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报志愿容易产生的误区
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填报高考志愿确实非常复杂,常常难以取舍。从以往几年的高考志愿填报情况来看,很多考生及家长在填报志愿上存在一些误区。
盲目攀比、从众填报
有的考生容易“跟着感觉走”,听说哪所学校好、哪个专业“热”,就跟着填。有的考生见别人填的学校层次高,感到自己填低了没面子,也就跟着“摸高”。有的是由于对自己的考试成绩估测不准,选报了力所不及的志愿。
将选择志愿等同于职业选择
许多考生及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将志愿的选择等同于未来的职业选择。有的考生出于对未来职业的考虑,在选择专业时只考虑所谓的“热门”专业。
为避免失误,如果考生一定要选择“热门”专业,一定要选报“热门”不忽视“冷门”冷热结合,同时要量力而行,如果成绩不太突出,为安稳起见最好在专业上避“热”就“冷”转而在学校上选“优”。
高分考生一定能录取到好学校
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的考生,按理说都应该被录取到好学校、好专业,但事实却不尽然。竞争是在全省考生范围内进行的,全省绝对高分的考生被录取到好学校一般不会有问题,但相对高分的考生就很难保证了。主要原因在于志愿填报不当,主观臆断,盲目认为自己是学校第一名报某某校肯定没问题,甚至固执地只报一个学校、一个专业,又不肯服从到其他学校及专业就读,一旦失误很可能名落孙山。
信心不足,怕高就低
与盲目攀比相反,另一种情况是信心不足,只求稳妥保险,怕高就低,往往造成高分低就,这种事情往往发生在平时成绩处于中上水平的考生中。其实,完全没有自我低估的必要。成绩好的学生要勇于报考重点大学,第一志愿可选择正常情况下能够考得上的目标学校,把保险和稳妥留给其他志愿。
对学校专业望“名”生义
填报志愿仅看校名,以为校名有着“地质”、“石油”等字样的学校,就只设置这些艰苦专业;二是心存偏见,将师范、农业等划分为艰苦专业,认为就业出路不佳;三是对一些省外学校不了解,只因为有的学校不在直辖市或者省城,考生就不愿填报。
据辽宁招生考试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