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班主任工作研究的主要方法
班主任工作的研究是一种直接指向教育教学实践的行动研究,针对不同的研究 内容,选择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运用得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班主任工 作研究的质量。
(一)观察法
1. 什么是观察法
观察法是班主任在自然状态下,对班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记录 的一种方法。这是班主任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它可以不干扰教育现场的 一切正常活动,而且不局限于肉眼的观察和耳听手记等,还可以利用视听工具,如 录音机、录像机等手段帮助观察。
根据研究者所扮演的角色分为局外观察和参与式观察。基于班主任与班级的特 殊关系,一般使用参与式观察,也就是深人到班级日常的实际生活中所进行的观察。 参与式观察是一种非结构性的观察,主要通过班主任的眼光观察班级生活中的各种 反映。与其他方法相比,通过它能够更直接地、真切地感受到被观察者的思想感情 和行为动机,但观察中容易受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丧失作为研究的观察者应有 的客观性。
2. 观察法的基本操作程序
参与式观察主要采用的是非结构性观察,通常不是要验证某种理论或假设,目 的在于对现象的发生过程提供直接和详尽的材料,便于深入的理解。因此,它不需 要既定不变的观察计划和提纲,也不需要特定的研究假设,对研究的过程也没有特 别的限制。它是班主任进行班级行动研究最便捷的方法,特别适合班主任的角色、 工作特点和研究目的。班主任在运用观察法时,只要有一个基本思路,尽可能详细 地把班级的学生生活表现原原本本的记录,以及生活的情境进行具体的描述即可。
3. 正确运用参与式观察法应注意的问题
参与式观察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没有经过人为的控制或改变其中的环境以 满足观察的特定要求。因此,其可靠性和在结果的推论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 更好地使用这一方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及时整理观察资料。参与式观察都是在班级生活的现场进行记录,记录可 能不系统,显得凌乱,所以,观察后要及时整理记录内容,必要时还要写备忘录、 观后感,以及进行初步分析。尤其是观察后的感想和思考更要及时予以梳理,这对 做好研究是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
(2) 保证有较长的观察时间。参与式观察由于缺乏严格的程序设计和环境的必 要控制,而且主要依赖于观察者的敏感性、领悟能力和解释能力,因此,主观因素 影响较大。为了保证观察结果的有效性,就需要保证观察者有比较长的观察时间, 便于对某一问题有较全面、综合的认识。
(3) 善于分析观察结果。参与式观察常常因观察者深入现象本身,是被观察者 的一员,所以,要注意保持客观的态度,清晰的头脑,区分清楚事件中的表象和实 质,不要被假象所迷惑。在进行分析和判断时,研究者要从中立的立场,从局外人 的角度对观察结果进行客观分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