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美术高考 研究生 自考 成人高考 专升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论文 驾照考试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检员 单证员 教案 专题 考试资讯 文档
 3773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作文 - 湖北高考作文 - 正文
2013高考 福建高考 福建省质检 各省高考 历年资料 高考志愿 录取分数线 招生计划 高校招生 录取查询 招生章程 成绩查询 招生简章 高校专业 高考试题答案
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作文 高考政策 高考模拟题 招生专业 高考大纲 心理减压 高考状元 自主招生 保送生 公安警察院校招生 美术高考 高校频道 高校分数线 各省分数线
全国高考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香港 澳门 上海春季高考 天津春季高考 山东春季高考 福建高职单招 重庆高职单招 浙江高职单招 吉林高职单招 单独招生 港澳台联招

2013孝感市高三二统作文试题评析

来源:孝感市教育局 2013-3-23 11:25:44

精导精评   勤思勤练

——孝感市高三“二统”作文试题评析及后期备考之我见

 

 

安陆二中      李亚洲

 

 

全市关注的高三年级第二次统一考试落下帷幕,笔者尽管目前正教着高一,但心却系着高三,在第一时间拿到语文科试题后,与考生同步做题,又过了回学生瘾。长期的作文教学研究让笔者对本次统考的作文试题更是关注,“亲睐”有加。在市教科院高中语文教研员的支持与帮助下,有幸得以欣赏部分学生的考场原作。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对本次考试作文试题及后期作文备考的看法。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行指正。

    一、试题评析

本次考试作文题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湖北省孝感市2013届第二次统一考试作文题)

    2006年起,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中国网络电视台每年都要共同主办一次“年度汉语盘点”活动。前几届的年度国内汉字分别是:2006年的“炒”、2007年的“涨”、2008年的“和”、2009年的“被”、2010年的“涨”和2011年的“控”。

    2012年12月20上午,“汉语盘点2012”揭晓仪式在京举行。经过网民推荐、专家评审、网络票选三个阶段,“梦”被入选为2012年度国内十大流行语之首。也难怪,2012年,国家实现了奥运“梦”、飞天“梦”、航母“梦”、诺贝尔奖“梦”、GDP赶英超法“梦”;老百姓则梦想能有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公平的社会环境……融合了国家与个人的中国之“梦”,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国人最关注的汉字。

    谁人心里没有“梦”,哪个脑中无“梦想”?“梦”和“梦想”其实就是某个目标或追求,就是某种愿望或理想。在“梦”成为年度国内十大流行语之首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圆“梦”需要怎么做?怎样才能让“梦想”成真?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统”作为一次重要的大规模的考前适应性训练,各科的命题质量也成了师生关注的对象。本次语文科考试作文题沿用了“一统”作文的命题形式,继续考查材料作文。笔者以为,本题是一道好题,它呈现出鲜明的“三结合”的特点,具体分析如下:

1、“新”与“旧”结合。“新”指的是作文材料新,“旧”指的是作文主题旧。本次统考作文题和一统作文题一样,所供材料都有一定的时鲜性,体现了作文材料与时俱进的特点,引导考生着力关注时事、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梦”成为2012年度国内流行汉字这一材料是新近发生的事。作为网络流行语,“梦”的背后有独特的故事,既有个人之梦,也有国家之梦。文题材料和武汉市2013届二月调研考试作文题材料“‘正能量’与‘屌丝’的碰撞”有相似之处,都指向了流行语。但同时,本题材料更是个热点和焦点话题。它和317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人大闭幕会上的讲话谈中国梦这一内容相关联,具有很强的预见性。习总书记把“中国梦”诠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指出了“如何圆梦”,即“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最后他总结为一句话“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可以这样说,如果把习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讲话内容抽选出来,就是对应本题写作的一篇范文。从另一角度讲,“梦”或“梦想”这一主题又较为陈旧,考生并不陌生,从小学开始写作文起,可能接触过多次。要想将“旧”的主题写出新意,对考生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2、“放”与“收”结合。“放”指本次统考作文题具有开放性。开放性的作文命题形式,源于新课改背景下对学生开放思维的培养要求。本次试题在要求中明确指出“自选一个角度”“自定文体”,让考生在文体形式和立意上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大,有利于创新。这些都体现了文题开放性的特点。“收”指的是本次统考作文题又具有一定的收束性。材料中谈“梦”和“梦想”较多,很易让人把此题转换成一则关于“梦”或“梦想”话题的作文题。但在提示语中,命题人又进行了一定的限定和约束。“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圆‘梦’需要怎么做?怎样才能让‘梦想’成真?”这一句话一下子又将放得很远的思维收回到一点上,即“如何圆梦”,这才是写作的重点。

3、“感性”与“理性”结合。如果说“‘梦’被选为‘2012中国年度汉字”这一材料是感性的话,那么文题中的提示语部分则带有更多的理性成分,其将考生的思维由“梦”的现象带入到了关于“梦”的本质性的思考。我们既要从感性上认知“梦”成为流行语的现象,又要深入地理性地思考“如何圆梦”。就近而言,自己如何圆大学梦,这是摆全体高三学生面前的实际问题。就远而言,国家、民族如何圆梦,这也是全体中国人关注的问题。因此考生有事可叙,有理可讲,有情可抒,文题呈现了一定的人文特色。

此外,笔者也认为本题亦有些不足。一是文题材料过长,多达400多字,阅读量有些大。材料的第一段,笔者以为完全可以删掉。第二段中“‘梦’被入选为2012年度国内十大流行语之首”一句还有语病。二是文题的思辨性不是很强,考生可能难以发挥个人的长处,难以提出新颖独到的观点,在散文、记叙文等文体上难出佳作。

二、写作指导

考生对“梦”和“梦想”并不陌生,在审题时难度不大,但易忽视材料第三段的写作提示语。

提示语中首句谈了“梦想”的普遍性,即人人都拥有梦或梦想。次句是对“梦”和“梦想”涵义的特殊界定,我们在写作时不能超越这个界定,赋予“梦想”其他的涵义。最后一句我们要特别关注“更应该思考”后面的两问,实际上就是要我们谈“如何圆梦”,这个就是写作的主体了。结合涵义,本题就是要求我们写作“如何达到目标或追求”“如何实现愿望或理想”。当然,这个目标或追求、愿望或理想应该是积极的、健康的、美好的、高尚的。在写作时,不要过多的去谈“梦想是什么”“拥有什么样的梦想”或“梦想的意义何在”“为什么要有梦想”等,否则就有离题之嫌。

从“梦想”施动者的角度,我们可以写个人(自己或他人)如何圆梦,也可以写一个集体、一个团队如何圆梦,还可以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何圆梦。圆梦的途径有很多,如正派的做人理念、高尚的精神境界、 正确的目标选择、执着的人生追求、 踏实的生活态度、广博的知识积淀、严格的自律意识、和谐的外部环境等。我们可写一点,只因执着于这一点,梦想终得实现;也可写多点,它们相互协作,共同促成梦想变真。当然,不同的梦想,圆梦之径可能也有所不同。

在文体的选择上,可写记叙文,记述一个主体追梦圆梦的曲折过程,突出圆梦的方法,以启示读者用此法方能圆梦。在人称选择上,可用第一人称也可用第三人称。如刘伟梦圆“中国达人秀”、袁隆平梦圆杂交水稻、航天人梦圆太空等。可写议论文,提出圆梦之途径或方法,然后围绕其选材展开论证,做到论点鲜明、论据新奇、论证有力即可。当然,无论哪一种文体,只要你扣住了读者的心弦,你就成功了。

三、原作点评

圆梦三境界

文/一考生

梦想,不仅仅是要有梦的希翼,更要有实现它的方法。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我认为实现梦想亦如此,也有三个境界。(首句直截了当,紧扣文题,直指要点,接着用王维国的话引出观点,开篇简洁明了)

首先,实现梦想要有“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勇气。笔名为二月河的凌解放写出巨著《康熙大帝》,轰动一时,令人羡慕,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树立这个梦想时的困顿与窘迫?在下放农村的年代里,他在辛辛苦苦劳作一天之后便坐在如豆的灯光下研读史书著作。多少个枯灯夜坐的日子没有磨消他的意志,在那个萧艾遍生的年代,他有了一个文学梦,这是多大的勇气!正是这种勇气令他坚持,史料经帙日积月累,最后浩瀚地汇入了《康熙大帝》中,给历史安放了一块斑斓的拼图。(用王国维论人生一重境界的诗句来说明圆梦一境——要有勇气,并用二月河写作的事例进行论证)

其次,实现梦想要有“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守与执着。出生在德国汉堡的卢安克,因为一次为期三个月的中国之旅让他选择留在广西贫困山区。卢安克留在广西10年,免费教育那里贫穷的孩子,不领工资,不图名誉。他的梦和陆建芬、李桂林夫妇的一样:自己不下山,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下山。2006年,他被提名“感动中国人物”,有人说他身为外国人多管闲事,有人说他沽名钓誉,有人说他有恋童癖……他也没有动摇,梦想是用来坚守的,不是用来抛却的。“就像一颗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只要这样的传递和唤醒不停止,我们就不会告别卢安克。”这是卢安克坚守梦想的力量。(用王国维论人生二重境界的诗句来说明圆梦二境——要有坚守与执着,并用卢安克援教的事例进行论证)

最后,实现梦想要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淡泊。2012年,莫言成为第一个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的中国人。当他得知此获奖的消息后,只说自己仍会坚持写作。他获奖前是如此淡泊,获奖后亦是如此。写作《蛙》时,他历时四年,三易其稿。没有许多文人追求获奖的急躁和狂热,只有坚持淡泊的心灵来写作,这才是莫言诺贝尔奖梦想之花绽放的原因。(用王国维论人生三重境界的诗句来说明圆梦三境——要有淡泊,并用莫言写作的事例进行论证)

梦想的实现绝非轻而易举,唯有勇气、坚守与淡泊才是每个人追梦途中应携着的伙伴。(总结上文,照应开头)

简评

基础等级:文章紧扣文题材料,就“如何圆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实现梦想要有三境界,做到了“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在具体论述过程中,所选论据翔实,素材新颖,论证有力。文章前后照应,主体横向展开,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语言方面,叙议结合,流畅自然。不足之处是论证方法单一了些。

发展等级:作者构思很巧,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将王国维论人生的三重境界借用到“如何实现梦想”这一问题上来,吻合题旨,深刻而有新意。

模拟评分:25+22+1057

 

行动在左,梦想在右

文/一考生

走在生命的路上,行动在左,梦想在右。一边播种,一边开花,使穿枝拂叶的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落,不觉悲伤!用行动的汗水浇灌梦想的蓓蕾,梦想之花才能开得灿烂。梦想是行动的动力,行动是梦想的基石,要想圆梦,必须行动!(首句印题,结局阐释了行动和梦想的辩证关系,并提出观点“要想圆梦,必须行动”)

“当无情的蜘蛛网查封了我的灶台,当别人的目光在叹息生命的悲哀,我固执地用双脚在琴键上按下‘相信未来’”。刘伟相信未来,他怀揣着梦想在生命的道路上向着未来挺进。他为着梦想付出行动:忍受着巨痛游泳,含着泪水练琴。泪水和汗水共同浇灌着他的梦想蓓蕾。终于,泪水与汗水幻化成一个个耀眼的奖牌和一曲曲优美的钢琴曲。(化用食指的诗句,叙述刘伟用行动实现梦想的事迹)

当刘伟站在领奖台上,当美妙的乐曲流淌在他的脚下,我们都明白:为梦想付出行动成就了刘伟的精彩人生!(简洁的议论,印证了观点)

谁人心里没有“梦”,哪个脑中无“梦想”?梦想时的微笑能否换来行动的动力,能否换来脚踏实地的努力呢?行动在左,梦想在右,没有行动的梦想永远都只能是南柯一梦。圆梦的喜悦永远都只属于才去行动的人。(紧扣文题材料,再次阐述梦想和行动的关系)

美国著名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主人公安迪无疑就是梦想女神所最青睐的对象。银行家安迪含冤入狱,之前来到这里的人都在意识到获救无望之后成为死神的奴隶。安迪却不一样,在无数次为清白抗争却无济于事之后,他渴望自由的心依旧不改,总梦想有一天重获自由。于是,他付出了整整19年的行动来挖通道,终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重获自由,获得心灵的救赎,实现了自由的梦想。

19年,耗去了他生命最精彩的时段,也证明了行动与梦想同在的力量。(举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主角安迪的事例来印证观点)

行动在左,梦想在右。丁磊说:“即使摔倒了,也要抓一把沙在手中。”那一把沙子,是对梦想的执着,是行动的动力,是梦想成真的保证。林清玄说:“我要以全心来绽放,以花的姿态证明自己的存在。”全心绽放的过程就是付出行动的过程,是梦想成真的过程。因为要想圆梦,必须行动。(引用网易CEO丁磊和台湾作家林清玄的话印证观点

行动在左,梦想在右。圆梦旅途,流着汗水,踏着荆棘,我们却可走得从容,因为付出行动,我们心无所憾!(照应文题,总结全文)

简评

基础等级:文章认为“行动在左,梦想在右”,要想圆梦,必须行动。全文观点鲜明,符合题意。在论述的过程中,有事例论证,有引用论证,论证有力;论据新颖,有事例有名言,内容较为充实。文章语言流畅,恰当地使用修辞,文句有一定的表现力。不足之处是用美国影片中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不是很恰当,不真实不典型。

发展等级:文章材料较为丰富,阐释了梦想和行动的辩证关系,观点较为深刻。

模拟评分:24+23+855

 

 

文/一考生

一个有梦想的人才能称之为人。梦想是人类生命的源泉,是人类生活的动力。有了梦想,就有了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有了动力,就可能圆梦。人的一生自有意识开始就在追梦。在妈妈的肚子里想出来,于是又一新生命诞生了;想要吃妈妈手中的糖果,于是你吃到了。梦想有大有小,大的叫理想,小的叫目标。我们为了实现目标,不断前进,便踏上了追梦路。那么,如何去追梦呢?(对梦想作了一番分析后,导出“如何追梦”的话题,以引出下文,统领全篇。开头略显累赘)

勤奋,是你追梦的双腿。只有你勤奋努力,你才能走得远,才能实现更多的更大的理想。爱迪生说过:“成功是由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和百分之一的天分组成的。”由此可见,勤奋是你追梦人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又有俗语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李白正是由于他的勤奋好学和出众的天分才成为了一代诗仙,名垂千史。所以,你有多勤奋,你的双腿就多有力,你在追梦之路上就能行多远。(将“勤奋”比作“追梦的双腿”,引名言、俗语和李白的事例进行论证)

坚持,是你追梦的心脏。唯有这颗心脏源源不断地提供动力,你的追梦之路才能一直前进下去。一代霸主晋文公重耳也正因为坚持,不放弃回国的希望,在流亡了十九年受尽困难与折磨,终于回国坐上王位,成为了一代明君。俗语不是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能坚持,又有勤奋,什么事办不到呢?所以,坚持是你追梦的心脏,它为你提供动力追梦。只有有了更多的动力,你才能行得更久更远。(将“坚持”比作“追梦的心脏”,引晋文公重耳之事和俗语进行论证)

理性,是你追梦的双眼。只有理性看待梦想,才能认清方向,不迷失在茫茫梦想之中。如一些穿越超能力什么的梦想都是不切实际的,如果你去追寻那些梦想的话,不管你有多勤奋,多能坚持,最终还是一无所获。所以,理性是你追梦的双眼,它帮你在茫茫梦海中找清方向,正确地踏上追梦之路。正如有句俗语说: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必将为你打开一扇窗户。理想看待梦想,才能找准方向,才能在追梦路上越走越远。(将“理性”比作“追梦的双眼”,引俗语进行论证)

每个人都有梦,每个人都在追梦。但只有具备勤奋、坚持、理性三种品质时,才能在追梦路上越行越远,才能实现自己更多更大的梦想。勤奋是梦之船的骨架,坚持是梦之船的风帆,理性是梦之船的头,让我们乘着梦之船,在追梦之路上越行越远吧!(三个比喻形成排比,铿锵有力,并以倡议作结)

简评

基础等级:文章紧扣文题材料,从“如何追梦”的角度切入,从追梦的双腿(勤奋)、追梦的心脏(坚持)、追梦的双眼(理性)三个维度展开论证,内容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在事例论证的基础上,还善于引用俗语论证,使论证更加有力。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语言通畅。不足之处是事实论据不够充实,所用的论据也较陈旧。

发展等级:将追梦途中所具备的勤奋、坚持、理性三种品质用比喻的形式呈现出来,形象生动,有一定的创新。

模拟评分:23+21+852

(注:第一篇作文原题为“梦想三境界”,文字录入时笔者对标题和内容略作了修改。另两篇考场作文中的个别词句也略作了修改。“模拟评分”为笔者评分,非阅卷评分。在此向考场作文的提供者周院长表示感谢!)

四、备考建议

在欣赏本次考试的高分作文后,笔者为这部分考生的睿智和文采所折服。然在笔者随机翻阅的三十余份试卷中,出彩者寥寥无几。其最主要的问题集中在审题不准、文体不明、结构混乱、素材贫乏等方面。鉴于此,笔者以为在后期,我们的复习备考可归结为这样八个字——“精导精评,勤思勤练”。

前四个字是针对高三教师的。“精导”就是要精心指导。这要求我们教师精心研读大纲和考试说明,研究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特别是湖北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对于各类文题,各类作文之法,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做到心中有数,对高考方向把握得准,给学生的力求做到都是“精华”。“精评”就是每次作文之后,要精心评讲。学生的优点和问题总是显露在习作之中。作为教师,既要能发现亮点,又要善于发现症结,对症下药,精心开方,才能药到病除。

后四个字是针对高三学生的。备考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光有教师的“精饲料”还不行,关键还在于学生能否消化得了。“勤思”要求学生对每次的作文训练题要肯动脑筋,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记录教师的观点。“勤练”则更是要落到实处,不要总以时间宝贵借口,将作文备考弃之不顾,必要的写作训练、日常练笔还是必不可少的。清人唐彪曾说:“多读乃藉人之功夫,多做乃切实求功夫;其益相去远矣。人之不乐多做者,大抵因艰难费力之故;不知艰难费力者,由于手笔不熟也。若荒疏之后作文艰难,每日即一篇半篇亦无不可;渐演至熟,自然易矣。”只有勤学若练,坚持不懈,才会熟能生巧,运笔自如,高考也就不畏惧了。具体说来,笔者以为后期备考可在以下三个方面下些功夫。

1、加强审题立意训练。2012年湖北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以下简称“评分标准”)中,在基础等级之内容方面,将“题意”、“中心”摆在了前面,这是成文的重中之重。只有“符合题意”、“中心突出”才能够进入一类文的档次。因此加强审题立意的训练应是复习的一个重点。

不同的文题有不同的审题立意之法。从湖北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看,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新材料作文等这些类型都考过,这类题的审题立意之法是必不可少的复习内容。其中新材料作文最近两年各省市考得特别多,我市一统考试和这次二统考试都是这种类型,要特别关注。此类作文给出的阅读材料可谓是五花八门,一条新闻、一个事件、一种现象、一则寓言、一幅漫画、一首诗、一段歌词、一组素材,或者一句格言、一个成语、一个典故等等皆可入列。在审题上,不仅要审材料,明确材料内涵,而且还要审提示语、审要求。在立意上,一般采用整体立意法,即概括出材料的中心作为写作的中心。此外,还可根据具体材料,采用中心句提炼法、由果溯因法、分层合并法、多角度立意法、辨证分析法等方法。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具体操作上,教师可提供方法指导,学生自行收集文题,依法审题立意,在班内相互交流,各抒己见。时间久了,次数多了,学生就能养成良好的审题立意习惯,对一般文题材料的主旨也能把握个八九不离十了。

2、加强文体规范训练。“评分标准”中,在基础等级之表达方面,将“文体”摆在了前面。只有“符合文体”,才能进入一、二类文的档次。每种文体都有自己的特征,常见的记叙文有记叙的六要素、议论文有议论文的三要素等。从表达方式的角试看,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在不同的文体中,是各有侧重的。如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中的记叙是不一样的。学生在考场上之所以会写出“四不象”的文章,结构上较为混乱,归根究底还是区分不清文体特征,平时缺少这方面的训练。具体操作上,教师可适当进行一些话题片断训练,指明学生用哪种表达方式进行作文。课后,学生可自行收集一些文体特征鲜明的优秀习作和文体特征不鲜明的习作作比较阅读,增强自己的文体意识。

3、加强新奇素材积累。素材运用得好不好,直接关乎到“评分标准”中的内容充不充实,形象鲜不鲜明,材料丰不丰富、新不新鲜等问题。如在审题立意方面达到要求,在语言表达上能做到流畅的话,那么考场作文比拼的就是素材新不新奇、运用得好不好了。笔者将素材归为三类:名人、名事、名言。像教材中的课文作者,基本上都是名人,他们身上发生的一些重要事,当然就是名事了,他们所说的一些有影响的话,当然就是名言了。这一类我们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就可以积累,我们称之为“经典素材”。还有一些相对时鲜的素材则需要我们自己去阅读和悦读了,读人物、读事件、读影视、读词句。如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及事迹、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李安再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河南“全城吃面”的爱心故事等。具体操作上,建议教师每半月或每月收集一次时鲜素材,也可让学生收集,教师挑选,然后由教师排版打印出来以“素材速递”的形式张贴或印发给学生阅读。

    一篇作文的成功是方方面面的,作文教学与训练更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同的学生,其作文的病灶也不一样。在整体指导的前提下,我们还可根据学情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临考前夕,也还可进行有针对性的“临门一脚”指导。总之,在高考备考的最后关头,我们需要围绕一个“效”字作文章,务求实效和高效,到了高考,我们便能“卓有成效”。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