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美术高考 研究生 自考 成人高考 专升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论文 驾照考试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检员 单证员 教案 专题 考试资讯 文档
 3773考试网 - 中考网 - 模拟题答案 - 语文 - 正文

2013连云港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来源:3773.中考网 2013-5-1 21:18:38


绝 唱
严阵
    ①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三四月间,荷叶出水,一片清绿;五六月间,花瓣初展,点点新红。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圆明园的荷花和别处的荷花不一样,它说的话不一样,它做的梦也不一样。
    ②因此我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到圆明园去,不是为别的去,就是为了在这个时候,到那里的荷花池去看荷花。
    ③诚然,荷花的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④这是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的确,我起初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以为了。
    ⑤诚然,荷花的红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文文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婷婷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
    ⑥这是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行,人们总是不绝于口,当然,我也曾经以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以为了。
    ⑦既然绿叶不是最美,红花也不是最美,那么荷花到底在什么时候才是最美的呢?
    ⑧那是一个十多年前的十月,我孤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无意之间,我却被蓦然呈现在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所组成的黑白相间的奇妙图案的水影中间,交织其上的是一池残荷。它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它有的叶子早就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悬;它结下的果实,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种景象,看到在圆明园断墙残柱的倒影上,那些由残荷组成的神奇幽秘的大大小小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圈形、菱形的交相印叠的美丽图案,我顿时感到我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世界。
    ⑨“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当时的感觉完全不是这样。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从它们以残枝断梗和倒在池水中的莲蓬所组成的各种神秘的图案中间,你可以发现一种美,可以发现那种不被别人所发现的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高尚的凄美。
    ⑩它不再以绿叶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使人陶醉,它现在给人们的,和圆明园留下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因为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
    1〇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池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这片古老的荷池呢!
    12〇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在风雨声中去听残荷吧!
    13〇世间如此,人生如此。只要精神上拥有美,便谁也摧毁不了你的美。有些时候,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21.文章的第⑦段在结构上起何作用?(2分)
    22.作者最爱十月的残荷,为什么要从春夏的荷花写起?(4分)
    23.从第⑧段看,作者笔下荷花的神奇世界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6分)
    24.作者善于运用细节描写,采用了引用、反问、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还使用了大量的叠词,请结合具体语句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任选一种即可)(4分)
    25.“我却被蓦然呈现在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圆明园的残荷为什么会给作者强烈的“震撼”?试结合⑨⑩两段分条陈述。(4分)
三、表达•交流(60分)
    2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在一个偏僻的山谷里,不知什么时候,长出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执著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于是,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起胸膛。一朵,两朵……到处开满了洁白的野百合。而且,不管别人如何欣赏,满山的百合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请以“我要开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不得抄袭;④字数控制在600—800之间;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参考答案:
    一、1.(1)绚 扉(2)诧—姹(3)示例:文学是一支清脆悦耳的乐曲,你尽可侧耳凝神,倾听莺歌燕语、溪流叮咚。 2.B3.第①处:删去“按既定时间”或“如期”;第②处:删去“能否”;第③处:在“校园形象大使”的后面加上“的称号”(或将“荣获”改为“当选为”) 4.①便引诗情到碧霄 ②俱怀逸兴壮思飞 李白 ③吴楚东南坼 登岳阳楼 ④海日生残夜 ⑤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⑥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5.(1)第一问: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有一辆自己的新车。第二问:第三辆车,是他和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的,虽然心里不踏实,但毕竟不用再去车厂赁车了。第三问:可是好景不长,虎妞难产而死,祥子又只好把车卖掉去安葬虎妞。(2)示例:金角大王与银角大王两个魔头抓住唐僧,以求吃到唐僧肉而长生不老,这是其魔性;另一方面,他们要把唐僧肉献给其母亲,表现出妖魔的孝心,这其实是人的情感的体现。 6.示例:第二段:鲁迅大气,梁实秋雅气。老舍有平民气,沈从文有乡土气。第三段:散文家多点小家子气,杂文家少了点怒气。或:热衷官场的作家有市井气,电视剧作家钟情于富家豪门的珠光宝气。(注意:第二段评论对象须为近现代文人,“气”须扣住本人或作品特点;第三段评论对象为当今文坛负面现象。两段所写的“气”与第一段不可重复。)
    二、(一)7.示例: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表明诗人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 8.示例: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无门,只能在沉醉后梦回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意近即可)
  (二)9.季节摆放拾取命名 10.A 11.B 12.(1)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树荫。(2)又幸好这里的百姓因年成丰收而欣喜快乐。 13.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寄情于山水来排遣愁怀的复杂感情。
    三、(一)14.放线菌是一种单细胞的、丝状的、能放出一种带有土腥气的化学物质的细菌。15.生产抗生素的宝库;制造味精;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材料。16.这句话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放线菌的奇形怪状。17.不能去掉。“大多数时候”表示绝大部分,说明特效药主要到放线菌中去找,体现了放线菌的重要性,语言准确;如去掉“大多数时候”就不能体现这一点。
    (二)18.示例:大发明家爱迪生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嘲讽、打击,最终发明了电灯,给世界带来了光明。19.意思是即使做一名小兵,心中照样可以谋划元帅考虑之事。说明不管我们的起点有多低,有多小,都应该向更高的目标努力,争取化小为大。 20.(1)选对起点,划分好起点。(2)如果起点较低,不必抱怨、彷徨,要向更高目标看齐,要拥有追求高起点的信心、理想和毅力,遇到困难也绝不退缩。(3)要调高起点,转化起点,分解起点。(答出两点即可)
    (三)21.第⑦段自然过渡(承上启下),既总结上文绿叶、红花不是最美,又用问句水到渠成地引出本文的写作中心。 22.写三四月间的出水绿叶和五六月间新绽红荷的色彩鲜艳之美,为下文作铺垫,突出(或“衬托”)了十月残荷枯梗、败叶的独特之美。 23.①背景:以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为独特背景;②精神(情操):荷虽残,志不残,枯梗、败叶、黑莲蓬依然在空中高擎;③图案:残荷组成的各种美丽、幽秘的图案。24.示例:本文的语言优美生动富于文采,作者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荷具有了一种格外的体态美、情态美、动态美与品性美。如第③段描写荷花的叶:“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翡翠喻荷叶,珍珠喻水露,不仅绘其形,更突出其明快的色彩与鲜活的动感;句中的叠词“浅浅”“深深”“汪汪”“点点”更是绘出荷叶的多姿与露珠的闪烁,读起来朗朗上口,富于音乐美。 25.①圆明园残荷即使残破也要高高挺立,体现了一种不被别人所发现的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高尚的凄美;②与圆明园的断壁残垣相映衬,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一种不屈的沉默。
    四、26.略

 


  • 上一个文章:
  • 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