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一、能力目标要求
2015年初中毕业会考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试题意在检测学生对“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成情况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特别是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试题对初中毕业生进行水平测试的同时,又要体现一定的区分度,有利于高中教育选拔合格新生。
二、考试范围
参考山东教育出版社教材,以《课程标准》和《四川省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内容为考试的范围。试题不局限于教材,不过分注重知识的覆盖面;同时关注初高中教学的衔接。
三、试卷结构及难度
1.试卷结构
A卷题型及分值
试题分为选择题(12个小题,单项选择,共48分);填空题(4个小题,共24分);实验题(1个小题,共18分);计算题(1个小题,共10分)。全卷合计100分。
B卷题型及分值
填空题(约12分)、综合实验探究题(约12分)和计算题(6分),全卷合计30分。
2.难度要求
A卷难度系数为7:2:1;B卷难度系数为5:3:2。
3.内容分布
身边的化学物质 40%左右
物质构成的奥秘 20%左右
物质的化学变化 30%左右
化学与社会发展 10%左右
其中涉及科学探究和实验的内容不低于20%;
“多识一点”的内容不纳入考试范围。
思想品德
一、考试性质
我市中考近年采用的是普通高中、中专招生考试和初中毕业生合格考试合一的考试,具有毕业检测和升学选拔的双重功能。在命题目标上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将根据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特点和初中生身心特点及发展规律,适当增加对学生的能力考查,有利于为高一级学校选拔合格人才。
二、目标要求
1.能力目标:能获取解读试题有效信息;有一定的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运用学科术语、时政术语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等。
2.考试目标:情感目标,以社会主要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知识方面,主要考查学生发展终身受用的知识、教材的主干知识、初中与高中相衔接的知识;能力方面,主要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和技巧;在命题形式上等尽可能与高中接轨,实现初中与高中的有效对接。
三、考试范围
1.教材部分: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及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九课、第十课和十一课;八年级上册第1单元和第4单元,下册第3单元和5单元,九年级(全一册)。
2.《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3.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法律进学校等相关内容。
4.2014年4月——2015年3月国际国内重大时政。
四、试题结构
全卷由A卷和B卷构成,试卷长度基本保持不变。其中,A卷为初中毕业水平测试卷,分值为100分,由客观单项最佳选择题(16个,每小题4分,共64分)和主观非选择题36分构成;B卷为高中招生考试卷,分值为30分,全部为主观试题。
五、试题难度
初中毕业水平测试卷(即A卷)的难度系数为0.8左右;高中招生考试卷(即B卷)的难度系数为0.6左右。
特别说明:2015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法律进学校、教材相关法律知识等将作为重要内容进入中考考试。为此,考试范围调整增加了七年级部分教材内容。有关法律知识的考试,卷面分值将不低于20分。
历史
一、能力要求
试题在检测学生对“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成情况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特别是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二、考试范围
根据初中(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和学生学习的川教版历史课标教材,以《四川省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内容作为考试的范围。试题不局限于教材,不过分注重知识的覆盖面。具体范围如下:
2015年初中历史(川教版)
七年级中国历史(约15%)
上册:第9课秦朝的统一;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下册;第14课封建帝国的危机——第17课科技巨著与史学巨著。
八年级中国历史(约40%)
上册:第5课洋务运动——第8课新文化运动;第13课往日救亡运动――第16课抗日战争的胜利;第19课近代民族工业——第22课思想文化。
下册: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第11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第14课“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第20课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21课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九年级世界历史(约45%)
上册:第4课古代希腊--第5课古代罗马;第7课古代东方与西方的战争——第8课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第12课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第15课法国大革命;第1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第21课日本明治维新。
下册:第1课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第3课自然科学的革命;第5课
伟大的十月革命--第8课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第10课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第13课“冷战”局面的形成;第18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向——第19课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三、试卷结构及难度
1.试卷、题型及分值
试卷分A卷和B卷。
A卷为初中毕业会考,试题分为选择题、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为单项选择题,1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非选择题共36分。非选择题不再具体分某种题型,按试题顺序排序号。题型方向参考如下:填空方面、历史改错方面、材料阅读分析方面等,凡是能考查学生知识与能力的都可以应用。
B卷为非选择题,共30分,题型同A卷非选择题。
2.难度要求
2015年仍然减少死记硬背方面的考试。A卷基础题大约占70%,中等难度题大约占20%,较难题大约占10%。B卷较难,为中难度以上,为5:3:2。
第三部分
2016届生物、地理结业考试说明
生物
一、考试形式:闭卷。生物、地理两科同堂同卷考试。选择题合卷,非选择题分卷。
二.考试时间,两科共90分钟。
三、题型:选择题、简答题。
四、分值;共100分。其中,选择题48分,简答题52分。
五、试卷长度:生物卷4页。
六、命题依据
(1)课程标准。
(2)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济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七年级上册(2012年5月修订版)、七年级下册(2012年5月修订版)、八年级上册(2013年6月修订版) 和八年级下册(2013年10月修订版)。
七、能力要求:坚持以能力立意为主导,在突出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考查,尤其注重考查学生读图能力、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从新情境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命题原则:试题素材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重点考查主干知识,侧重考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考查与高中生物学相衔接有关的知识;
九.试题难度:容易题、中档题、高档题之比为7:2:1。
十、命题范围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中的
第2章 观察生物结构
第二单元(多彩的生物世界)中的
第1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2章生物圈中的动物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中的
第1章人的生活需要营养
第2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
第3章人体的物质运输
第5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6章免疫与健康
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物种的延续)中的
第1章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
第2章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4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生命的演化)中的
第1章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中的
第2章生态系统。
第七单元(生物技术)中的
第1章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地理
一、考试形式:闭卷。生物、地理两科同堂同卷考试。选择题合卷,非选择题分卷。
二、考试时间,两科共90分钟。
三、题型:选择题、综合题。
四、分值:共100分。其中,选择题48分,综合题52分。
五、试卷长度:地理卷4页。
六、试题难度:容易题、中等难度题、难题之比为6:3:1 。
七、命题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教材(广东、地质版)。
八、能力要求:1.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九、命题范围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认识地球
第二章 学用地图
第三章 陆地与海洋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
第五章居民与聚落
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第一节亚洲概述 第三节 南亚
第八章第一节 欧洲概述 第二节 欧洲西部
第九章第一节 美洲概述 第二节 美国
第十章 大洋洲概述
第十一章 极地地区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 地理区域和界线
第六章 四大地理单元
第七章第三节四川盆地 第五节 陕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