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网讯(记者 蒋斯亮) 上月底,我市2.4万余名高三学生参加了由南通、泰州和我市联合举办的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这次考试既是对第一轮复习进行有效检验,也是为下一轮复习查缺补漏。一模测试不仅仅是在试题上全面模仿高考,对考后的录取分数线的预测划定也全面仿真。日前,市教研室划定一模分数线:本一318
分,本二284分。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成绩,定好下阶段的高考目标,做好复习冲刺。同时,本报也特邀市高考专家就各科在“一模”中出现的失分点进行点拨。
考试概况
仿真试题检测第一轮复习效果
本次高三“一模”参加总人数为111187人(普通类),南通参加人数为47066人,泰州参加人数为39610人,扬州参加人数为24511人。扬、通、泰三市选物理和历史的考生比分别为1.009:1,1.73:1,1.3:1。据了解,本次高三“一模”测试出题的指导思想遵照2009各科考试说明,预测2009江苏高考命题组的指导思想。根据测试的结果看,试题体现了模拟测试的仿真功能,诊断了考生一轮复习的实际效果。
“一模”分数线划定:本一318分,本二284分
很多考生拿到“一模”成绩单时都会问,这个成绩到底蕴含了多少信息,是能进本一呢还是能进本二呢?日前,市教研室根据2009年高考微调方案和此次一模三地考试情况综合划定本科参考线,本二284分,本一318分,总本科数为8586人,本二率为35.03%,略高于2008年高考。
据了解,2009年江苏省考试院划定各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的原则是,“对符合江苏省规定的填报志愿基本条件的考生,根据各批次高校招生计划数和院校提出的两门选测科目等级要求,综合考虑,划定各批次省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分析这句话可以发现,选测科目的等级在划定省控线的时候就考虑进去了。据了解,我市划定一模分数线时已充分考虑了选测因素。
问题分析及复习建议
语文
古文翻译、阅读理解得分率较低
问题分析:
此次测试的必考题中古文翻译总分10分,均分只有4.73分。专家提醒,考生要在充分理解文段的基础上进行翻译,要注意句式、实词的落实。文学类阅读理解题,总分23分,均分只有8.64分。选考题中使用了科技文的阅读材料,考生显得非常不适应,简答题12分,均分只有5.75分,比选考题中的议论文均分少了2.67分。
复习提醒:
1.考生要学会总结不同类型阅读题的应对策略,此外,答题规范要特别注意。
2.在平时练习时注意加上科技文阅读方面的训练。
3.对加试题部分,下轮复习中要重视文言句读的训练;加强名著简答题的训练与指导;重视材料阅读要点归纳与分析的训练。
数学
提升思维层次,强化中档题训练
问题分析:
本次测试中,14条填空题都有一定的思维难度,在强化思维的严密性上,运算方法的优化上都设计了不少问题,考生不太适应。一些送分的立体题解答不规范扣分。
复习提醒:
1.下阶段复习时要注重以基础题为抓手结合限时训练、归错训练,进一步强化基础。在填空题训练时,除了掌握常规的方法,建议用一些非常规方法提升思维层次。答题时要注重规范答案的填写强化“及时校验”的意识。
2.中等题是区分学生数学成绩的分水岭,训练要实在。
3.理科学生要再次锁定考试说明中对相关附加内容考查要求的关键词,强化通性通法,强化基础题。
4.考生要学会有意识地运用应试的策略和技巧,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最佳。考后学会结合考题,总结应试的经验和不足,并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法。要学会处理好审题与解题、会做与得分、快与准、难与易的关系。并且要“小题不断”,保持每天练一定量的题,制定好自己查漏补缺的计划。
英语
抓听力、重基础、重语感、重阅读
问题分析:
此次测试中单向选择题得分最低的6道题目中有3题是短语搭配问题,3题是考连词、形容词和副词,考生的词汇量和词组量有待增加。阅读理解中文学欣赏类的题目普遍得分不高。书面表达中书写问题比较严重,语言的准确性不够,汉语思维,中国式英语盛行。
复习提醒:
1.下阶段复习要在抓听力、
重基础、重语感、重阅读上下功夫。听力要坚持再坚持,每周听力训练不少于4次。单选题注重错题整理和分析,通过“小练习”的形式排查自己的弱项和盲点。坚持每天朗读甚至背诵。
2.词汇拼写仍是重中之重,常用句型和短语要有口头和笔头的反复训练,任务型阅读中单词拼写要保证正确,特别注意词形和词性变化。
3.阅读理解要特别关注5类常考文体:科普知识类、广告新闻类、社会文化类、文学作品类。考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特别要注意理清出题人的思路,对进口原文不要自作主张,凭空想象。
4.书面表达部分,可以拟出高考书面表达常考话题,并梳理出相关话题的词块,加强记忆,根据话题设计不同文体如演讲、书信、邮件、报告等。
物理
信息题训练要加强,解题要进一步规范
问题分析:
基础知识有待进一步夯实,知识拓展延伸需加强,理解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要着力提高。此外,因审题不清、书写不清、解题不规范而造成失分的情况时有发生。
复习提醒:
1.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夯实基础的同时,加强知识的拓展延伸。加强变式训练,注意一题多变,一题多问,通过适当的训练着力提高理解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
2.注重对解题的规范性、完整性的训练,保证不会因审题不清、书写不清而造成的无谓失误,培养自己按解题步骤书写公式的习惯,严格按题目要求解题。
3.加强信息题的训练,注重分析物理情景和建立物理模型的复习,学会根据物理过程选择物理规律,使得知识之间能够有机地串联起来。
4.实验部分的复习要强化对有关实验原理的分析和理解,加强实验误差的分析,在实验复习中做到“一个了解,五个会”,即了解实验目的、步骤和原理,会控制条件(控制变量)、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会解释结果得出相应结论,并会根据原理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进一步重视对高考中所列基本仪器的使用尤其是读数的训练,不留死角。尽量减少因非智力因素而复习不到位现象的发生。此外,要特别重视考试说明中新增实验的复习。
历史
提取、概括信息能力不高,答题技巧不够
问题分析:
本次测试历史科目由于试题难度较大,分数相对较低;作为基础题的选择题总体得分不高;作为能力题的非选择题的文化和改革专题得分不高。历史概念的内涵较不清晰,考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提取、概括的能力还不高;解题时“踩点得分”、“看分答题”的解答技巧还不高,答题能力还不强。
复习提醒:
1.下阶段复习时,要认真研究09历史考试说明,从08、09考纲的比较中找出变化点。
2.考试内容增多删少,增加了对历史事件背景知识的考查;从一些新增的考点中可以发现2009年高考将更强调对《课程标准》要求的“过程性知识”的考查。从典型示例看,新增了2008年江苏卷和广东卷的试题。就2008年江苏历史卷来说,注重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突出能力考查;弘扬人文精神,彰显人文特征;渗透史学新理念:体现时代特色,已成为区别于以往试题命制的重要特征。
化学
查缺补漏是重中之重
问题分析:
本次测试中暴露出的知识盲点有:多步反应计算问题、有机合成问题、实验表述问题(如:淀粉变蓝色说成蓝色沉淀;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表述等)。
复习提醒:
1.下阶段的重点是关注细节提升,考生需要强化规范意识。强化研究实验题解答中语言表述的规范,处理好计算题解答中规范过程的细节,以及注重有机合成题解决中的规范问题等。回到原点,查缺补漏是最后的重中之重。如:信息方程式书写技巧;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快速判断;计算技巧的突破策略;有效数字的处理问题;实验细节的梳理(一器多用,多器一用等);结构试题的突破策略等。
2.对于问题分析中的知识盲点的诊断和补漏需要突出。
3.突出重点强化20个常考知识点的攻关,要在认知结构上寻求突破,不要一味追求训练量增加的突破。临界学生要有一种意识:不求高考考到,但求考到必对。
生物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问题分析:
对有些问题,考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造成失分。
复习提醒:
1.二轮复习学生要注意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重视知识结构,着重各知识间的关联点,注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平时尽量把自己做错的题、综合性强的好题分别贴在不同的本子上,在每次考前有限的时间内,把这些题目再看一遍,能提供解题思路、方法等。
2.本次模拟试题以及近几年高考试题,具有材料背景的新情境问题己逐渐演变为主流题型,且处于更加突出的地位。解题时不要被题目中材料信息的外表所迷惑,这些新情境只不过是作为命题的切入点,其知识落点仍在
教材中,而且通常是试题材料越新,涉及的知识方法反而越简单。
3.复习中应充分重视实验的复习,尤其是实验设计题,应作为二轮复习的重中之重。要重视教材中的科学发现过程、实验设计思路,以培养科学的实验方法;强化课本中的经典探究实验,为实验设计打好基础;学会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等。
政治
紧扣说明回归教材
问题分析:
易混易错理论的区分还不太够,整个知识体系的建造还需加强。
复习提醒:
1.下阶段复习,考生应静下心来细览课本,通读教材,回顾笔记,重温基础,对老师拓展和延伸过的每个考点的内涵和外延要精准地把握,并且把一些易混易错的理论加以比较区分。
2.整理书本基础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把握内在联系。同时,注重整理试卷,梳理易错知识点。
3.加强学习,研究考纲。要分析考试说明必考部分212个考点和选考部分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37个考点(或经济学常识30个考点)中每个考点所包括的具体内容。
4.全面了解时政热点。政治试题把社会热点作为试题设在情境题中,并把与教材的结合点作为高考命题的重点,所以热点复习是整个政治复习的必要环节。由于是江苏自己命题,所以考生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关注和搜集江苏地方性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社会热点和社情民意。
地理
获取地图信息和绘画能力要加强
问题分析:
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的读取、进行图文转换的能力需进一步培养,对于理解题意的关键词的把握能力还需加强。
复习提醒:
1.回归课本,注重课堂上知识目标的落实。利用课堂时间,将相关考点当堂记忆、理解。每节课争取解决一类问题。
2.强化获取地图信息能力和绘图能力的培养。充分运用地理图表进行思维建模,学会读取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进行图文转换训练,从具体地理事物的分布、地理现象的形成、地理事物的结构特点到地理规律等,都要养成用地图语言进行表达的习惯。
3.注重审题能力和答题技能的培养。学会捕捉理解题意的关键词,特别注意区别题目中“表现”、“结果”、“成因”、“启示”等设问要求。强化问答题的表述能力训练,增强答题的逻辑性、条理性、严密性,正确的表述应该没有歧义、没有信息丢失、没有相互矛盾。
阅读延伸
又3所高校选测等级要求发布
北京工业大学:
对江苏籍普通类考生,录取采用先等级后分数的方法:选测科目等级要求为AB。
北京理工大学:
江苏省考生选测科目要求学业水平测试等级为:选测至少为AA,必测为4C1合格。进档以后采用先分数后等级的排序规则录取,退档时原则上分数优先,参考其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对江苏省考生学业水平测试选测科目和学业水平测试等级要求为:一门限选物理,且等级为A+;另一门限选化学或者生物,且等级为A。考生进档后按“先分数后等级”的排序办法安排专业。 (综合)
6成学生称自主招生加重负担
200多位校长认同将复旦、交大等
“开除”出高考统考之列
19日,高校自主招生与高中教育改革峰会在上海举行。会上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七八成高中师生赞成自主招生,但近6成学生认为高校自主招生加重了自己的课业负担。
当日公布的《高等学校自主招生对江浙沪高中教育的影响调研》涉及长三角722名高中教师及3484名高中生。调研表明,81.7%教师、71.8%学生赞成自主招生,近6成师生认为自主招生程序合理。同时57.8%的学生认为自主招生使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加重,46.7%教师同样感到“自主招生让自己的教学负担和工作压力加大”。
调查同时显示,在高校自主招生对学生参加高考的影响上,52.5%的高三学生反映自主招生对自己参加全国高考没有明显影响,29.4%的人认为有影响(其中12.5%负面影响,16.9%正面影响)。
此外,上海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在会上表示,可以考虑将复旦、交大“开除”出高考统考之列,从而降低高考的难度。刘京海表示,自己支持高校自主招生。但是现状是自主招生客观上加大了高考的难度。他建议,应该将复旦、交大等一流大学“开除”出高考统考行列,让其完全自主招生,相应地,高考统考难度降低。这一观点得到在场200余位长三角名校校长的认同。
(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