60°,
∴∠FEC=90°-∠AEF=30°,
∴∠CFE=180°-∠FEC-∠C
=180°-30°-120°=30°,
∴∠FEC=∠CFE,
∴EC=CF,
∴BE=DF; (2)连接AC,
∵四边形ABCD是菱形,∠B=60°
∴AB=BC,∠D=∠B=60°,∠ACB=∠ACF,
∴△ABC是等边三角形,
∴AB=AC,∠ACB=60°,
∴∠B=∠ACF=60°,
∵AD∥BC,
∴∠AEB=∠EAD=∠EAF+∠FAD=60°+∠FAD,
∠AFC=∠D+∠FAD=60°+∠FAD,
∴∠AEB=∠AFC,
在△ABE和△AFC中,
∠B=∠ACF ∠AEB=∠AFC AB=AC  
∴△ABE≌△ACF(AAS),
∴AE=AF,
∵∠EAF=60°,
∴△AEF是等边三角形.
【点评】此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准确作出辅助线,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27.(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在△ABC中,AB=AC=10cm,BC=12cm,点D是BC边的中点.点P从点B出发,以acm/s(a>0)的速度沿BA匀速向点A运动;点Q同时以1cm/s的速度从点D出发,沿DB匀速向点B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s.
(1)若a=2,△BPQ∽△BDA,求t的值;
(2)设点M在AC上,四边形PQCM为平行四边形.
①若a= 5 2,求PQ的长;
②是否存在实数a,使得点P在∠ACB的平分线上?若存在,请求出a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 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专题】几何综合题.
【分析】(1)由△ABC中,AB=AC=10厘米,BC=12厘米,D是BC的中点,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即可求得BD与CD的长,又由a=2,△BPQ∽△BDA,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得t的值;
(2)①首先过点P作PE⊥BC于E,由四边形PQCM为平行四边形,易证得PB=PQ,又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即可得方程5 2 t 10 =1 2 (6-t) 6 ,解此方程即可求得答案;
②首先假设存在点P在∠ACB的平分线上,由四边形PQCM为平行四边形,可得四边形PQCM是菱形,即可得PB=CQ,PM:BC=AP:PB,及可得方程组,解此方程组求得t值为负,故可得不存在.
【解答】解:(1)△ABC中,AB=AC=10cm,BC=12cm,D是BC的中点,
∴BD=CD=1 2 BC=6cm,
∵a=2,
∴BP=2tcm,DQ=tcm,
∴BQ=BD-QD=6-t(cm),
∵△BPQ∽△BDA,
∴BP BD =BQ AB ,
即2t 6 = 6-t 10 ,
解得:t=18 13 ;
(2)①过点P作PE⊥BC于E,
∵四边形PQCM为平行四边形,
∴PM∥CQ,PQ∥CM,PQ=CM,
∴PB:AB=CM:AC,
∵AB=AC,
∴PB=CM,
∴PB=PQ,
∴BE=1 2 BQ=1 2 (6-t)cm,
∵a=5 2 ,
∴PB=5 2 tcm,
∵AD⊥BC,
∴PE∥AD,
∴PB:AB=BE:BD,
即5 2 t 10 =1 2 (6-t) 6 ,
解得:t=3 2 ,
∴PQ=PB=5 2 t=15 4 (cm);
②不存在.理由如下:
∵四边形PQCM为平行四边形,
∴PM∥CQ,PQ∥CM,PQ=CM,
∴PB:AB=CM:AC,
∵AB=AC,∴PB=CM,∴PB=PQ.
若点P在∠ACB的平分线上,则∠PCQ=∠PCM,
∵PM∥CQ,
∴∠PCQ=∠CPM,
∴∠CPM=∠PCM,
∴PM=CM,
∴四边形PQCM是菱形,
∴PQ=CQ,
∴PB=CQ,
∵PB=atcm,CQ=BD+QD=6+t(cm),
∴PM=CQ=6+t(cm),AP=AB-PB=10-at(cm),
即at=6+t①,
∵PM∥CQ,
∴PM:BC=AP:AB,
∴6+t 12 =10-at 10 ,
化简得:6at+5t=30②,
把①代入②得,t=-6 11 ,
∴不存在实数a,使得点P在∠ACB的平分线上.
【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此题难度较大,注意数形结合思想与方程思想的应用.

 

 

 

28.(本小题满分14分)
如图,经过点A(0,-4)的抛物线y= 1 2x2+bx+c与x轴相交于点B(-0,0)和C,O为坐标原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将抛物线y= 1 2x2+bx+c向上平移 7 2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m(m>0)个单位长度,得到新抛物线.若新抛物线的顶点P在△ABC内,求m的取值范围;
(3)设点M在y轴上,∠OMB+∠OAB=∠ACB,求AM的长.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
【专题】分类讨论.
【分析】(1)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只有两个待定系数,只需将A、B两点坐标代入即可得解.
(2)首先根据平移条件表示出移动后的函数解析式,进而用m表示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最近更新 |
    闽ICP备060197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