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中考网 - 各省中考 - 广西中考 - 柳州中考 - 正文

2015柳州中考地理考试说明大纲

来源:2exam.com 2015-6-4 15:51:28

附件8:
2015年柳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学科说明
地  理

 柳州市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地理学科说明


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地理学业考试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进行的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普通高中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必要的区分度及适宜的难度。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地理学科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应有利于贯彻新课改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检查初中教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推动课程改革,减轻学生的过重的学业负担,促使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和高一级学校选拔合格的具有学习潜能的新生。
初中毕业地理毕业升学考试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充分发挥学业考试的导向作用,促进广大地理教师建立新型的教材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评价观,把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检测学生是否达到地理课程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培养目标,全面、公正、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发挥考试的鉴定、激励等评价功能。
三、命题原则
(一)注重导向性。试题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城乡公平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继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初高中教学的衔接,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注重科学性。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做到考试内容和形式科学,符合考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试题内容科学,难易适当,表述正确;试卷结构科学、合理,形式规范;具备较高信度、效度和良好的区分度。
(三)注重基础性。重视考察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主干知识;充分利用地图语言,体现地理的区域性与综合性,凸显地理学科的特色。
(四)注重能力立意。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利用试题提供的背景材料、数据图表等,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分析、思考,获取相关信息,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思维建构的过程,突出“过程与方法”的培养目标。考查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区域对比分析能力、综合归纳能力等。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考查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多方法分析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五)体现教育性。发挥试题的教育功能,有机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关注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真实性和时代性,帮助学生感悟地理知识的价值。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考查,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科学和人文精神,促进全面发展。
四、考试的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和考试说明将知识方面的目标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等层次,技能方面的目标分为“初步学会”和“学会”等层次。前一个层次是后一个层次的基础,较高一个层次包括前面较低层次的要求。
(二)过程与方法
初中地理毕业升学考试关注学生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技能的形成,更关注学生知识的形成和思维建构的过程,考查学生思考地理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赋予更多学习方式、方法的引导,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考试主要体现如下几方面培养目标的检测:
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归纳地理特征,理解地理规律。
2.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3.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善于发现地理问题,收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4.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表达、交流学习地理的体会、想法和成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学生情感、态度、行为的发展,试题中渗透丰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知识检测与情感考查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促进情感升华。主要检测以下几方面的培养目标:
1.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审美情趣。
2.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尊重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理解国际合作的意义,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4.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防范自然灾害、保护环境与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五、考试的范围
(一)八年级上册部份
⒈疆域与人口
⑴疆域与行政区划
①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②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③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⑵人口与民族
①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②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③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⒉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⑴ 自然环境
①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②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③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⑵ 自然资源
①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②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理解我国土地国策。
③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④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⒊经济与文化
⑴经济发展
①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②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③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的大致分布格局。
⑵文化特色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
(二)八年级下册部份
⒋地理差异
①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②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③用事例说出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⒌认识区域
⑴ 位置与分布:以东北地区为例
①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②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③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其气候特征。
④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
⑤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描述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2)联系与差异:以香港、澳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长珠潭城市群为例
①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②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③根据材料,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归纳区域内主要地理差异。
④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⑤举例说明祖国内地对香港、澳门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
⑥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
⑵ 环境与发展:以北京、台湾、新疆、贵州、黄土高原为例
①根据资料分析区域主要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所造成的后果,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②以新疆、贵州、黄土高原为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③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④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⑤以新疆、黄土高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三)乡土地理:柳州市地理
1.分析、评价家乡地理位置的特点。
2.利用图文材料和历史档案,说明家乡主要地理事物的变迁及原因。
3.举例说明自然条件对家乡的社会、经济、环境、生态、文化、生活诸方面的影响。
4.说明家乡人口数量、人口变化的基本情况。
5.结合实际说明家乡的生态环境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措施。
6.举例介绍家乡的主要自然灾害及防灾、减灾举措与存在的问题。
7.举例介绍家乡在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方面的情况。
8.举例说出家乡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生活等至少一个方面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了解家乡的发展规划。
六、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采取开卷笔答考试形式(考生考试时可翻阅自带资料、教材,但不准相互借阅、讨论、抄袭),试卷满分为60分。与生物同堂分卷考试,两门考试时间合计120分钟。
(二)试卷结构
1.试卷题型及赋分比例
单项选择题   占 50%
综合题       占 50%
2.试题难易程度
容易题(P≥0.7)约占 60%,中档题(0.7>P>0.35)约占 30%,较难题(P≤0.35)约占 10%。整卷试题的难度系数约为 0.70±0.05。
3.内容分值比例:教材八年级上册部分,约占40%;八年级下册部份,约占55%;柳州市地理约占5%。
七、成绩形式及使用
总分60分,考后原始成绩分数封存,2016年将原始分除以4取小数点后1位(小数点后第2位四舍五入),计入九年级毕业升学考试总分。
用等级制呈现考试结果。以A+、A、B+、B、C+、C、D、E八个等级呈现。
八、题型示例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2.本卷共一个大题,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一、细比较,我会选(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最符合题意。)
读我国某山脉图(图1),回答1-2题:
1.该山脉是
A.阴山    B.秦岭    C.昆仑山    D.南岭

2. 该山脉是我国哪两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A.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   
B.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   
C.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   
D.青藏地区与北方地区

香港2010年底总人口约706万,读表1,回答3-4题。
2010年 按居住国家/地区划分的访港旅客人数(单位:万人次)
中国内地 南亚及东南亚 中国台湾 北亚 欧洲、非洲及中东 美洲 澳大利亚、新西兰 中国
澳门 合计
2268.4 350.1 216.5 220.8
217.4 175 76.9 78 3603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