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福建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江西高考 > 文章正文
 
江西2007年高考变革艺术统考将提前
2006-11-30 15:56:02 来源: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字体:小 大】
●除提前本科志愿外,其他批次在公布考分、控制线和排名之后填报志愿

  ●报名时间提前

  ●取消艺术特殊专业统考,认可招生院校发给考生的专业合格证

  ●报考类别仅分为文史、理工两大类,考生可兼报艺术、体育、人武

  核心提示

  自2004年社会各界热议“高考志愿应该何时填报”以来,“知分”和“估分”就一直倍受争议,家长和考生大都强烈要求实行知分填报;而大、中学老师在冷静分析后,还是赞成估分填报。

  截至今年,我省在历次高考中只有一次试行了知分填报,其他均为估分填报。现在这种局面将在2007年被打破。昨日从省高招办传来最新消息:明年高考我省将在提前批次以外的所有录取中,试探性地施行知分填报。与此同时,

  还将实施报名提前、艺术统考提前、报考科类合并等改革。

  4项改革

  5批次志愿试行知分填报

  近年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提出建议和提案,呼吁改革填报高考志愿的时间和方式,充分满足考生在填报志愿方面的知情权。因此,我省明年将试探性实行知分填报,除提前本科志愿考后估分外,其他5个批次全部是在公布考分、控制线和排名之后再填报录取。

  据悉,提前本科志愿考后估分网上填报时间为2007年6月13日至16日;一本和二本志愿公布分数后纸质填报,时间为6月27日至29日;三本、一专、二专填报志愿仍然在第二批本科录取结束后,进行网上填报。明年提前本科志愿仍然是估分填报的原因是,为了能够保证军事院校体检、政审和公安院校的目测、政审有充足的工作时间,并确保在录取前向艺术院校通知第一志愿考生的文化成绩。而且此举能达到教育部规定在8月20日之前完成录取工作的要求。之后,考生都将在知分、知线、知位(成绩排位)的情况下填报一本和二本志愿,此项改革将可以避免因估分估线失误而导致的填报志愿失误,让考生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作出自己明智的选择。

  高考报名提前至12月进行

  三年来我省普通高考的报名时间均为当年的1月4日至10日,而2007年普通高考报名时间将提前到2006年12月25日至31日进行,而且继续全部实行网报。

  据了解,教育部要求各省2007年的艺术专业统考报名工作必须在12月底之前完成,专业统考必须在春节前(2007年2月17日)完成,并划定资格线、通知考生成绩。近两年来,我省艺术统考时间都在4月初,公布专业考试成绩和划定专业合格证线都在4月底,因此,全省艺术类专业统考工作必须提前进行,所以高考报名工作也随之提前了将近半个月。

  取消艺术特殊专业统考

  我省2007年全省艺术专业统考提前到明年的1月13日进行,艺术类中的特殊专业不再进行全省统考,全部认可专业合格证。

  按教育部的规定,艺术考生必须在参加全省艺术统考并取得资格后方能参加外省艺术院校单独组织的专业考试,而且要求外省的艺术专业考试必须在明年3月20日前结束,为此,我省的艺术专业统考必须在1月13日启动。

  省高招办考虑到我省以往报考艺术类特殊专业的人数少、分类多,不利于进行全省统考的实际情况,决定2007年不再组织特殊专业的统考,认可考生参加招生院校组织的专业考试成绩及所取得的合格证。

  高考七类合并为文理两类

  我省2007年普通高考报考类别仅分为文史、理工两大类,考生可兼报艺术、体育、人武。“三校生”报考类别则合并为“三校生文理”一类,考生可兼报三校生艺术、三校生体育。

  近年来,我省普通高考分文、理、艺兼文、艺兼理、体兼文、体兼理、人武等七个类别,比较繁琐,合成两大类后将有四点好处。即:避免考生错报类别、修改报考信息的问题;能有效遏制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势头,每年有不少中学为了追求升学率,强行将成绩不好的考生分流报考,文科报艺术类,理科报体育类,同时也干扰了全省的艺术、体育专业的组考工作。合并成两大类后,不再要求报考艺术、体育类的考生统一到设区市参加文化统考,有利于减轻考生负担和降低考生人身安全风险;还有利于县区招考办组织艺术、体育考生的文化统考,使设区市招考办能更专心于所辖县区招考办的文化统考工作。

  2种看法

  考生家长赞同知分填报

  在省高招办明确了2007年知分填报后,记者立即采访了部分考生家长,他们都“一边倒”地赞成知分填报。南昌一中罗同学父亲的想法最有代表性。他认为:其一,为了准确地估分,他的孩子经常要从紧张的复习中挤出时间来练习估分技巧,如果知分填报,孩子就省事多了;其二,有时二三十分的估分误差就会造成高校选择的“天上地下”,知道最终考试成绩就好“量力而行”,极大地减少了填报的盲目性;其三,对于那些平时成绩就在一本线、二本线上徘徊的“特殊”考生来说,更需要知分填报,才能较为准确地选择高校;其四,在高考时,孩子为了以后估分更为准确,往往要挤出时间把答案抄写在垫板上,浪费了宝贵的考试时间,而且心里装着这桩事或多或少会影响孩子的考试,甚至影响发挥。

  新建县的胡先生是一名“高四”生的家长,他说女儿今年文科考了560多分,但因估分过高而落榜了,只得选择复读,全家人都担心明年高考时又出现这样的事,所以他特别赞成知分填报。

  多数学校不赞成知分填报

  省高招办曾多次就如何更科学地安排填报志愿时间的问题组织社会各界人士商讨。记者了解到,在一次座谈会上,与会的15所外省高校招办主任和22所重点中学校长均不赞成在公布成绩和分数线之后填报志愿。

  担心一:成绩出来后再填志愿时,考生更多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分数来“套”学校和专业,这种“待价而沽”的情况往往造成学校和专业志愿极不平衡,有的人满为患,有的门可罗雀。一方面,不少考生因所填报的学校和专业“水涨船高”而失去被录取的机会;另一方面,有些高校和专业只能等待录取第二志愿以及其他志愿的考生,生源资源浪费极大。

  担心二:知分填报会造成高分考生志愿填报“第一枪”就打向外省学府,持这种想法的考生越多,“撞车”的情况就越严重。而“自相残杀”之后胜出的好生源纷纷“外流”,对正在发展的省内高校来说是个打击。

  昨日,省高招办相关人士也表示,2007年实行知分填报,并不意味着今后就一直是这样推行,此次只是“试探性地改革”,以便更好地探索多元化填报志愿的方式方法,实现平稳过渡。

  3个方式

  3种志愿填报方式各有“市场”

  纵观全国,到目前为止,考生志愿的填报时间有三种方式:一是在考前填报志愿,采用这种方法的有北京、上海、重庆、吉林、广东等省市;二是在成绩公布之后填报的,采用这种方法的有辽宁、河北、内蒙古等;三是在考后估分填报,采用这种方法的省市较多,有天津、黑龙江、安徽等,这之中,又有7个省市与我省往年的做法类似,即分段填报:第一次是在估分期间填写二本以上的志愿,第二次是成绩公布后填报三本及以下各批次志愿。

  这三种志愿填报方法在我国均有“市场”,但估分填报这种方式的认可范围较为广泛,也广为我省老师、考生所熟悉。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自主招生高校名单截止2007年共59所
·2007年具有成人高等学历招生资格的成人高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
·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
·2007中国独立学院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民办大学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
·截止2007年5月8日具有招生资格的专科/高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物资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教师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生情况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成果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声誉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综合指标排行
·具有教授或者副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校名单
·教育部关于公布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
·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名单(截至2007年3月15日
·厦门市被批准正式成立的民办高校名单
·中央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名单
·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
·部分外国语专业单独招生试点高校名单
·香港最佳大学排名公布 港大等位列三甲
·开设港、澳、台、侨学生高考补习班学校名
·开设港、澳、台、华侨学生预科班学校名单
·部分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学校
·全球MBA百强榜出炉
·2003-2007年贵州省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云南省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新疆区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甘肃省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广西自治区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福建省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江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
·2003-2007年四川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浙江省大学前7名排行
·2003-2007年山东省大学前12名排行
·2003-2007年辽宁省大学前12名排行
·2003-2007年吉林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陕西省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江苏省大学前13名排行
·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2003-2007年湖南省大学前6名排行
·2003-2007年湖北省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黑龙江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河南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河北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广东省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山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
·2003-2007年安徽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山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
·2003-2007年上海市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北京市大学前20名排行
·福建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名单
·具有推荐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中学名单
·2007中国大学排行榜新鲜出炉清华大学连续
·2007中国35所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一览表
·2007中国一流大学名单隆重揭幕
·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医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文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社会科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农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历史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理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经济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教育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管理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工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法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哲学本科A++级专业学校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