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基〔2009〕66号
关于印发《合肥市市区2009年初中毕业学业
体育考试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教育局、开发区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市属学校、高校附中、民办中学: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2009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方案〉的通知》(教秘〔2009〕68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将《合肥市市区2009年初中毕业学业体育考试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三县参照执行,并于3月20日前将初中毕业学业体育考试实施方案报市教育局备案。
二○○九年三月十日
抄送:省教育厅体卫艺处。
合肥市教育局 2009年3月10日印发
校对:张承冲 共印150份
合肥市市区2009年初中毕业学业体育考试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央和省委文件精神,深入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教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建立和完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评价制度,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建设,发挥初中毕业学业体育考试对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积极导向作用,不断提高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质量,引导学生养成积极、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广大中小学生良好的体育精神和意志品质。
二、考试范围和对象
凡报考我市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的初中毕业生,均须参加初中毕业学业体育考试。
三、考试项目、时间、地点和成绩评定
(一)考试项目
根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颁布实施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定考试项目。体育考试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测试内容为基本内容。男女生各进行3个项目的考试,设必考项目和选考项目。男生的必考项目为1000米跑;女生的必考项目为800米跑。选考项目三项(①实心球;②排球垫球;③跳绳),参加考试的考生须在报名时注明所选考的项目,即报考时三项选两项,项目一旦确定不得更改。
(二)考试时间、地点
2009年5月11日—5月15日,分别在合肥一中(老校区),合肥八中(新校区),合肥十一中进行。每个考生以学校为单位参加考试,每个考生考试在半天内完成。具体时间以《考试秩序册》为准,如遇中到大雨天气,考试不顺延,另行通知。
(三)考试的成绩与评定
考试三个项目各为10分,体育考试满分30分,考分不设及格与不及格的界限,不进行补考。考试成绩计入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总分,并设4个等级:30-25分为A等级,24-18分为B等级,17-12分为C等级,11分及以下为D等级,同时作为初中毕业综合素质评价中“运动与健康”方面的重要实证材料之一。
四、免考的规定
(一)因残疾丧失运动能力(须有残疾证)或因伤病特别是患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长期免修体育课,确定不能参加体育考试的考生应在报名时申请免试,学校审核后应将申请免试的学生名单在学校公示栏公示不少于3天,无异议后在考生报名的同时一并上报《2009年合肥市初中毕业学业体育考试免试申请表》(附件3),由市初中毕业考试暨高中阶段招生领导小组审批,并做好复查的准备。
免试的证明材料进入该生升学档案。因肢残丧失运动能力的考生,经审核属实,被批准同意免考的学生,按满分计入考试总分;因伤、病长期免修体育课,但未丧失运动能力而申请免考的学生,经审核属实,被批准同意免考的学生,按体育总分的60%计分。
(二)考试过程中因意外受伤而中断考试的考生以单项最低分数计分。
五、考试规则和评分标准
(一)考试规则
1、800米、1000米:在塑胶田径跑道上进行,10-15人一组,站立式起跑(听鸣哨),每人限跑一次,如跌跤或其他因素而未跑到终点的以最低分数计分。
2、实心球:两脚左右开立,身体面对投掷方向,双手举球至头上方稍后仰,原地用力连贯把球投向前方,球在出手前双脚不得移动,并不能踩线。每人连续掷两次,以最远一次计分。两次犯规的则以最低分数计分。
3、排球垫球:在室内3米×3米的考试区域进行,考试用球为皮革排球,原地将球抛起,个人连续正面双手垫球,要求手型正确,击球部位准确,垫球高度超过自身头顶(球的下端)为一次,球落地即为考试结束(意外干扰不算),按次计数。如用传球等其他方式触球、在考试区域之外(双脚出线)触球、垫球高度不足的均只作为调整球,不计次数。每名考生连续考两次,以最好成绩计算。
4、跳绳:在平整、干净的场地进行,每人限跳一次。动作规格为正摇双脚跳绳,每跳跃一次且摇绳一回环(一周圈),计为一次。开始信号发出后方可开始跳绳,跳绳时绊脚(无论绳停在身后或身前),该次不计数外,可继续进行,结束信号发出时立即停止。测试员报数并记录考生在1分钟内的跳绳次数。
(二)评分标准:见附件1。
六、组织领导
市教育局成立2009年合肥市初中毕业学业体育考试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方东玲
副组长:王良银 姜昌根 朱志明 王杰才 谢克联
成 员:毛洪亮 李志平 沈 昊 李卫文 张承冲
程 勇 殷硕景 王雪梅 张德俊
七、有关要求
(一)各区教育主管部门、各学校要认真学习、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明确该标准从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自身锻炼的有效手段。要把体育考试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应有的地位,促进学生个体体质健康评价体系的建立。
(二)各校要高度重视初中毕业学业体育考试工作,成立由校领导、体育教师、教务人员、校医、班主任等参加的迎考小组,认真学习研究相关文件、规则及《考生须知》(附件2),遵守各项培训、考试时间,分工明确,职责到人。要结合体育考试特点及本校和学生的实际,指导好学生选项,做好家长来电来访工作。科学有效地安排好考前练习和训练,做好安全防范措施,严防出现伤害事故。各学校要精心组织送考,确保体育考试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三)三县教育局应依据本工作方案,并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办法,组织好体育考试,并将体育考试方案报市教育局备案。
附件:1、2009年合肥市区初中毕业学业体育考试评分标准
2、2009年合肥市区初中毕业学业体育考试考生须知
3、2009年合肥市区初中毕业学业体育考试免试申请表
附件1:
2009年合肥市区初中毕业学业体育考试评分标准
项目
分数 |
1000米 |
800米 |
实心球(米) |
排球垫球(次) |
跳绳(次) |
男 |
女 |
男 |
女 |
男 |
女 |
男 |
女 |
10 |
3′30″ |
3′24″ |
9.60 |
7.20 |
30 |
25 |
140 |
133 |
9 |
3′37″ |
3′29″ |
9.15 |
6.90 |
27 |
22 |
130 |
123 |
8 |
3′45″ |
3′33″ |
8.40 |
6.50 |
24 |
19 |
120 |
113 |
7 |
4′00″ |
3′48″ |
7.50 |
6.05 |
20 |
16 |
105 |
100 |
6 |
4′15″ |
4′03″ |
6.50 |
5.60 |
15 |
13 |
85 |
80 |
5 |
4′30″ |
4′18″ |
5.60 |
5.15 |
11 |
10 |
70 |
65 |
4 |
4′31″以上 |
4′19″以上 |
5.61以下 |
5.16以下 |
10及以下 |
9及
以下 |
69及
以下 |
64及
以下 |
注:考试成绩在两个分值之间,得分就低不就高。
附件2:
2009年合肥市区初中毕业学业体育考试考生须知
一、参加体育考试的考生要提前30分钟到达考场,提前15分钟进行检录。检录后,由引导员分组引进考场,先参加实心球、排球垫球或跳绳考试,再进行800米、1000米考试,考试在半天内完成。如考生错过自己应参加测试的顺序或轮次,视为自动弃权。
二、考生必须携带本人准考证、佩戴规定的号码衣参加考试(考后交还)。考生不准穿跑鞋、皮鞋、凉鞋,不符合规定的,一律不允许考试。考生要注意安全,自备饮水,考试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防止发生伤害事故。
三、考生要遵守纪律,听从指挥,自觉维护考场秩序,保持考场卫生,禁止带手机、小灵通入场、不要大声喧哗、随意走动,不得干扰和影响考务人员工作,违纪者,以扰乱考场处理。如发现冒名顶替或弄虚作假,取消体育考试资格,并记入学籍档案。
四、考生按规定必须参加初中三年的常规体格检查,如果体检不合格,特别是患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的考生,一律不得参加体育考试。考生因考试受伤不能完成考试项目的,以单项最低分数计分。
五、考生如发现考试成绩有误时,应当场向主考员或纪检人员提出,以便及时处理。
六、考生须自觉遵循体育考试规则,知晓评分标准。
附件3:
2009年合肥市区初中毕业学业体育考试免试申请表
姓名 |
|
班级 |
|
出生
年月 |
|
照
片 |
性别 |
|
准考
证号 |
|
原因 |
(附病历、县以上医院医务证明) |
家长
签名 |
|
班主任
签 名 |
|
体育教师
签 名 |
|
学
校
意
见 |
|
市中
招办
审批
意见 |
(盖 章)
年 月 日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