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调查研究法
为了深入了解班级学生情况或学生教育的某个问题,班主任还经常运用调查研 究的方法,以便对某个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1. 什么是调查研究法
教育科学的调查研究法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观察、列表、问卷、访 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科学方式,搜集教育问题的资料,从而对教育的现状做出 科学的分析、认识,并指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
调查研究法能为既定的课题提供第一手材料和数据,帮助班主任明了班级的发 展现状,发现新的研究课题、先进的教育经验或教育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 题的新见解、新理论。在调查法运用过程中,经常利用观察法作为调查和核对材料 的手段。
2. 调查研究法的基本操作程序
(1) 确定调查研究的课题和对象。
(2) 调查对象的选择。可以采用抽样调査法,抽取要研究对象中具有代表性的 部分进行调查研究。
(3) 拟订调查的具体计划。主要是明确调查研究的指标和分类的标准,在此基 础上开始实施具体的调查研究。
(4) 实施调查计划。
(5) 统计和分析调查结果。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得出原始资料后,要将其进行统 计、归类整理并进行分析,形成调查结论。整理时可先进行资料评定,再分类登记 汇总,编制统计图表和进行统计检验。
3. 正确运用调查研究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调查研究法的优点是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条件限制,不必像观察法那样一定必 须直接用感官去感知现实;它在自然的过程中收集材料,不必像实验法那样控制实 验对象;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收集材料,可以对客观的教育现象或现实进行表述和解 释。但是调查研究法也有其局限性,如进行调查研究时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 和时间;调查的结果对于证明某种因果关系也有较大的局限性,等等。被调查者限 于认识水平,不能准确把握问题实质,做出恰当的回答,甚至采取不合作的态度, 故意做出虚假的回答。尤其是对于一些涉及隐私性的问题,由于缺乏对调查者的保 密性承诺,使调查的结果失去信度。因此,在运用调查研究法时,要注意以下几个 问题:
(1) 消除被调查对象的顾虑。调查研究法的最大特点是,让研究对象告诉你事 实的真相。由于班主任与班级的特殊关系,班主任在使用这一方法进行研究时,要 理解被调查对象回答问题时可能存在的顾虑,在问卷设计时运用技术手段,消除或 缓解学生的这一情绪,使调查结果能真正反映学生的观点和看法。
(2) 尊重客观事实。在形成调查结果时,无论结果怎样,应尊重客观事实,不 能任意更改数据,以符合预期调查目标。应重视对调查结果进行客观分析,可以对 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学上的信度分析,或进行个别的深度访谈,细致、全面地分析出 现这一结果的原因,一切从事实出发,实事求是地探讨问题。
(3) 合理确定调查对象。班主任的研究是以班级及其学生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在选择研究对象时主要根据研究的问题,以及不同的研究需要确定调查的对象,并 非每一项研究都一定要把全班同学作为调查对象。应先界定所要研究问题涉及的主 要对象,例如对学业成绩优秀学生家庭环境问题的研究,可以把主课学习成绩达到 90分的同学定为学业成绩优秀的,这样班级中满足这一要求的同学就成为调查的对 象。如果调查数量比较多,再考虑使用随机抽样方式确定调查对象。
(4) 回收问卷的有效性。一般而言,问卷的回收率一般应不少于70%。如果问 卷的回收率仅30%左右,资料只能作参考;问卷的回收率50%以上,可采纳建议; 当问卷的回收率达70%以上时,方可作为研究结论的依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