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力和受力图
(1)重点掌握力的有关概念及其三要素;理解静力学公理。
(2)掌握约束与约束力的有关概念;了解自由体、非自由体、主动力的有关概念;熟练掌握几种常见约束及约束反力的画法,并能灵活运用。
(3)掌握画受力图的步骤;掌握单个物体及物体系统受力图的画法,能准确判别二力杆。
2.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1)理解平面汇交力系的有关概念;掌握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及合力投影定理。
(2)掌握求平面汇交力系合力的解析法、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
(3)理解力矩的概念及合力矩定理;掌握力偶的性质;掌握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及平衡条件。理解荷载按作用范围不同的分类,了解均布面荷载转化为均布线荷载及均布线荷载转化为集中荷载的计算。
(4)理解力的平移定理;掌握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熟练掌握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条件及计算。
3.轴向拉伸和压缩
(1)理解认识工程中常见的四种基本变形。
(2)理解解轴向拉伸和压缩和内力的有关概念,熟练掌握用截面法求轴力,了解轴力图的画法。
(3)理解应力的有关概念及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公式,理解工作应力、极限应力和许用应力的有关概念,掌握轴向拉、压杆的强度条件及其解决的三类问题。
(4)理解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的有关概念,掌握纵向变形及胡克定律(两种形式)。
4.直梁变形
(1)理解弯曲变形的有关概念,了解简单梁的常见形式。
(2)掌握剪力和弯矩的有关概念、正负符号规定,熟练掌握用截面法求指定截面的内力及计算内力的规律。
(3)理解梁的内力图的有关概念,熟练掌握在集中力作用下、集中力偶作用下、均布荷载作用下梁的内力图规律,并运用规律画内力图。
(4) 理解梁的正应力及分布规律,熟练掌握梁的正应力计算公式及强度条件,理解提高梁的弯曲强度的措施。
(5)了解挠度的概念及最大挠度所在的位置、影响因素。
特别提示:以下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
1.受压构件的稳定性。
2.工程中常见结构简介。
3.动荷载对直梁弯曲的影响。
【建筑工程测量】
1.结论
(1)了解施工测量的任务、内容和作用。
(2)理解水准面、水平面、大地水准面、绝对高程和相对高程等概念,了解我国绝对高程基准面的确定。
(3)理解高差、水平角和水平距离的含义,熟练掌握其测量和计算方法。
(4)掌握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与程序,了解测量工作的基本要求。
2.水准测量
(1)掌握水准测量的原理,熟练掌握高差法测高差,了解仪高法原理。
(2)熟练掌握水准仪的构造及其各部分的作用,掌握水准尺的种类与刻数方法。了解尺垫的作用。
(3)熟练掌握水准义的使用步骤及其注意事项。
(4)理解水准点的作用,了解水准路线的三种形式。
(5)熟练掌握闭合水准测量路线的施测方法、记录和内业计算。
(6)掌握水准测量误差产生的因素,掌握水准测量的注意事项。
(7)了解自动安平水准仪的构造,掌握其使用步骤。
3.角度测量
(1)掌握水平角的含义,了解水平角的测量原理。
(2)掌握DJ6经纬仪的构造及其各部分的作用,掌握分微尺测微器的读数方法,了解单平板玻璃测微器读数方法。
(3)熟练掌握经纬仪的使用步骤和水平角的观测方法。
(4)掌握竖直角的含义,了解竖直度盘的刻度方法及其测量原理,掌握竖直角的观测、记录与计算。
(5)掌握水平角测量误差的影响因素,了解角度测量中的注意事项。
4.距离丈量与直线定向
(1)掌握钢尺与皮尺的种类,了解丈量的辅助工具。掌握直线定线的方法。
(2)掌握平坦地面的距离丈量方法,了解倾斜地面水平距离丈量方法。
(3)掌握直线定向的两种方法及其换算,了解正、反方位角的计算,了解罗盘仪的构造及使用。
5.地形图及其使用
(1)了解地图、地形图的含义及其作用。
(2)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根据实长计算出缩少的图上应画的尺寸,或已知地形图上两点的长度计算实长。了解比例尺的形式、分类和精度。
(3)了解图廓、图名、图号和结合图的含义
(4)掌握一些常见的地物表示符号,掌握地貌、等高线、等高距和等高线平距等概念。了解几种常见的典型地貌的等高线表示,掌握等高线的特性。
(5)了解地形图识的一些基本常识,能根据地形图求地面上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了解根据等高线求地形图上某点的高程和绘制断面图。
6.建筑场地测设的基本工作
(1)掌握已知水平角测设的一般方法、测设已知高程、高程的向上与向下传递方法,了解坡度线的测设。
(2)了解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测设点的平面位置。
7.建筑施工测量
(1)了解民用建筑施工测设前的准备工作。
(2)掌握新建建筑物位于原有建筑物平行和垂直位置上的测设步骤。
(3)掌握龙门桩或龙门板的作用与设置。
(4)了解基础施工中标高控制、楼层轴线和楼层标高测设的办法。
8.测量实习指导
(1)了解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2)熟悉水准仪的使用与认知实作。
(3)掌握水准路线测量。
(4)熟悉经纬仪的认识与使用实作。
(5)掌握水平角与竖直角的测量。
(6)熟悉建筑物的定位测量。
特别提示:以下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面点平面位置的确定。
2.测量学的发展概况。
3.微倾式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4.DJ6级光学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DJ2级光学经纬仪简介。
5.距离丈量的精密方法。
6.钢尺的检定。
7.求地形图上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和直线的平均坡度。
8.测设已知水平长度的精密方法。
9.圆曲线的测设和圆曲线的详细测设
10.建筑场地上的施工控制网和建筑基线的测设。
11.建筑场地的平整测量。
12.工业建筑施工测量。
13.高层建筑施工测量。
14.圆筒形构筑物的施工测量。
15.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16.其他未述及内容。
【物理】
1.力、物体的平衡
(1)理解力的有关概念、作用效果及力的特性,熟练掌握力的三要素及力的图示方法。理解矢量、标量的有关概念。
(2)理解重力、弹力的有关概念,熟练掌握胡克定律,了解摩擦力的有关概念。
(3)熟练掌握力的合成、分解及平行四边形法则。
(4)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有关概念,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5)掌握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能熟练画出物体的受力图。
(6)理解平衡状态的有关概念,熟练掌握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7)理解力矩的有关概念及计算,掌握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条件。
2.直线运动
(1)了解“参考系”“路程”“位移”等概念;理解“质点”“时刻”“时间”等概念。
(2)理解“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3)理解自由落体运动,了解重力加速度的有关概念。
3.牛顿运动定律
(1)熟练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理解“惯性”概念。
(2)熟练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简单应用(对物体的运动问题、受力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
4.机械能
(1)理解功、功率的有关概念,并能用有关公式进行计算。
(2)理解动能的有关概念及动能定理。
(3)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
5.动量、动量守衡
(1)理解动量、冲量的有关概念,理解动量定理。
(2)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特别提示:以下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
(1)几何光学。
(2)机械振动;机械波。
(3)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
(4)其他未述及的内容。
注:考试内容以考纲规定的内容为准,原则上不指定考试教材版本,参考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即:
《建筑制图与识图》 主编 陆叔华 2007年5月第2版
《建筑材料》 主编 毕万利、周明月 2002年12月第一版
《土木工程力学基础》 主编 王仁佃、李怡 2010年7月第1版
《建筑测量》 主编 业衍璞 2004年7月第2版。《建筑工程测量》同步使用 主编 魏静、李明庚 2002年12月第一版
《物理》(机械建筑类) 主编 胡炳元、詹必文、丁振华 2009年6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