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与解答.
13.(2012•绵阳)(1)王芳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处,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 3 m,现将一块和镜面一样大的木板放在镜子的后面1m处,如图1所示,这时她 仍能 (选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2)为了探究电阻串联与分电阻的关系,在图2中,应分别将 甲、乙 (选填“甲、乙”、“甲、丙”、“乙、丙”)两次接入丁图中.实验结论是通过观察并比较两次接入并闭合开关后,灯泡的亮暗程度来得到的.灯泡亮的那次,表明接入的电阻 小 (选填“大”、“小”、“相等”)
(3)国家标准规定以A0、A1、A2、B1、B2等标记来表示纸张幅面规格,以“克重”来表示纸张每平方米的质量.刘刚家新买回一包打印纸,包上标注着“A4 70 g 500 sheet 210×297mm”,意思是该包纸是500张规格为70g、210mm×297mm的A4通用纸.刘刚想知道这种纸的厚度和密度,只需用刻度尺测出这报纸的厚度.如果刘刚测得这包纸的厚度为5cm,那么这种纸的厚度是 0.1 mm,密度是 700 kg/m3.
(4)2012年“攀登中国:全国攀登健身大赛首站比赛于5月20日在成都开赛,数百名攀登爱好者共同挑战四川广播电视塔,来自四川烹专的封德军第一个登顶成功,他跑上208米、1580级台阶的成绩为8分23秒.如果封德军的体重为70kg,则他登塔所做的功是 1.456×105 J,功率是 289 W.(g取10N/kg,结果保留整数)
(5)全世界石油、煤炭消耗量的迅速增长,导致全球能源危机加剧.因此,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成为全世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张浩家的太阳能热水器内装有100kg、25℃的水,经过一天的照射后.温度升高了50℃.则水升温吸收的热量为 2.1×107 J,至少可以节约煤的质量 7 kg.[假设媒烧水时有效利用的热量占煤燃烧放出热量的10%,且已知水的比热容4.2×103J/(kg•℃).煤的热量值是3.0×107J/kg].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密度的计算;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热量的计算;电阻的串联。
专题: 计算题;应用题;实验题。
分析: (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去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①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③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④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2)根据探究的实验目的:探究电阻串联与分电阻的关系,结合图2进行选择.从图可知,在丁图中接入的电阻与灯泡串联,而在灯泡的电阻一定时,根据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I2R可知,电流越大,灯泡就越亮.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根据欧姆定律I= 可知,电流越大,也就说明电阻越小.
(3)知道这包纸的厚度和这包纸的张数,从而可以计算出这种纸的厚度.先计算1m2复印纸的体积,再利用公式算出这包纸的密度.
(4)知道人的质量和人上升的高度,可利用公式W=Gh=mgh计算出人登塔所做的功;又知道做功的时间,可利用公式P= 计算出做功的功率.
(5)知道水的质量、比热容和水的温度变化,根据吸热公式Q吸=cm△t计算水吸收的热量;媒烧水时有效利用的热量占煤燃烧放出热量的10%,从而可以计算出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又知道煤的热值,可利用公式m= 计算出煤的质量.
解答: 解:
(1)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当王芳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处时,像到镜面的距离也为3m,由于成的像是虚像,在镜面后放置物体是不影响成像的.
由于成的像是虚像,在镜面后放置物体是不影响成像的,所以将一块和平面镜一般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lm处,这时她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2)此次实验目的是:探究电阻串联与分电阻的关系,因此需要选择分电阻和分电阻的串联,
所以,符合要求的是甲和乙两图.
在灯泡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电路中的电流越大,由公式P=I2R可知,灯泡的实际功率就越大,灯泡就越亮,
而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在丁图中接入的电阻越小,则电路中的总电阻越小,电流就越大.
(3)∵这包纸的厚度为5cm,而该包纸是500张,
∴这种纸的厚度为: =0.01cm=0.1mm.
则1m2复印纸的体积:V=1m2×1×10﹣4m=1×10﹣4m3;
而1m2复印纸的质量:m=70g=7×10﹣2kg,
∴复印纸的密度为:ρ= = =700kg/m3.
(4)∵m=70kg,g=10N/kg,h=208m,
∴人登塔所做的功为;W=Gh=mgh=70kg×10N/kg×208m=1.456×105J,
而t=8分23秒=503s,
∴做功的功率为:P= = ≈289W.
(4)∵c=4.2×103J/(kg•℃),m=100kg,△t=50℃,
∴水吸收的热量为:Q吸=cm△t=4.2×103J/(kg•℃)×100kg×50℃=2.1×107J.
而媒烧水时有效利用的热量占煤燃烧放出热量的10%,
∴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Q放= = =2.1×108J,
而q=3.0×107J/kg,
∴煤的质量为:m= = =7kg.
故答案为:(1)3;仍能.
(2)甲、乙;小.
(3)0.1;22.45.
(4)1.456×105;289.
(5)2.1×107;7.
点评: ①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原因和特点.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不是实际光线形成,是人的主观感觉形成,镜面后方是没有实际光线的,成的是虚像.
②本题考查的是对电功率和欧姆定律的灵活运用.这就要求我们能够熟练掌握电功率的计算.
③本题主要考查物体厚度和密度的计算,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④本题考查了功和功率的计算,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⑤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吸热公式Q吸=cm△t、燃料完全燃烧放热公式Q放=mq的掌握和运用,通过做题使学生了解太阳能的优点,引导学生积极开发新能源,有意义!
14.(2012•绵阳)(1)如图1,是教科书自制温度计的演示实验,实验装置是在小瓶里装一些带颜色的水.给小瓶配一个像皮塞,橡皮塞上先插进一根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实验操作中,要先后将小瓶放入 热水 和 冷水 中,并注意观察 水柱的位置 .
(2)如图2,是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的实验装置.
①如果让导线不动,用以下方法改变磁体:A.改变磁体的磁极;B.换用不同强度的磁体;C.让磁体上下移动;D.让磁体左右移动;E.让磁体前后移动.你在学习过程中做这些探究时,观察到电流表指针会摆动的是 D (选题字母序号).
②如果让磁体不动,用以下方法移动导线ab:A.让ab上下平行移动,B.让ab水平前后移动,C.让ab水平左右移动,D.让ab在竖直面内转动;你在学习的过程中做这些探究时,观察到电流表指针会摆动的是 C (选题字母序号).
③实验现象中,使电流表指针发生摆动的共同点是: 闭合电路,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 .电流表指针发生了摆动,说明电路中产生了 感应电流 .
(3)在探究“斜面的倾斜程度对斜面机械效率的影响”时,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了三种不同的猜想:A.斜面越倾斜斜面机械效率越大;B.斜面越倾斜斜面机械效率越小;C.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无关.他们用如图3所示的探究装置,在不同的倾斜程度下做了三次试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每次实验时,斜面的光滑程度和沿斜面被拉的物体应该 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是指改变 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选填(斜面的长度、斜面的高度、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实验时应把物体沿着斜面往上缓慢拉动.
②在以下六个物理量中:被拉物体的重量G、弹簧秤的拉力F、斜面的长度L、斜面的高度H、物体在斜面上通过的距离s、物体上升的高度h,实验必须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G、F、s、h (只填所测物理量的符号);用需要测量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斜面的机械效率的计算式是η= .
③如果猜想C是正确的,则在三次倾斜程度逐渐增大的实验中,由实验数据代入斜面机械效率的计算式得到的值就应该 基本不变 (选填“逐渐增大”、“逐渐减小”、“基本不变”).如果在三次倾斜程度逐渐增大的实验中,由实验数据代入斜面机械效率的计算式得到的值逐渐增大,这说明实验前的猜想 A 是正确的.
考点: 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斜面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吸管越细越容易读数.(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3)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
解答: 解:(1)如果将瓶内装满水,当瓶周围温度变化时,瓶内水的体积也会由于热胀冷缩而相应的发生变化,从而使得玻璃管内的水柱高度发生变化,其工作原理和液体温度计相同,因此可作为温度计使用.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电磁感应现象原理告诉我们,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流,由此可知产生电流的条件之一是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3)斜面的机械效率跟斜面的粗糙程度和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在斜面粗糙程度一定时,斜面倾斜程度越大,斜面机械效率越高;在斜面倾斜程度一定时,斜面越光滑,斜面机械效率越高.
故答案为:(1)热水;冷水;水柱的位置.(2)①D;②C;③闭合电路,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感应电流.(3)①相同;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②G、F、s、h; ;③基本不变;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让学生掌握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问题,是难度较大的题目.
15.(2012•绵阳)(1)如图,是号称”绿色节能“的路面减速装置,当车辆驶过减速装置时,该装置会发电.这种高科技的“夜间交警”在帮助车辆减速的同时还能为交通指示起到供能作用.这些在斜坡上的减速装置是由一种与路面齐平的垫板构成,在垫板里面有一系列类似于感应嵌板的物体.当有车辆经过路面时,路面下活动的嵌齿会是嵌板上下浮动,从而像一个小型发电机一样产生电能.据估计,足够稳定的车流量将会使节能装置的发电功率达到10kW.
①该装置的原理是 电磁感应 ;它工作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关系是把机械能转化成 电能 .
②该装置在足够稳定的车流量的情况下,工作8小时的发电量是多少度?
③如果该装置在足够稳定的车流量的情况下,工作8小时所获得的机械能是1.44×109J,则该装置的发电效率是多少?
(2)2000年8月12日,被号称世界“吨位最大、武备最强”的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域参加军事演习时遇难,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对核潜艇的救援与打捞提出了许多方案.(海水密度近似取ρ=1.0×103kg/m3.g取10N/kg)
①救援方案之一,按海难救援国际惯例,让潜水员从海面潜到遇难核潜艇,打开紧急逃生舱盖.8月19日晚,挪威潜水员用时10分钟从海面下潜到深106米的核潜艇处,打开了紧急逃生舱盖.求潜水员下潜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分钟?
②若舱盖面积S=0.5m2,则海水对舱盖的压力F约为多大?
③打捞方案之一,在潜艇周围缠满可充气的负载量大的浮力袋,用增大浮力的办法打捞.已知潜艇的质量m=1.4×107kg,若每只浮力袋充气后的体积V0=10m3,请估计需用这种浮力袋多少只:[提示:由于只是估算,所以粗略计算需用浮力袋的只数时,可以忽略充气浮力袋的重力和核潜艇排开水的重力,而近似认为是充气浮力袋所受的浮力来托起核潜艇的重力]
④试分析浮力袋充气后,核潜艇在水中的运动情况.
考点: 电磁感应;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电功的计算。
专题: 信息给予题。
分析: (1)①发电机的原理:电磁感应现象.工作过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②根据公式W=Pt计算出发电量的多少.
③根据公式η= ×100%求出该装置的发电效率.
(2)①根据公式v= 求出潜水员下潜的速度;
②先根据公式P=ρgh求出海面下106m处的压强,再根据公式F=PS求出水对舱盖的压力.
③根据提示,可以知道F浮=G潜,然后求出浮力袋的总体积V总,再用总体积除以一个浮力袋的体积,得出浮力袋的个数.
④根据提示,忽略了充气浮力袋的重力和核潜艇排开水的重力,所以浮力袋充气后,所受的总浮力大于总重力,因此,核潜艇会加速上升.
解答: 解:(1)①该装置是一个小型发电机,其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故答案为:电磁感应;电能
②工作8小时的发电量W电=Pt=10kW×8h=80kWh=80度
答:工作8小时的发电量为80度
③W电=80kWh=80×3.6×106J=2.88×108J
该装置的发电效率η= ×100%= ×100%=20%
答:该装置的发电效率为20%.
(2)①潜水员下潜时的平均速度v= =10.6m/min
答:潜水员下潜时的平均速度为10.6m/min.
②海水对舱盖的压强P=ρgh=1×103kg/m3×10N/kg×106m=1.06×106Pa
海水对舱盖的压力F=PS=1.06×106Pa×0.5m2=5.3×105N
答:海水对舱盖的压力为5.3×105N.
③根据提示,可以知道F浮=G潜即:ρ水gV总=m潜g
所以,V总= =1.4×104m3浮力袋的个数n= =1.4×103只
答:需要浮力袋的个数位1.4×103只.
④根据提示,忽略了充气浮力袋的重力和核潜艇排开水的重力,所以浮力袋充气后,所受的总浮力大于总重力,因此,核潜艇会加速上升.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熟练运用公式进行相应的计算,本题涉及到的计算有:电能的计算、发电效率的计算、速度的计算、压强和压力的计算、浮力的有关计算等,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全面,是中考的常见题型.
点击下载:四川-绵阳市2012年中考物理试卷.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