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2016年中考科学(物理部分)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6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1.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涉及到不少科学知识,自行车的车轮表面有不少花纹是为了()
A.增大压力 B.增大摩擦力 C.减小压力 D.减小摩擦
【分析】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解答】解:自行车的轮胎 表面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增大摩擦的方法,摩擦力问题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解答此题类问题时要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
2.如图是“追风者”磁悬浮列车悬浮原理的示意图.该列车通过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悬浮在轨道上方,以提高运行速度,这里的相互作用是指( )
A.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B.同名磁极相互吸引
C.异名磁极相互排斥 D.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分析】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解答】解:据图可知,“追风者”磁悬浮列车悬浮是靠异名磁极相吸的原理工作的.
故选A.
【点评】知道磁极间的作用规律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3.浙江大学制造出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超轻物质,其内部像海绵一样多孔隙,故名“碳海绵”.碳海绵可用于 处理海上原油泄 漏亊件,处理时,先用它吸收浮在水面上的原油,再通过挤压,将碳海绵内的原油进行回收. 此过程没有应用到下列“碳海绵”性质中的( )
A.保温性能好 B.易被压缩
C.能吸油但不吸水 D.密度很小,能浮于海面上
【分析】认真阅读所给材料,结合各个选项中“碳海绵”性质,利用排除法分析判断.
【解答】解:根据碳海绵“内部像海绵一样多孔隙”可知其易被压缩;
根据碳海绵是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超轻物质,其内部像海绵一样多孔隙,用它吸收浮在水面上的原油等,可知其密度很小,能浮于海面上;
根据碳海绵可用于 处理海上原油泄漏亊件,处理时,先用它吸收浮在水面上的原油,再通过挤压,将碳海绵内的原油进行回收.可知其能吸油但不吸水.
综上分析可知,此过程没有应用到“碳海绵”保温性能好的性质.故A符合题意,BCD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物质的基本属性,重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道好题.
4.2015年12月,世界上最大全透型载客潜水器“寰岛蚊龙1”在海南下水(如图). 潜水器搭载9名乘客缓慢下潜至水面下一定深度处悬停,待乘客现光一段时间后,缓慢上浮至水面.下列关于潜水器的说法中正 确的是( ) [来源:学.科.网]
[来源:学_科_网]
A.下潜时有惯性,悬停时没有惯性
B.在下潜过程中,水对它的压强不变
C.悬停时受到的重力和浮力是一对平衡力
D.在上浮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变大
【分析】(1)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
(2)根据p=ρgh分析解答;
(3)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4)根据F浮=ρ液gV排分析解答.
【解答】解:A、潜水器下潜时有惯性,悬停时同样具有惯性.故A错误;
B、潜水器在下潜过程中,海水的密度不变,但深度h不断增大,根据p=ρgh可知,水对它的压强变大.故B错误;
C、悬停时受到的重力和浮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
D、潜水器在上浮至露出水面之前,海水的密度不变,排开海水的体积不变,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受到的浮力不变;潜水器在露出水面之后继续上浮的过程中,排开海水的体积不 断减小,所以浮力变小.故在上浮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先不变后变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惯性、平衡力的辨别、液体压强公式和阿基米德原理,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但总体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5.科技节上开展电路设计活动,要求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①电路包含电源、开关、导线、两个电阻;②通过两个电阻的电流相等.小柯设计的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符合要求的是( )
A.只有甲符合 B.只有乙符合
C.甲、乙都符合 D.甲、乙都不符合
【分析】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而并联电路中,当支路的电阻相同时,其电流也会相等,据此可对所设计的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做出判断.
【解答】解:图甲为串联电路,根据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可知,通过两个电阻的电流相等,符合设计要求;
图乙为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同,两电阻的阻值均为5欧,由I= 可知,通过两个电阻的电流相等,符合设计要求.
故甲、乙都符合设计要求.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所设计电路是否符合要求的判断,重点是要掌握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以及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的分析,要用到欧姆定律,难度不大.
6.在验证大气压存在的覆杯实验中,小柯认为:“实验中纸片不掉落完全是因为纸片被杯口的水粘住了,而与大气压无关”.下列能帮助小柯改变这种想法的实猃是( )
A.如图甲,换用不同种类的纸片做覆杯实验,紙片都不掉落
B.如图乙,覆杯实验中将杯口朝向不同方向,纸片均不掉落
C.如图丙,将一张湿纸覆盖在空杯子的杯口,倒转杯子纸片不掉落
D.如图丁,在密闭钟罩内做覆杯实验,抽出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纸片掉落
【分析】大气在各个方向上都会产生压强,硬纸片在大气压力作用下不会掉下来;大气压的特点与液体压强类似,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故不管杯口朝哪个方向,纸片都不会掉下.
比较空气被抽出前后纸片所受气压的变化,结合现象可做出分析.
【解答】解:
A、图甲中,换用不同种类的纸片做覆杯实验,紙片都不掉落,都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不能反驳小柯的想法,不合题意;
B、图乙中,覆杯实验中将杯口朝向不同方向,纸片均不掉落,可证明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不能反驳小柯的想法,不合题意;
C、图丙中,将一张湿纸覆盖在空杯子的杯口,倒转杯子纸片不掉落,可证明大气存在向上的压强,不能反驳小柯的想法,不合题意;
D、图丁中,在密闭钟罩内做覆杯实验,抽出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纸片掉落,说明没有空气时,没有了气压,也就无法托住水和纸片,这说明实验中纸片不掉落是因为受到大气压的作用,而不是纸片被杯口的水粘住了,可反驳小柯的想法,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将杯子倒置后纸片不会掉下来是课本上证明大气压存在的一个小实验,本题在这个小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改进,来解除同学们学习中的困惑,值得我们关注.
二、非选择题
7.起飞时火箭对喷出的燃气施加一个向下的力,由于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燃气同时对火箭施加一个向上的力,使火箭上升.
(2)火箭在上升过程中,燃料的 化学能 转化为热能,最终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
【分析】(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同时它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
(2)燃料燃烧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推动火箭做功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答】解:
(1)火箭起飞时火箭对喷出的气体有向下的力,同时气体对火箭产生了向上巨大的推力,使 火箭上升,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火箭内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推动火箭做功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化学能.
【点评】本题考查了力的相互作用性以及燃料的燃烧能量的转化,是基础题.
8.(2016衢州)小柯用如图甲电路进行实验.
(1)请在图甲中导线AB上用箭头标出通电后导线AB中的电流方向.
(2)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则通过灯泡L的电流为 0.2 安.
(3)图丙为通过电阻R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的关系图,则R的阻值为 20 欧.
【分析】(1)电路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2)根据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读出示数;
(3)由U﹣I图象找出图线所对应的电压与电流值,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阻R的阻值.
【解答】解:(1)导线中的电流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电源的负极,所以,闭合开关S后,导线AB中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
(2)由图乙可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2A;
(3)由U﹣I图象知,当U=4V时,通过R的电流I=0.2A,
由I= 可得,电阻R的阻值:
R= = =20Ω.
故答案为:(1)见解答图;(2)0.2;(3)20.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流方向的判断、电流表的读数方法、欧姆定律的简单应用,关键是根据图象读出电流和电压的对应值.
9.如图甲(杠杆自身质量和摩擦忽略不计,固定装置未画出),O为支点,OA=OD=3OB=0.6米,CD=0.2米.在做背景的白纸上作有以O为圈心半径为0.2米的圆.在A点挂5牛顿的重物G,要使杠杆水平平衡,则作用在B点竖直向下的力FB应为 15 牛,撤去FB后,按图示方向分别施加FC、FD两个力,且毎次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FC、FD大小关系为 FC=FD .
(2)如图乙,在注射器A、B处分别扎一个等大的小孔,插入两根相同规格的硬质塑料管(连接处密封),并 在管上分别系一个未充气的同规格气球(连接处不漏气).先慢慢往外拉活塞,使注射器中充满空气,接着快速向内推动活塞,在此过程中可现察到A、B两孔处气球的鼓起情况是 ② (填序号).
①A孔处气球大 ②B孔处气球大 ③两个气球一样大
【分析】(1)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计算作用在B点竖直向下的力FB的大小;通过比较FC、FD两个力的力臂与FB的力臂的关系,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分析FC、FD大小关系;
(2)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解答】解:(1)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G×OA=FB×OB,
OA=3OB=0.6m,则OB=0.2m,
所以,作用在B点竖直向下的力FB= = =15N;
由图可知,FC、FD两个力的力臂均与FB的力臂相等,都是圆的半径,阻力和阻力臂不变,
撤去FB后,按图示方向分别施加FC、FD两个力,且毎次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FC、FD大小关系为FC=FD;
(2)由图可知B的下端注射器的横截面积大,A的下端注射器的横截面积小,快速向内推动活塞,B的下端空气流速小,压强大,A的下端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所以,
在此过程中可现察到A、B两孔处气球的鼓起情况是B孔处气球大.
故答案为:(1)15;(2)FC=FD;(2)②.
【点评】此题考查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难点在(1),关键是从图示中得出FC、FD两个力的力臂均与FB的力臂相等,然后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