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第一:要立足教材,理清概念,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夯实基础。中考数学的难度比例一直稳定在7:2:1,也就是90%的题目是基础和中档题。每年的中考成绩也反映了,中考中真正拉开考生档次的不是难题,而是中低档题。而且这些题型大部分都集中在试卷的1-25题,所以平时练习中应针对这些题型重点复习,反复训练,力争在这部分内容上零失分。
第二:要重视课本上的例题和老师讲解的例题,它们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要认真研究,学会归纳老师上课讲过的基本解题方法和基本图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要注重查漏补缺,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问题。平时应重视每一份练习上面的错题,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找出自己还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最好能再找2道类似的题目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另外,还要注意错题后反思,可将这些错题进行整理和归纳,把分散的、个别的、孤立的知识联系起来,变成系统的知识,从而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产生质的飞跃,避免再出现“屡做屡错”,“讲过的还错”现象。
第四:对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小题目,要独立思考,一题多解。以苏州中考为例,每年的选择和填空的最后一题,都是综合性强,解题方法比较灵活,对学生的要求高的题目。2012年中考第10题,如果学生一个个去算的话会较烦,但是如果注意到问题奇数点和偶数点排列是有规律的,就会比较简单;2012年第28题第一眼看上去是正方形运动问题,可转化为四个顶点在动,进一步转化为一个主动点动的问题。所以只有平时多思考,多领悟,你才能在中考有限的时间内灵活解题,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第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和总结,最好能形成自己的解题经验。以苏州中考为例:2010年中考题的第28题是一个三角形在一个三角形上的运动问题,2012年的第28题就是一个小正方形在一个大正方形上运动的问题。这类问题的主要思想方法都是把图形运动问题先转化为点动问题,理清动的过程中主动点和从动点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利用三角形或四边形的性质,列方程解决。掌握了这样的解题思想,即使接下来2013年中考题会出现梯形的运动或者圆的运动等问题,我们也能以不变应万变,很好地解决问题。再比如:以前中考考函数思想的问题都是单变量问题,但是2011年中考第27题考了双变量问题,只要平时学生对消元的思想掌握透彻,我想题目即使改为三个变量也难不倒我们。还有中考对二次函数的考查,往往是以压轴题的身份出现,一般都和图形结合在一起,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题目虽然很灵活,但还是有法可循的。(苏州市立达中学 田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