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高中招收择校生不得超过10%
凡学校有集体补课行为,校长先免职,再追究其领导责任
17日下午,市教育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主要公布全市教育发展状况、今后教育改革总体思路、中考招生政策解读、教育惠民和教育收费政策。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提醒:各项助学减免资助、贷款政策、收费规范等,请学生和家长在所在学校咨询并进行申请或者投诉举报。
关键点一解读中考政策及中职升学问题
6月20日下午6点前,中考考生和家长可带准考证或身份证一起到市、县、区招办修改志愿;6月22日在网上或学校查成绩。若对考分有疑问,6月24日前可到所在学校登记查分。6月25日起全市开始按考生志愿录取并统一发放通知书。
此外,选择中职校也有4条途径圆大学梦:可参加统一组织的高职对口升学考试;可参加高职院校的高职单招入学测试;中高职衔接试点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和市级技能大赛二等奖及以上获得者可保送就读高职院校,实行特招或免试入学;可直考五年制高职。(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电话:2280101,网站:遂宁教育网www.snsedu.gov.cn,可咨询)
关键点二公布教育新政策及治理乱收费行为
会上强调,严格执行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政策,压缩“三限”招生比例。2014年,每所学校招收择校生的比例最高不超过本校当年招收高中学生计划数(不含择校生数)的10%。此外,取消我省“城市小学自愿托管费”“高中阶段以及城市初中自行车自愿停放费”。凡向学生收取的费用,必须进入学校的收费公示栏(牌、墙)……公示栏(牌、墙)和校园网要按照“长期、固定、醒目”的要求进行设置,凡收费公示设置不符合要求,且向学生收费的,按乱收费行为论处。
坚决治理中小学补课乱收费行为,要把“课堂内容课外补”、学校组织参与有偿补课、教师在社会培训机构对学生有偿补课、学校通过社会培训机构变相开展有偿补课、以家长委员会形式组织有偿补课等问题作为治理工作重点。其中最新要求是,凡学校有集体补课行为,校长先免职,然后再追究其领导责任。
关键点三落实公布教育惠民有关政策
A:学前教育资助政策
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对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残疾儿童按在园儿童的10%资助,每人每月减免保教费100元(一年减免1000元)。
B:义务教育资助政策
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免学杂费、提供免费教科书和作业本,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生活补助。寄宿制贫困学生生活补助标准小学生每人每年100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1250元;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在蓬溪、大英实行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全年按照学生在校时间200天计算)。
C: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政策
2010年秋季学期起,中央与地方共同设立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普通高中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占全市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28%,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免除家庭经济困难普通高中学生学费。从2014年春季学期起,按照30%的贫困面对全市家庭经济困难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免除学费。
D:中职资助政策
中职资助分为两方面:一是中等职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在校学生资助政策。从2007年秋季学期起,对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家庭经济困难全日制中职学生按覆盖面20%进行资助,资助标准每生每年1500元。二是中职学校全面免学费政策。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对全市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学生免除学费(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对在职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批准、符合国家标准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一、二年级学生(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免除学费。
E: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
从2008年起,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和研究生,可通过入学前户籍所在县(市、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申请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
借款人每年申请的贷款一般不超过学费和住宿费的总和,最高不超过6000元,贷款期限按全日制本专科学制加10年确定,最长不超过14年。贷款学生在校期间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财政向承办的金融机构支付一定的风险补偿金。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按年度申请、审核和发放。
(记者 熊燕)
——·新闻链接·——
全市教育发展状况
从“能上学”向“能上好学”跨越
据悉,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787所(大学1所,普通中小学387所,幼儿园378所,中等职业学校15所、特殊教育学校5所、工读学校1所),在校生46万人(普通中小学在校学生33.35万人,幼儿园在园学生8.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3.77万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895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1.4万人)。全市共有教职员工3.35万余人(公办教师2.67万人,民办教师0.67万人,约占教师总数20.35%)。教育实行属地负责机制,市中心城区(不含园区)由船山区负责学前和小学教育,市教育局直属学校负责初中和高中阶段教育。遂宁教育发展呈现4个特点:教育惠民全面落实、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民办教育特色优质发展、办学内涵及质量居全省第一方阵。全市在基本满足学生“能上学”的基础上,开始向学生“能上好学”的目标迈进。
今后教育改革总体思路
人人享更多更公平教育服务
全市教育将围绕“推发展、提质量、促公平、强活力”的主题,着眼于构建符合市情的教育发展体制、完善和发展覆盖城乡的现代教育制度、人人享有更多更公平的教育服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教书育人机制。
2014年,以政府管办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使教育综合改革取得新进展。2017年,以正式实施新高考方案为重点,全面完成办学和育人体制机制改革任务;到2020年,形成与实施“六大兴市计划”和在丘区率先实现小康相适应的,体系健全、办学多元、管理科学、开放高效、富有特色的遂宁教育制度体系,教育治理体制和办校育人能力更加现代化,建成四川教育强市,成为成都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教育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