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设想题型,自我考查
关于时事热点类的考查,现有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首先,作为一个背景。这一种考查方式,重在考查考生结合这一热点认识、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设想这种题型时,要结合热点进行思考,不能抛开热点泛泛而谈。在表述中,可以结合现有的评论观点提出自己的认识。
再次,对热点中一个热点词句进行解读。这种考查方式说到底还是对考生对整个热点的认识。
最后,政府相关的负面信息的评论题型。这种题型一般是针对当前社会上的一些负面信息,让考生评论。而考生对当前政治热点的认识可以作为一个正面的例证佐证自己的观点,使得自己的评论有理有据。
以上三点是结合一个热点进行学习和自我考查的完整环节,通过这样由浅到深的解读可以很好地把握时事,信心十足备考。后面附一些较为重要的社会热点的基本介绍及相关评论,各位考生可按照上文介绍的方法针对热点进行备考。
相关搜索:
“网络民意”入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湖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2010年1月25日—1月30日)
回放:在湖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网络民意”成为“热词”。在省长周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网络民意”首次与“院士专家”、“咨询机构”、“社会听证”并列,成为推进政府民主决策的重要影响力量。周强在报告中表示,要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发挥“院士专家”等咨询研究机构和“社会听证”、“网络民意”在决策中的作用,把公开透明原则贯穿于政府决策行政全过程,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标签:网络民意
评论:
欣闻“网络民意”入政府工作报告
“网络民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政府对人民当家做主执政理念的坚守和对民意的尊重。在信息时代,“网络民意”成为民意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在网上反映的,无论是热点难点问题,还是意见建议,都是人民群众以积极的主人翁姿态发出的声音,都应引起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网络民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是政府对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理念的生动诠释。《政府工作报告》是政府施政纲领性文件,未来一年,各级政府将谋划怎样的发展蓝图、采取怎样的施政方针、为群众办哪些实事,都会在报告中有所体现。既是为群众办事,当然要倾听群众的意见。通过网络等方式,听取民声、采纳民意,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就是“以人为本”的体现。
“网络民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个强有力的鼓励信号,鼓励群众依法通过网络等民意渠道,反映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存在的问题,对党政机关的工作提出意见,对社会经济发展提出好的建议;引导党政机关在信息公开透明的基础上,通过网络这座“连心桥”认真听取民意,积极与群众互动。这样,不仅有利于提升政府公信力,还有利于助推社会和谐发展。
期待更多的地方政府能畅通民意渠道,认真倾听群众呼声,积极采纳民意,根据民意制定决策,将“网络民意”及其他渠道收集的民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推进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政治建设。(刘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