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中考网 - 各省中考 - 湖南中考 - 湘潭中考 - 正文

2014湘潭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大纲应试技巧

来源:湘潭在线 2014-5-24 9:12:23

考试说明

一、命题依据和命题原则

2014年湘潭市语文中考,将以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3年湖南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标准》,人教版义务教育语文实验教科书为依据。

二、试卷结构及难度

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权重约0.15,20分左右。5道小题,包括书写题、选择题、默写填空题。难度系数0.70左右。

综合性学习:权重约0.08,10分左右。3道小题,包括填空题、简答题、简述题。难度系数0.80左右。

课文阅读:权重约0.13,16分左右。约8道小题,覆盖课内现代文、文言文以及诗歌的阅读。题型包括选择题、简答题、简述题。难度系数0.70左右。

课外阅读:权重约0.20,24分左右。约10道小题,覆盖课外文学类散文、文言文以及议论文(或说明文)的阅读。题型包括选择题、简答题、简述题。难度系数0.75左右。

写作:权重约0.42,50分。1道小题,题型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难度系数0.72左右。

整卷难度控制在0.70~75之间,试卷容易题、稍难题和较难题的比例为7∶1.5∶1.5。

三、中考语文命题说明

1、语文中考命题将力图引导在初中语文中加强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培养探究意识,提高审美情趣。

2、语文中考将注重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包括汉字书写与认读,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语言材料的积累与迁移,传统文化的浸染与熏陶。

3、语文中考命题将引导语文教学努力践行落实课内,拓展课外,着眼未来的“大语文”教学观,推进“真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4、中考语文将特别重视考查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状况。

三轮复习策略

目前,同学们已经完成了第一轮的教材(课本)复习,正在进行第二轮复习,这一轮复习主要是以专题形式展开,复习的重点主要锁定在考点归纳以及规范作答上,要求同学们在落实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构建知识体系。

对字音、字形、词语、成语、文学常识、默写、名著阅读等基础知识部分需要查缺补漏,掌握一些实用又有效的记忆方法,比如:多音字“记少不记多”。基础知识的部分查缺补漏,最有效的方法是编一本"错题集",将自己至今还容易混淆甚至不能识记的字音、字形、词语、成语、文学常识、默写等相关知识点分类归纳。

阅读写作能力的考查始终是中考语文试题中所占比重最大的部分,因此在复习阶段,同学们必须归纳出一些阅读写作的规律。阅读需掌握各类文体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比如,记叙文常见题型之一是概括文章(段)的主要内容,这类题目只需用连贯的语言回答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有何结果,表达清楚即可。

作文复习建议同学们考前翻阅大量的范文,熟读十来篇美文,写作时可以适当借鉴。平时作文平平的同学,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找出可以重点训练的“优势点”,真正形成长处,以“亮点”拿分,无论是拟题、开头、结尾的语言修饰,还是新颖素材的运用,都可以作为努力方向。

语文科目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重点考查学生的表达和运用能力,因而主观试题的分数比重特别大。针对这一特点,同学们在考场上应该注意:立足考点,抓住采分点作答;作答全面详尽,给阅卷老师勤奋努力的好感;作答规范,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便于阅卷老师评判,更便于自己多得一两分;保证书写工整,卷面整洁,抓好形象工程。

应试技巧

2014年中考已经步履匆匆地向我们走来了,中考进入到冲刺阶段,本轮复习一方面继续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着力突破重难点,特别是强化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现场作文能力和规范答题能力。

一、积累和运用:

过好字词关,有必要进行正字、正词的强化训练。过好题型关,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规范和评分规则。过好名著关,应该集中精力熟悉若干精彩片断和典型人物,形成自己个性化的阅读评价。

二、文言文阅读:

答题时,首先应对选文(特别是课外选文)逐句翻译,不求精准,但求粗略理解。此外,解释字词要善于联系课内所学,翻译句子力求“信、达、雅”,评价人物和事件要结合选文内容具体来谈,不可泛泛空谈。

三、现代文阅读:

重视错题,最有效的办法是收集、归纳错题,逐一反思和订正。“雕琢”规范,“现代文阅读”答题的丢分现象较严重,在许多情况下,并非学生不懂,而是答题不规范造成的。

四、作文:

明确自己擅长的写作技巧,尽可能呈现最精彩的一面。在细节上做文章,考场作文往往失之于空泛、乏味,考生应多揣摩范文中细节的表现方法,并进行细节描写的片断训练,克服作品“营养不良”的症状。

总之,“厚积薄发”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提高语文成绩,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正确的答题思路,以及较强的理解表达能力。当然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复习中有所侧重。若三者能兼顾,相信你一定会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