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东教基函〔2015〕4号
关于印发 2015 年莞城小学毕业生 升初中电脑派位工作方案的通知
莞城街道办事处教育办公室,各有关中小学:
现将《2015 年莞城小学毕业生升初中电脑派位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在实施过程中有何意见,望及时报告我局基础教育科。
东莞市教育局
2015 年 4 月 17 日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东莞市教育局— 2 —
2015 年莞城小学毕业生升初中电脑派位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国家教育部《关
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深
化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根据我市
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和任务,结合莞城中小学布局
的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
展规划纲要》的要求,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促进教育
公平,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完善
中小学招生制度,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二、招生对象
1.具有莞城户籍,在莞城小学就读的小学应届毕业生;
2.具有莞城户籍,在莞城外其他小学就读,需要回莞城升
读初中的小学应届毕业生;
3.父母一方持有效《东莞市特聘人才工作证》并在莞城工
作的非东莞市户籍小学应届毕业生(户籍已迁入东莞市的小学应
届毕业生除外);
4.父母一方持属于广东省人才引进签发的有效《广东省居 — 3 —
住证》(有效期在 3 年或以上)并在莞城工作的非东莞市户籍小
学应届毕业生(户籍已迁入东莞市的小学应届毕业生除外);
5.父母双方或一方户籍挂靠在市人才交流中心并在莞城工
作的小学应届毕业生(其中,学生本人户籍也挂靠在市人才交流
中心的,属于本方案的招生对象;学生本人户籍不是挂靠在市人
才交流中心,但已迁入东莞市非莞城户籍的不属于本方案的招生
对象);
6.属莞城安排解决的台湾籍小学应届毕业生;
7.属莞城安排解决的华侨华人小学应届毕业生。
三、招生办法
采取“电脑派位”的办法,将符合招生对象要求的小学应届毕
业生分派到东莞中学初中部和东莞市可园中学就读。
四、报名方法
1.凡符合招生对象第 1 项的小学应届毕业生,由在读学校
负责组织报名工作;
2.凡符合招生对象第2、3、4、5、6、7项情况之一的小学
应届毕业生,请到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领取或自行登录东莞教育
网
http://www.dgjy.net“莞城电脑派位”栏目下载《2015 年莞城街
道小学毕业生升初中登记表》,认真如实填写。填写后,请于 2015
年 5月 11日—5月 15日带齐登记表及相关证明材料(见附件)
到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 2室办理手续,逾期不再受理(办理时间:
上午 9:00—11:30,下午 2:30—5:00,地址:南城三元路8号报业— 4 —
大厦 5楼,咨询电话:23126112)。
五、实施细则
1.派位办法:将东莞中学初中部和东莞市可园中学的初一
招生名额,按符合招生条件的毕业生人数比例分配到各小学,再
通过“电脑派位”的办法把毕业生分派到东莞中学初中部和东莞
市可园中学就读。
2.“电脑派位”时间:2015年 7月 2日上午 9:00
“电脑派位”地点:东莞中学初中部
3.“电脑派位”具体操作:以小学为单位,通过电脑用随机
的方法给每个待派位的小学毕业生产生一个“派位号”,并以此号
码作为派位依据,然后通过摇珠机随机摇出“开始码”。根据“派
位号”和“开始码”相结合的原则,按东莞中学初中部和东莞市可
园中学分配到该小学的招生名额数,依次排定这两所中学录取的
派位号码范围。整个派位过程由市教育局领导、莞城街道办事处
领导、市公证处公证人员、新闻记者、中小学校长代表、家长代
表进行现场监督。
4.为有利于初中招生名额安排的准确和合理,莞城户口的
小学毕业生统计到2015年 5月 31日止,在此日期之后迁入莞城
户口的小学毕业生,不参加“电脑派位”,只安排在有学位的初中
就读。
六、有关非莞城户籍学生的升学问题
1.东莞中学初中部和东莞市可园中学原则上不招收我市非 — 5 —
莞城户籍的小学毕业生入学。在莞城街道小学就读的我市其他镇
街户籍小学毕业生,可以在原就读小学参加小学毕业考核,填写
小学升初中登记表,由市教育局出具介绍信,在指定时间内到户
籍所在镇街教育部门办理入学登记手续。在莞城街道小学就读的
我市其他镇街户口小学毕业生,需提前与户口所在地的教育主管
部门联系,了解回户籍地升读初中的报名时间和手续。
2.父母双方或一方是莞城户籍,小孩是非莞城户籍或未上
户籍且在莞城街道小学就读的小学应届毕业生,如希望申请入读
在莞城的市直属公办初中的,可于 2015 年 5 月 18 日—5 月 20
日到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2室办理登记手续,逾期不再受理。此
类小学应届毕业生不参加“电脑派位”,待莞城户籍学生注册后根
据学位剩余情况优先统筹安排(办理时间:上午 9:00—11:30,
下午 2:30—5:00,地址:南城三元路8号报业大厦5楼,咨询电
话:23126112)。
3.有意通过积分制形式申请入读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
新莞人子女,可以按照《2015 年东莞市义务教育阶段新莞人子
女积分制入学积分方案》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于2015年 3月 23
日—6月 5日到当地新莞人服务管理中心进行申请。请新莞人家
长登陆东莞教育网
http://www.dgjy.net“新莞人子女入学”专栏,查
阅信息和下载表格。
七、保障措施
1.加强宣传工作。初中招生工作是关系到能否全面贯彻党— 6 —
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摆脱“应试教育”影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
方向性问题,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和教育部门、学校的
形象,因此,各校必须认真做好宣传工作,广泛深入地向社会、
学生和家长宣传小学毕业生升初中改革的目的意义,以取得各方
面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2.加强管理和监督。为了保证初中招生工作做到公平、公
正,防止不正之风发生,实行层级负责制。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
莞城教育办和各有关学校,要严格按招生工作有关规定办事,加
强对派位工作的检查监督。市教育局办公室和纪检监察部门要及
时处理群众的来信来访,哪一级出了问题,就要追究哪一级负责
人的责任,情节严重的,要作纪律处分。
3.加强领导。成立莞城小学毕业生升初中工作领导小组,
由市教育局杨靖波局长任组长,市教育局何炳基副局长、莞城街
道办事处副主任余海花同志任副组长,成员包括莞城教育办公室
和教育局有关科(室)负责人等。领导小组着重研究和分析招生工
作问题,制定相关措施,加强对小学毕业生升初中工作的领导和
指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何炳基同志担任,副主任由
赵志军同志担任。 —
7
—
附件
招生对象 提供材料
第(2)项
1. 《2015
年莞城街道小学毕业生升初中登记表》
2.
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复印件含有户号和地址的一页,学生本人的一页,用
A4
纸)
3.
如学生在市外小学就读的,还需提供学生现就读学校出具的就读证明(学校盖章)
第(3)项
1. 《2015
年莞城街道小学毕业生升初中登记表》
2.
有效的《东莞市特聘人才工作证》原件及复印件
3.
特聘人才与申请入学学生的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学生的出生证原件和复印件
4.
特聘人才的单位证明(列明单位名称、地址、任职时间及职务等)以及单位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5.
如学生在市外小学就读的,还需提供学生现就读学校出具的就读证明(学校盖章)
第(4)项
1. 《2015
年莞城街道小学毕业生升初中登记表》
2.
有效的人才引进类《广东省居住证》原件及复印件
3.
《广东省居住证》持有人与申请入学学生的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学生的出生证原件和复印件
4.
《广东省居住证》持有人的单位证明(列明单位名称、地址、任职时间及职务等)以及单位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5.
如学生在市外小学就读的,还需提供学生现就读学校出具的就读证明(学校盖章)
第(5)项
1. 《2015
年莞城街道小学毕业生升初中登记表》
2.
引进人才和学生的户口卡原件及复印件,以及学生的出生证原件及复印件
3.
市人才交流中心办公室出具关系挂靠证明
4.
引进人才的工作单位证明(列明单位名称、地址、任职时间及职务等)以及单位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第(6)项
第(7)项
1. 《2015
年莞城街道小学毕业生升初中登记表》
2.
市台湾事务局出具的《广东省台湾人士子女入学证明》或市侨务局出具的《东莞市华侨华人子女入学证明》
3.
台湾人士或华侨华人的单位证明(列明单位名称、地址、任职时间及职务等)以及单位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4.
如学生在市外小学就读的,还需提供学生现就读学校出具的就读证明(学校盖章)
父母双方或一方是
莞城户籍,小孩是
非莞城户籍或未上
户籍
1.
个人申请书(个人基本情况以及入读需求)
2.
父母双方及学生的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学生的出生证原件及复印件
3.
《莞城街道小学毕业生升初中学生家庭信息申报表》;
3.
现就读学校出具的在读证明;
4.
如在莞城居住,提供房产证明原件及复印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