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综——政治试卷评析1:稳中求新 导向正确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特级教师 祝国强
今年的文综思想政治试题稳中求新、导向正确。试题的类型、结构、难度等都相对稳定,而材料选择、题目构思等方面则有一定的新意,具有多方面的导向作用。
首先,对价值观的导向。试题结合人民币汇率(24题)、生态文明建设(39题)、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40题)等热点问题考查学科知识和能力,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所涉及的热点问题,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对学科教学的导向。试题所涉及的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9题)、对立统一的观点(39题)、文化与综合国力(40题)、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40题)等知识都是学科的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试题的总体难度适当,这些都有利于学科教学正确把握难度、进度和重点,避免教学过深、过繁、平均使用力量等问题。
再次,对推进深化课程改的导向。思想政治12题选择题、2大题非选择题共运用了13个涉及古今中外、诸多领域、多种形式的背景材料,正确解读这些背景材料是做出正确选择或回答的前提,这启示我们在高中阶段努力学好必修课程的同时应通过各类选修课程广泛了解相关常识和社会现象、国内外时事,这正与深化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相一致。
文综——政治卷评析2
浙江省宁海中学 特级教师 陈方梁
命题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教学实际,热点材料不回避,情景创设不刻意。总体来说难易适度,有新意。主要体现在:
一、知识考查上突出开放性。法国大选(34题)、美国枪击案(33题)、中国电视剧在国外热播(31题)等,培养世界眼光是政治学科的应有之义,命题突出了知识考查的开放性。同时,命题直面民营资本准入(35题)、人民币升值(24题)、生态保护(40题)等现实话题,不回避得失矛盾,体现了观点立意的开放性。
二、能力培养上突出思辨性。现代智能工具的得与失(30题)、漫画“问候的变化”(26题、27题)、运用对立统一观点阐明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40题)等,在现实生活的情景中,处处体现出话题的思辨性。社会存在是客观而复杂的,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理性应对社会。
三、情感目标上突出时代性。“正能量”与“微贡献”(28题)、“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玩平板电脑,我玩智能手机”(30题)、“中国梦”(41题),这些时髦的语言或智慧或诙谐,一改政治学科“说教”的面孔,让人倍感亲切。而亲切正是情感目标达成的起点。
文综——历史试卷评析1:关注主干,突出综合,体现创新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特级教师 朱世光
关注主干知识。如考查西周政治制度、秦朝统一、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抗日战争、罗马法、意大利文艺复兴、德国宗教改革、英国代议制的确立等知识。
突出综合能力。如第13、19题考查历史研究基本方法和史证能力,第14、15、19题考查对历史图表的阅读应用能力,第16、17、18、20、23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第21题考查知识迁移能力,第22题考查历史概括能力,第38、39题考查历史的逻辑的辩证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体现开放创新。将史学研究的新动态引入试题设计,创设开放性试题,如第38题第(3)问要求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第39题第(2)问要求用“五位一体”的思路概括这一阶段西方历史发展的特征;第(3)问关于近代中西方差距拉大原因的3种观点的辨析。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引导创新精神的培养。
文综——历史试题评析2
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 高级教师 朱能
2013年浙江省高考文综历史试题体现了深化课改理念,以三维目标立意,引导学生汲取历史智慧和经验教训,增强使命感,促进教学减负增效。
反映史学研究动态,凸显史学本质。如第38题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认识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第39题用“五位一体”的思路概括1750—1850年西方历史发展的特征、第22题对20世纪历史的高度概括等。
重视过程与方法,突出学科能力考查。加强解读信息,调用知识解决新问题能力的考查,如第14、16、17、18、19、20、23、38题。加强史学方法的考查,如第13、19题考查学生“一份史料说一份话”的素养。加强多元理解、综合分析、思辨能力的考查,如第38、39题。试题充分体现了“史由证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科基本原则。
引领学生养成历史通感意识,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如第38题要求学生从明清时期的中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历史大视野下,深化对江南经济变化的理解,并引领学生了解浙江的乡土历史;第39题要求学生从整体世界历史进程的视角评述世界与中国的历史。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是今年命题的一大看点。第39题要求学生在三种观点中选其一加以评述,这是很有价值的尝试。
文综——地理试题评析1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高级教师 郭剑峰
2013年高考地理试题总体难度与2012年接近,试卷结构略有变化,基本保持了近几年地理高考命题的特点。
从试题难度及分布看,减少了部分难题,大部分试题与课堂教学较为贴近,不少试题学生会感觉较为“亲切”,做题比较容易“上手”,但非选择题有个别设问较去年难度略有提高。
从试卷内容结构看,试题重点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今年的考点分布较为均匀,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比例接近1:1,必修和选修模块的比例大致为8:2,符合地理学科和课程设置的特点。
从考试的目标与要求结构看,承接了往年“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试卷选材丰富,对考试说明的四个考核目标有较好的体现。相比去年,今年试题对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和“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要求有所提高。选择题题组由5个减少为3个,比例有所减少。随着选择题单题数量的增多,图表信息量的增大,就要求学生能提高解题速度,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解答;今年非选择题第一次出现以填空的方式考查地理原理和现象,由于答案组织的指向明确,这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归纳和表达能力来加以呈现答案。
文综——地理试题评析2
浙江省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特级教师 汤国荣
与2012年相比,试卷结构和考核要求基本保持稳定,整卷难度略有增加。但试题形式有所变化,选择题中组题减少,非选择中出现了较多的填充形式。
试题设计彰显学科特色。一是注重情境材料呈现方式和能力要求的多样性。共有12图、2表,考查了学生获取图文信息,描述、阐释和论证、探讨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的能力。二是注重对地理学习中“理性”思维的考查。如37题第(2)小题对“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铁矿砂等大宗商品重要中转基地主要原因的分析”等。三是注重对地理学习方法的考查。有的试题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地理观察方法,如选择题5、6题;有的试题要求学生学会区域比较分析的方法,如36题中的美国与中国棉花产区的区位比较、大陆东西岸两城市气温的差异分析等。
试题设计承接了往年关注身边发生的地理事物、现象的命题思路,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如试题涉及了“雾霾天气”、 “用工荒”、“钓鱼岛”等社会热点,引导学生能从地理的视角对现实问题进行正确的评析,体现新课改理念。试题关注可持续发展,考查学生的地理素养。如第8题拉萨文化生态保护规划和第37题舟山群岛新区等考查了人地关系的协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