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中考网 - 各省中考 - 内蒙古中考 - 赤峰中考 - 正文

2014年赤峰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来源:3773中考 2015-1-28 19:32:03

2014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3分)(2014•赤峰)下列有关物理学家和他的主要贡献,说法正确的是(  )
  A. 托里拆利﹣﹣﹣测出大气压的值 B. 阿基米德﹣﹣﹣光的色散现象
  C. 牛顿﹣﹣﹣杠杆原理 D. 奥斯特﹣﹣﹣电磁感应现象

考点: 物理常识.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根据对物理学史及科学家主要贡献的掌握分析答题.
解答: 解:
A、托里拆利﹣﹣﹣测出大气压的值,故A正确;
B、阿基米德得出了阿基米德原理,可以用来求浮力,故B错误;
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总结出了牛顿三定律,惯性定律是牛顿总结出的,故C错误;
D、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关物理学家以及这些科学家对物理学所做的贡献,考查了学生的记忆能力.
 2.(3分)(2014•赤峰)在物理学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明显不正确的是(  )
  A.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 B. 人的正常体温约39℃ 
  C. 课桌的高度约80cm D. 人的步行速度约1.1m/s 

考点: 质量的估测;温度;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 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 本题考查对常见的一些量要有数据、数量级的认识,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解答: 解: 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所以A符合实际情况; B、人的正常体温约37℃左右,所以B不符合实际情况; C、课桌的高度约80cm,所以C符合实际情况; D、人的不行速度约1.1m/s,所以D符合实际情况. 故选B. 
点评: 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 
 
3.(3分)(2014•赤峰)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B. 噪声不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C. 中考期间,考场周围“禁止鸣笛”,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考点: 声音的综合利用.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A、听到声音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发声体、声音传播的介质、健康的耳朵. B、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 C、“禁止鸣笛”是从阻止噪声产生的角度控制噪声的; D、回声定位是根据回声到来的时间和方位,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即利用声音获得信息. 
解答: 解:A、想听到声音,即必须有声源(频率在20~20000Hz)和声音传播所需要的介质,同时还有健康的耳朵,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噪声也是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禁止鸣笛”是从防止噪声产生角度控制噪声的,故C错误; D、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音的综合应用,注意听到声音的条件﹣﹣声源、传声介质、听觉器官.要想听到声音,三者缺一不可.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4.(3分)(2014•赤峰)在如图所示的四种剪刀中,正确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

考点: 杠杆的分类. 
专题: 简单机械. 
分析: 结合生活经验,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解答: 解:A、A图中的剪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B、B图中的剪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C、C图中的剪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D、D图中的剪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故选C.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分类: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5.(3分)(2014•赤峰)在寒冷的冬天,以下实例中,属于升华的是(  )
  A. 树枝上形成的“雾凇” B. 人在室外呼出的“白气” 
  C. 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 D. 雪花在脸上变成水 

考点: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逐个分析选择项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然后与题目要求相对应从而确定答案. 
解答: 解: A、树枝上形成的“雾凇”,是水蒸气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A不符合题意; B、人在室外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是一种液化现象,B不符合题意; C、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是雪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C符合题意; D、雪花在脸上变成水,是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将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物态变化与理论联系起来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6.(3分)(2014•赤峰)在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女航天员王亚平制造了一个小水球,我们看到了她在水球中的“倒影”,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 “倒影”不能成在光屏上 
  C. 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D. 若王亚平距水球变远,“倒影”会变大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 
解答: 解:A、王亚平在水球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错误; B、“倒影”是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故B错误; C、水球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因此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故C正确; D、透过水球看到倒影,说明凸透镜成实像,当王亚平向后远离“水球”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即“倒影”会变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应用以及物距、像距和像之间的关系,难易程度适中. 
 
7.(3分)(2014•赤峰)某同学用嘴靠近小瓶瓶口吸了一口气,空瓶就“挂”在嘴唇上,原因是(  )
  A. 唾液把瓶粘住了 B. 瓶内气压变小了 C. 瓶外气压减小了 D. 瓶子重力减小了 

考点: 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专题: 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 生活中利用大气压的例子有很多,如:用吸管吸饮料,钢笔吸墨水,活塞式抽水机抽水,将吸盘挂钩吸在玻璃上等;这些例子中的“吸”、“抽”其实不准确,应该是“压”,如用吸管吸饮料,实际上是人将吸管中的空气吸出,管内外气压差增大,大气压将饮料压入口中的. 
解答: 解:(1)唾液的性质和水相近,几乎没有粘性,粘不住小瓶,所以A不合题意; (2)用嘴对一小空瓶吸一口气,使瓶内气体变少,气压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此时小瓶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在了嘴唇上,故B错误、C正确; (3)在此过程中瓶子的质量不变,则瓶子重力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大气压的存在即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在有关大气压的很多实例中,所谓的“吸”其实都是大气压的“压”在起作用. 
 

点击下载完整版:赤峰市2014年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