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美术高考 研究生 自考 成人高考 专升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论文 驾照考试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检员 单证员 教案 专题 考试资讯 文档
 3773考试网 - 中考网 - 小学招生 - 正文

2013南宁小学新生报名 农民工子女入学难

来源:广西新闻网 2013-7-8 8:27:51

如何破解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现象:南宁市各小学新生报名,一些进城务工人员为子女入读彻夜排队●专家:房地产开发配套建设学校写入法律法规●展望:南宁市相关条例草案已提交审议

南宁各小学新生报名 如何破解农民工子女"入学难"

7日凌晨,在万秀小学门口,一位陪同家长排队的小孩依着电动车坐鞍趴下了。记者 邹财麟摄

    又是一年一度的小学新生报名时,为了能让子女获得公办小学的入读资格,南宁市不少小学的校门外出现了家长彻夜排队现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对下一代教育的日益重视,为孩子读公办学校挤破头的状况日益突出。如何破解这道难题,应当引起社会各方关注与反思

    现象 彻夜排队为子女报名

    7月6日,是南宁市各个小学招生报名的第一天。从博白县来南宁打工多年的温宗龙早早起了床,他住在万秀村,要赶着去南宁市万秀小学给儿子报名。通往学校的路上并没有多少人,他心中暗暗窃喜。到达万秀小学时是清晨6时,眼前的景象却让他目瞪口呆:“给孩子报名的家长已经排了几十米长。”原来,6日凌晨2时后,就陆续有人在校门口排队了。

    6日上午8时30分,万秀小学开始发放排队号,家长们像疯了似的涌向校门,本来计划全天6个小时的报名时间,在上午10时30分就提前结束了。

    “两个小时就招满了200个名额,叫我们怎么能不着急。”温宗龙说,尽管学校反复劝说家长次日再来报名,却没有人愿意离开。有了一次“吃亏”的教训,他们开始为第二天的报名顺序自发排队。其间,不断有人加入,但没有人敢离开,连吃饭和去卫生间都是夫妻两人轮流来。

    7日凌晨3时,万秀小学校门外一改往日的寂静,在昏暗的路灯下,排队的“长龙”已经达到100多人。

    类似“家长彻夜排队为子女求学”的情况还出现在南宁市虎邱小学、官桥小学等学校,不少家长拿着好不容易办来的居住证、居住证明等六证,辗转不同城区的六七所学校,但最终没能为自己的孩子找到接收学校。

南宁各小学新生报名 如何破解农民工子女"入学难"

虎邱小学门口贴出“生源已满”的通知,但仍有不少家长不愿离开。记者 徐冰摄

    缘由 公办学校资源更好

    排在队伍前头的唐杰紧紧捏着装有报名资料的塑料袋,为了能帮小儿子在万秀小学报上名,他提前3个月就开始准备相关的手续材料了,为办各种证件和证明,他还专门回了几趟老家。

    唐杰从宾阳来南宁已经有10多年了,两个孩子都是在南宁出生长大的。小儿子今年已经7岁了,去年因排队太靠后而没有机会进入万秀小学,就让孩子继续在幼儿园等了一年,他说今年早来排队就是不想“重蹈覆辙”。

    其实,除了在城里挤破头地报公办学校,唐杰还有另一个选择,可以让孩子轻松地享受到免费义务教育,但那样做的代价,就是让孩子回到乡下老家,成为一名留守儿童。

    说起这个沉重的话题,旁边的几名家长都按捺不住了,纷纷接过话茬表达自己的观点。

    “家里没人帮管教孩子,很怕出意外。”范先生是安徽人,在南宁跟一个装修队伍做工。他说,去年暑假期间,老家村里的几个留守儿童家庭就发生了悲剧。

    一些家长还附和说,除了农村的教育资源没有城市好外,一些地方的风气还不大好。“很多孩子无心向学,初中都没毕业就混迹社会,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管教,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学坏。

    提醒 勿因“死守”错过就学年龄

    在官桥小学,一名老师给了坚持等待的家长一个电话号码,说是如果没能找到学校,可以向兴宁区教育局反映,再由对方调配。刘女士拿着一张纸很认真地记下了对方的号码。

    万秀小学副校长顾爽说,学校今年有500多人报名,比去年多了150多人。“今天下午下班前,符合条件的材料都会收,再报给上级部门调配。”顾爽说,今年学校计划招收新生200多人,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比例超过一半。即使不能在万秀小学就读的,城区教育部门也会调配到周边的其他两所公办学校,家长不必过于担心。

    官桥小学的黄校长表示,近年来,学校周边外来务工人员暴增,学校给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就学名额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适龄孩童就学需求。她建议家长可以把孩子带到周边的学校就读,不能错过孩子最适当的就学年龄。

    据兴宁区教育局基教股有关负责人介绍,从前几年开始,该辖区地段生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比例,就已经达到1∶1。尤其是虎邱、官桥、交易场等地带,更是进城务工人员聚集地,周边小学的招生压力也特别大。今年,虽然该辖区的公办学校招满后,就不再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报名材料,但兴宁区教育局还是要求学校尽可能腾出教室增班,招收更多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未来 完善政策缓解“入学难”

    在发现问题之后,一些城区的教育部门也开始寻找新的对策。江南区是今年南宁市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第二多的城区,该城区教育部门今年就首次采取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联合招生的方式。

    在福德小学校园里,南国早报记者看到长乐小学、乐富小学等附近民办学校摆放的招生咨询台。江南区教育局副局长李翠香说,如果家长材料审核不过,可以直接到民办学校报名。

    据李翠香介绍,经过摸底调查,江南区今年有9400多适龄儿童将进入小学,而即使是公办和民办学校加起来,该辖区也仅能容纳6400多名学生(公办学校计划招生数在5400人左右)。所以,最初教育部门也考虑过,学校一旦招满就不再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材料。但经过讨论后,还是决定只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证件齐全,全部接收材料。不过,在公办学校满员的情况下,有可能会由教育部门安排到民办学校就读。由教育局调配到民办学校就读的,小学每学年减免学生500元,中学每学年减免学生700元。

    相关数据显示,近五年来,江南区陆续新建了10个小区,但都没有配套学校,这使得该辖区招生形势愈加严峻。而且,江南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逐年增多,前些年每年还只是增加几百人,从两年前开始,每年都增加上千人。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入学问题,江南区已想尽办法建学校。目前该辖区筹建、在建的学校达到10所,比如富乐小学年底将交付使用,翠湖学校已正式开工,东南小学也将在今年开工。

    “要解决城市孩子和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难,关键在于城市基础教育资源建设必须与城市发展相匹配。”广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周可达认为,政府在城市建设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学校、医院、道路等公共设施与区域人口的配套建设。他建议,有必要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在学校、医院等事关民生的基础资源建设上,对规划部门、房地产开发商提出硬性的约束和要求,以解决区域内入学、就医难题。

    南国早报记者留意到,5月23日,《南宁市房地产开发项目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条例(草案)》已提交审议,《草案》对新建小区建设学校等配套设施的问题进行了规范,要求配套设施应与住宅同步交付使用。相信,随着各种政策的不断完善,目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难”的问题将逐步得到缓解。


  • 上一个文章:
  •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