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5月11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普通高中开设的国际课程班今后将有规范予以制约。昨天,市教委出台指导文件,规范普通高中试点开设国际课程工作。其中,本市初中毕业生报考普通高中国际课程班,必须参加本市中考并达到相应分数线方可被正式录取。此外,国际班的课程方案设计中,必须包含语文、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学,并且,公办普通高中国际课程班也不得额外收取费用。
目前,本市有15个区县的33所学校开设了国际课程,在读学生超过6000名,课程种类约18种。目前本市一些公办高中举办国际课程班,招收计划外学生,且实行高收费,规模越来越大,已经产生了一些隐患。市教委要求,各区县教育局要对区域内开设国际课程的高中进行合理布局,在试点阶段要合理控制参与试点学校的数量和规模,选择管理和教学力量较强、改革基础较好的学校进行试点。
通过就读国际课程班级逃避中考的做法也不再行得通。市教委规定,本市初中毕业生报考普通高中国际课程班,必须参加本市中考并达到相应分数线方可被正式录取。国际课程班的教学方案也须包括语文、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学科等“本土化”学科。市教委表示,放弃本土课程,照搬国际课程的做法对学生终身发展不利。
市教委明确了普通高中开展试点国际课程的两种类别。第一种模式是选择部分国际课程科目在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中试用;第二种模式是开展中外融合课程试点。试点学校的课程方案、计划及其教材须经审查。选择第一种模式的学校以在校生参加试点,不得向学生额外收取费用。选择第二种模式的公办普通高中国际课程班也不得向学生额外收取费用;民办普通高中的国际课程班办学经费按照成本由物价部门核定后向学生收取。
本市还将建立普通高中国际课程试点学校年检制度与退出机制。如发现严重问题的,将停止下一年度招生,如整改后仍不能达到要求的,将退出试点并在两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试点。年检不通过,将退出试点并在三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试点。
为此,上海规定了过渡方案,要求对目前普通高中阶段开展国际课程的学校进行登记。学校开展普通高中国际课程试点须经过立项评审。之前已开设国际课程的学校,在其立项评审未通过前,须按相关要求进行登记,不得扩大招生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