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青岛市教育局召开2014年中小学招生工作会议,正式发布2014年全市普通中小学幼儿园招生政策,青岛市今年招考工作正式拉开帷幕!本报《教育周刊》本期将集中解读今年招生政策的一些主要变化,为广大学生和家长理顺思路,提供相关指导。
学前教育 继续扩大就近入园试点
2014年,青岛全市幼儿园预计招生64700人,其中市内三区15200人,小班招生对象为2010年9月1日至2011年8月31日期间出生、身体健康(无慢性传染病)、可正常参加集体活动的幼儿。公办园优先招收3~6周岁幼儿入园。5月第二周,各区市公布幼儿园招生方案,招生时间统一安排在6月第二、三周,平时如果有空余学位,可随时进行补招。
市教育局学前处李业庆处长表示,青岛市继续扩大就近入园试点,2013年共有36所幼儿园试点就近入园,今年将继续扩大方便就近入园试点,封闭小区内的幼儿园要优先满足小区内适龄幼儿入园需求。各幼儿园不得对入园幼儿进行任何形式的考试或测查,不得把婴幼儿参加早期教育指导作为入园前置条件。
义务教育 逐步推进等级评价体系
中考首次实行网上阅卷
2014年,全市初中毕业生74200人,其中市内三区毕业生14600人;全市普通高中招生36800人,其中市内三区普通高中计划招生7200人;中等职业学校(含中职与本科“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普通中专、职业中专、技工教育)招生36000人,其中市内三区和崂山区中职教育招生约8100人。
今年中考 ,市教育局将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时间 ,统一考试形式,统一阅卷,青岛将首次实行全市统一网上阅卷,题卡分离。市教育局基教处姜元韶处长特别强调,市教育局将于近期组织初三学生和初二学生进行“网上阅卷”模拟练习,不允许任何区市、任何初中学校借机组织统一考试。
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将成主要形式
市教育局在今年招生会议上,特别提出各区市要在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将九年一贯对口招生作为小学升入初中的主要形式。具体操作办法为:可以以小学为单位,为单个初中学校合理划定对口招生小学,对口招生小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升入该初中学校就读;可以以社区、路段等为标识,为单个初中学校合理划定招生区域,招生区域内适龄学生小学毕业后持相关材料到该初中学校注册入学。同时鼓励新建和改扩建九年一贯制学校,积极探索学区化办学。
扩大小班化教育
各区市教育(体)局要按照青岛市中小学小班化教育实施方案要求,积极推进小班化教育,全面推进教育观念、育人模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改革创新。实行小班化招生的学校,每班不超过40人。其他小学每班不超过45人,初中每班不超过50人。2014年,全市小学计划实行小班化招生的学校 477所,占公办小学总数的60%,比去年提高10%;初中计划实行小班化招生学校83所,占公办初中总数的38%,比去年提高20%;普通高中计划实行小班化招生学校19所,占公办普通高中总数的43%,比去年提高11%。
初二学业考试实行完全等级评价
2015年开始,初中学生的学业考试将实行完全等级评价,今年初二学生的学业考试(地理、生物两科),也将实行完全等级制,以区域内学生成绩按人数比例从高到低划分等级。据姜元韶处长介绍,市内三区地理和生物等级划分标准为:根据参加考试学生人数,成绩从高到低A等10%、B等20%、C等30%、D等35%、E等(不合格)5%。新政策支持学有余力的初一学生提前参加学业考试,但要求达到初二年级相应课程标准要求,且为自愿报名参加。
普高教育 均衡化、特色化是主流
取消择校生扩大优质高中指标生比例
从2014年开始,青岛普通高中取消择校生。同时扩大指标生比例,将优质高中的指标生由目前占普通班招生比例的60%增至65% ,均衡分配到招生区域各初中学校。市内三区,青岛1中、2中、9中、15中、17中、19中、39中、58中8所学校普通班招生人数的65%,将分别均衡分配到市内三区所有初中学校。
指标生、直升生评选公平
指标生、直升生评选方案要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要求评选方案提前一年在学校网站固定栏目处公布,吸收家长代表参与评选过程并接受家长监督 ,确保公正公平。直升生数量与去年相同,青岛2中、58中各招收100人,青岛1中、9中各招收50人,共计300人。
推进普高多样化发展新增一批特色班
2014年,青岛市积极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要求普通高中学校进一步转变观念,在现代学生制度建设、高校联合育人、创新人才培养、学生生涯规划指导、普职融通教育和课程教学改革等方面改革创新,突出办学特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全市共有28所学校建立特色班,占公办普通高中的64%,涵盖海洋教育、外语、艺术 、美术 、书法、人文素养、科技素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多个领域,以特色班带动学校特色发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对多元化优质教育的需求。姜元韶处长强调,有关学校要特别加强对特色班的建设和管理,建立完整的特色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不得将特色班办成重点班。这也是当前教育均衡化的必然要求。 职业教育 “3+4”扩大招生,职教更有尊严
2014年职业教育招生的亮点在于“3+4”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本科院校分段培养(简称“3+4”)扩容,全市招生,且在提前批录取,既如市教育局职成处李一鸥处长所解读的是“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一步 ,也是市教育局王铨副局长“让职教更有尊严”的注脚。
现代职业教育搭建多元“立交桥”
招生工作会议上,李一鸥处长介绍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核心是“上下贯通,左右融通,有机衔接,多元立交”,一个基本的理念是“终身教育”,通过中职、高职、本科甚至是研究生搭建技能培养的平台;同时,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打通左右融通的路径,通过普职互转,包括师资、课程、教材等方面的融通来实现;学历教育层次之外,非学历教育、短训、长训等方式,共同为学生职业教育成长搭建一个多元的立交桥。李一鸥处长介绍,在去年4个试点学校的基础上,新增7所自主招生试点学校,2014年将有11所职业学校试点自主招生。
新增36个专业,中考按专业录取
根据服务产业升级需求、实现专业错位发展的原则,2014年,青岛市职业教育新增设服务于蓝色经济、现代农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在有关学校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维护、光电仪器制造与维修、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焊接机器人技术应用、国际邮轮乘务等专业。据市教育局职成处李一鸥处长介绍,2014年新增专业36个,原有专业中50多个不再招生。
而立足职业教育的“术业专攻”特点,为尊重学生的专业选择权,从今年开始,职业教育实行按专业录取方式。据市招考办中招办主任朱海峰介绍,这一录取方式的转变更多是考虑到职业教育的特性,充分尊重学生的爱好、特长、专业意愿及未来职业规划,填报中考志愿的时候直接是一所职校的一个专业作为一个志愿,不会再出现一个学生录取到某一职校然后调剂专业的情况。
普职兼报,统一普职招生平台
2014年继续实行市区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兼报政策,报考普通高中的学生可以兼报“3+4”、五年制高等职业院校(包括五年一贯制高等职业教育和“三二连读”)和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专、职业中专、技工学校)。并统一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平台,实现市内三区普通高中报名平台与职业学校招生报名平台的数据库和报名环节对接,市内三区考生一次确认即可完成普、职兼报,为职业学校和报考职业学校的学生及家长咨询相关政策、选择相关学校及专业提供便利。
据市招考办中招办主任朱海峰介绍,统一普职招生平台之后,市内三区考生只需要填报一次志愿,在一张志愿表上填报志愿,依次是:“3+4”提前批、普高批、五年制高职批、中职批。普职兼报的考生只需到第一志愿报考的普通高中确认信息即可,不需要再到区招考办进行确认。
“3+4”模式扩容,全市招生
2014年,青岛市职业教育招生政策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其中以进一步扩大“3+4”规模、全市范围招生、实现提前批次录取最受人关注。与去年相比,今年的“3+4”试点学校和试点专业进一步扩大,在去年3所试点中职学校和3个试点专业的基础上,新增一所中职学校,对口高校除去年的青科大外,新增青岛理工大学,相应的试点专业和招生计划也将有相应的增长;同时也在积极探讨与省外高校的对接。对考生而言,另一利好消息是,今年的“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将实行全市招生,不再将招生计划分配到区市,各区市都允许报考“3+4”志愿的考生兼报本行政区域内的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也就是说,市内三区之外,青岛其他区市的中考生(仅限应届初中毕业生)都有了报考“3+4”直升本科的机会。
“3+4”提前批录取,职教更有尊严
职业教育最大变化是在录取批次的调整上,“3+4”被列为提前批次录取,也就是说,2014年的中考录取工作是先录取完“3+4”批次之后,才轮到普通高中批的录取;已被“3+4”批次录取的学生,不再参加普通高中的录取。
据了解,2013年首次试点的“3+4”模式成效显著,去年市区“3+4”录取分数线比普通高中录取线高12分,共招生141人。而2014年“3+4”批次调整为提前录取,且全市招生,王铨副局长表示,作为一个七年一体化的培养考虑,“3+4”培养思路和目标是卓越工程师,今年又有这么多利好政策和信息,预计招生300人左右,估计今年“3+4”录取分数会比较高。
王铨副局长认为,当前职业教育办学虽然有一些需要加强的地方,但职业教育要办得有尊严,职业教育今后不应按学生成绩分流,而应该按照学生个人兴趣爱好、按照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结构来确定,而此次“3+4”扩容势头及批次调整 ,以及社会发展、国家重视、越来越多的职业教育利好政策的落实到位,就业差别、社会地位、形势和人们的观念都会变化,职业教育将越来越有尊严。
本专题撰文/记者 孟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