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乌鲁木齐二模历史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见附件
2014年乌鲁木齐地区高三年级第二次诊断性测验历史参考答案.doc
2014年乌鲁木齐地区高三年级第二次诊断性测验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D B B A D C C D B A C D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C A B C B A D C D
二、必考题(本大题3小题,共35分。其中26题13分,27题10分,28题12分。)
26.(1)因素:国家政策、商品经济的发展、交通状况等。(3分)
(2) 背景:中国的茶叶、瓷器等深受北美人民喜爱;独立后的美国面临财政困难;美国对欧洲的贸易受到限制。(6分)
特点:美国出现对华贸易热潮;中美贸易以美国对华贸易为主。(2分)
(3)贸易额数量及贸易领域不断扩大,中美双方平等互惠,合作共赢。(2分)
27.(1)认识:材料一认为孔子是道德的化身;材料二认为孔子是改革家。(2分)
出发点:伏尔泰借用孔子的思想抨击教权和专制统治,宣扬启蒙思想;康有为托古改制,宣传维新变法思想。(4分)
(2)观点:孔子学说的实质是树立君主权威,维护专制统治。(2分)
孔子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中国、世界有深远的影响及重要的地位;反映了中国人探索近代化历程的曲折性。(2分)
28.(1)现代科学、知识和社会技术的进步;全球化的推动;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教训,人类思维的变化;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等。(4分)
(2)不同:材料一,人类文明趋向统一;材料二,人类面临文明的冲突。(2分)
评价:冷战结束后,全球政治朝多极化及多文明的方向发展;人类文明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呈现多元化的特点,相互交融;作者只强调了不同文明间的差异和冲突,忽视了文明的共存发展、相互交流和借鉴。(6分)
三、选考题(15分,考生在第29、30、31、32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29.(1)政治上,重用人才,建立各种制度;经济上,打击寺院经济,均定田赋。(6分)
(2)增强了后周的国力;奠定了北宋统一的基础;影响了北宋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9分)
30.(1)材料一认为是人民选择国君,而不是国君选择人民,人民可以废黜国君;材料二认为人生而平等,拥有不可转让的权利,美国人民有权解除英王对他们的统治权。 (9分)
(2)都认为人民的自由平等权力高于一切,政府是根据人民的需要,由民众选举产生而服务于人民的;政府所具有的一切权力和政府官员的一切行为都必须和国民的利益与法律相适应。(6分)
31.(1)中、美、英三国。(1分)日本领土由盟国分区占领;实施开罗宣言,划定日本的主权;审判战犯;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8分)
(2)美国投放原子弹,为了日本民族和人类文明。(4分 )否认侵略历史,右翼势力猖獗。(言之有理即可)(2分)
32.(1)物产丰富;地理位置重要,关系到清朝的安危。(6分)
(2)措施:安抚流民,实行屯田,兴修水利;建议在新疆设行省和郡县;刊印书籍,兴办义塾。(6分)
意义:促进了新疆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央对新疆的有效管辖,推动了新疆近代教育事业的进程。(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