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命题有五原则
考查难度有所降低
今年的难题有可能集中在物理方面
命题原则及要求
1.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杜绝超过课程标准要求的试题。
2.注意从实际中选取素材,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
3.注重科学探究。科学的核心是探究。书面考试应关注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解决开放性问题等过程。从探究要素中具体的目标入手,设置探究性试题,避免将科学探究分解为生搬硬套的知识和按部就班的程序倾向,真正体现探究的本质。试题的设计不仅在形式上要有新意,而且在答题要求方面能反映学生的思维品质。
4.充分发挥不同类型试题的导向功能,合理配置主观题和客观题的数量。试题的设计应增加情景性和开放性。在主观题中,要为考生答题留出一定的空间,力争使所有考生都能正常发挥应有的水平。同时,要合理设计评价的标准,确保试题效度。
5.确保试题的科学性,杜绝臆造和繁难的题目。试题考核的目标要清楚,起点适当,难易有层次,有适当的区分度。试题要有新意,背景真实,语言准确,表达的题意要清晰,不产生歧义,适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水平。试卷题量适中,试卷结构简约、合理,指导语规范。
考试内容及要求
科学学业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原始分140分,成绩以等级呈现。全卷分第Ⅰ卷、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原始分6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原始分80分。全卷卷面原始分数满分140分。
其中,“生命科学”约占整份试卷20%,物质科学约占70%,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约占10%。
2009年科学考试试题难度控制在0.7左右。基础题、中档题、较难题的比例约为5:4:1。
名师解读
2009年中考,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课的考试内容分为“科学探究”、“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与空间科学”、“科学、技术写社会”五个部分,其中“科学探究”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考查融入“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的考查之中。
从样卷来看,科学课中的物理和化学考试内容和难度保持稳定,生物和地理的考试内容和难度有所变化。其中,生物的标高从去年的5b减少到3b,地理的标高从3b减少到2b。(其中,a、b为考试要求的两个等级,分别代表了解水平和理解应用水平)。
b值的减少,将意味着今年科学课的考查难度会有所降低。从历年的考查来看,今年的难题有可能集中在物理方面。
物质科学部分
物质科学中物理、化学部分的考试内容及要求均与去年相同。化学部分理解和应用水平知识点18个,物理部分理解和应用水平知识点24个。
生命科学部分
考试要求的“理解与应用水平”难度有两处调整。
第1处,“生态系统”部分概述生态系统和四个组成部分由理解和应用水平调整为理解水平。
第2处,“新陈代谢的特点”部分,根据植物和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归纳、概括生物新陈代谢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由理解和应用水平调整为了解水平。
宇宙与空间科学部分
考试内容不变,考试要求的“理解与应用”水平难度有一处调整。即地球部分“绘制简单的平面示意图”由理解和应用水平调整为了解水平。
备考建议
不刻意去做
纯计算类题目
一、重视基础。即知识点一定要落实,注意知识的掌握,避免死记硬背。
二、不追求做难度大的、纯计算类的计算题。中考中计算题注重联系实际,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数据选择合适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一般不会作为压轴题。
三、注重科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四、注重能力的培养。比如实验能力,在读题中获取有用信息,训练知识迁移的能力。
五、注重平时训练中的答题规范,避免不必要的丢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