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整的意义
进一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更好发展、全面发展,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发挥招生考试的导向作用,促进学校和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加快和深化课程改革以及教学方式、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推动规范办学行为工作,确保开齐开全课程,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科学体现考试的信度和效度,实现中招考试和高考的紧密衔接,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业成长服务。
二、调整的原则
(一)基础性原则。初中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学生发展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利用中考调整引导学生重视所有学科,减少偏科,为学生构筑全面的知识体系。
(二)导向性原则。利用中考调整引导学校执行课程计划,开全学科开足课时,构筑科学的课程框架。引导学校转变教学方式,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三)发展性原则。利用中考调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把终结性评定与过程性评定相结合,更加注重过程性评定,既注重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评定,也注重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定。
(四)整体性原则。中考调整既要重视普通教育,又要兼顾职业教育;既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又要促进高中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既要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又要防止出现盲目择校现象,保持招生大局的稳定。
(五)公平性原则。利用中考调整,通过学业考试、实践能力考查、综合素质评价等措施,实现教育公平。
三、调整的内容
1.初中毕业生实行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两考合一的学业水平考试。
2.生物、地理学科正式列入学业考试科目,计入中考总分,初二结业时进行考试。
3.语、数、外分值由现在的150分调整为120分(其中外语听力占外语科目20分),物理85分不变、化学65分不变、思想品德40分不变、历史60分不变、体育与健康60分不变,生物、地理分别为50分、40分,总分仍为760分。
4.外语听力口语成绩计入学业考试总分(分值为20分),考试形式为人机对话。
5.思想品德和历史学科采取同场合卷开卷考试的方式。
6.体育考试改为每学年考一次(即随年级结业), 考试在项目上将提供更多可选择性。
四、调整后的初中毕业生考试与评价
初中毕业生考试与评价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一部分是综合素质评价。
(一)初中毕业生实行学业考试。从2015年开始,初中毕业生实行毕业和升学考试两考合一。从2016年开始,实行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学业水平考试的分数既是初中毕业生升学的重要依据,也是初中毕业生的毕业成绩。学业水平考试包括学科考试和学科考查两部分。
1.学科考试。指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思想品德历史、生物地理、体育与健康的考试。具体如下表:
|
考试科目 |
分值 |
考试时间 |
考试形式 |
成绩呈现方式 |
成绩使用 |
|
语文 |
120 |
初三结业 |
闭卷 |
分数 |
计入总分 |
|
数学 |
120 |
初三结业 |
闭卷 |
分数 |
计入总分 |
|
外语 |
120(含听力口语20分) |
初三结业 |
闭卷+人机对话测试 |
分数 |
计入总分 |
|
物理 |
85
65 |
初三结业 |
闭卷
同场合卷 |
分数 |
计入总分 |
|
化学 |
|
思想品德 |
40
60 |
初三结业 |
开卷
同场合卷 |
分数 |
计入总分 |
|
历史 |
|
生物 |
50
40 |
初二结业 |
闭卷
同场合卷 |
分数 |
计入总分 |
|
地理 |
|
体育
与健康 |
60 |
年级结业 |
实际操作 |
分数 |
计入总分 |
|
总分 |
760分 |
考试时间:每年6月份最后一个双休日。生物、地理的考试在初二结业时与当年的中考一起进行,因故未能参加考试的学生,参加下一届学生的生物、地理考试,成绩计入总分。
成绩使用:以上学科考试成绩作为升学依据时,以分数制呈现;作为毕业成绩时,以等级制呈现,即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凡经补考合格的考生,不论成绩如何,均以合格毕业。
2.学科考查。包括信息技术考查、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查、音乐和美术考查、综合实践活动及地方与学校课程成绩评定。
从2013年开始,信息技术考查安排在初三上学期进行,由市教育研究院统一组织。从2013年开始,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查由初中学校在区、县(市)教育部门的监督指导下按照课程标准自行组织实施。从2014年开始,音乐和美术的考查、综合实践活动及地方与学校课程成绩评定由初中学校在区、县(市)教育部门的监督指导下按照课程标准自行组织实施。市教育局将组织抽查,认定以上学科考查和成绩评定的结果。
以上学科考查均采取等级制评价,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不合格者不得报考省级重点高中(民办省示范性学校除外)。
(二)综合素质评价。初中毕业生实行综合素质评价,以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创新与实践、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采用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初一、初二、初三各科学期成绩纳入综合素质评定。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A(优)、B(良)、C(合格)、D(不合格)四个等级, A、B、C档的学生准予毕业,同时获得报考高中阶段学校的资格,得D档者不得报考高中阶段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