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湖南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标准
生 物
一、考试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生物学业考试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生物课程标准》)进行的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科的终结性考试。考试要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生物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1、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要求。
(1)能够用文字、图表、图解等形式阐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尤其是生物学科的主干知识、核心知识。把握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良好的生物学知识结构。
(2)能读懂一般性生物学科普文章,理解有关文字、图、表的主要内容及特征,并能与学过的知识结合起来解决较简单的生物学问题。
(3)能运用所学知识和题目给定的事实、条件和相关信息,对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某些较简单的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并能把推理过程表达出来。
(4)能完成“考查内容表”所列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运用这些实验中所涉及的基本技能和重要方法。
(5)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6)具有对一些较简单的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等。并能初步运用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设计可行方案,收集数据。
(7)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实践活动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
试题中应有机渗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环境保护意识、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健康的生活习惯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
(1)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
(2)初步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
(3)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4)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5)关心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对我国生物科学和技术发展状况有一定的认识,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二)考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考试内容涵盖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10个一级主题、33个二级主题、128项具体内容标准。具体细目见表一。
表一:考试内容细目及达标要求
考试范围 |
考试的具体内容 |
要求 |
一、科学探究 |
1.操作技能 |
能用显微镜或放大镜进行观察 |
C |
能制作临时装片,并根据需要进行简单染色 |
C |
能进行生物绘图 |
B |
2.探究能力 |
能通过观察找出生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
B |
能通过测量和计算来解决与所学生物知识有关的问题 |
B |
能发现和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并表述这些问题 |
C |
能应用已学知识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 |
C |
能拟定探究计划 |
C |
能识别变量 |
C |
能设计较简单的对照实验 |
C |
能够设计表格记录数据并能够用恰当的图表处理数据 |
C |
能够描述探究中所发生的现象 |
C |
能依据数据得出结论 |
C |
能撰写探究报告 |
C |
能够区分事实和观点 |
C |
能够解读与所学生物知识有关的图表 |
C |
3.综合能力 |
具有初步的综合和概括能力 |
C |
能够评价一个实验方案的合理性 |
C |
能够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推理 |
C |
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
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
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
B |
使用显微镜和模仿制作临时装片。 |
C |
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
B |
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
B |
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
B |
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
A |
2.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 |
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
A |
概述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
B |
识别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 |
A |
识别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
A |
3.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
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
A |
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 |
A |
三、生物与环境 |
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
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
A |
举例说明生物和环境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
B |
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
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
B |
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
A |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
B |
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
B |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
B |
3.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 |
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
B |
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
C |
四、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
1.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 |
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
B |
描述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 |
A |
概述开花和结果的过程。 |
B |
描述一种常见植物的栽培过程。 |
A |
2.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
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
B |
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
A |
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
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
B |
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
A |
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
A |
4.绿色植物对生物圈有重大作用 |
概述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
B |
说明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
B |
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
A |
参加绿化家园的活动。 |
A |
五、生物圈中的人 |
1.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 |
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
A |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
A |
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
B |
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
C |
关注食品安全。 |
B |
2.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 |
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
A |
概述血液循环。 |
B |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
A |
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
B |
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
B |
3.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
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
A |
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
B |
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
A |
4.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生命活动 |
描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
A |
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
B |
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 |
B |
举例说明人体的激素参与生命活动调节。 |
B |
5.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 |
概述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
B |
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的影响。 |
B |
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
C |
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
1.动物的运动 |
列举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
A |
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
B |
2.动物的行为 |
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
B |
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
A |
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
1.人的生殖和发育 |
概述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B |
概述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B |
描述受精过程。 |
A |
描述胚胎发育过程。 |
A |
2.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
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
A |
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
A |
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
A |
3.植物的生殖 |
列举植物的无性生殖。 |
A |
举例说明植物的扦插或嫁接。 |
B |
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 |
A |
4.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
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B |
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
A |
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
A |
解释人的性别决定。 |
B |
认同优生优育。 |
B |
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 |
A |
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原理在实践上的应用。 |
A |
收集和交流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报道、资料等信息。 |
B |
八、生物的多样性 |
1.生物的多样性 |
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
B |
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
A |
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
A |
概述藻类、蕨类、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
B |
概述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
B |
概述鱼类、鸟类、哺乳类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
B |
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
B |
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
B |
2.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
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
A |
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
B |
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
C |
九、生物技术 |
1.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
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
A |
说明食品的腐败原因。 |
B |
概述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
B |
2、现代生物技术 |
举例说出克隆技术的应用。 |
A |
举例说出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
A |
关注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影响。 |
B |
十、健康地生活 |
1.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
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
A |
养成青春期的卫生保健习惯。 |
C |
2.传染病和免疫 |
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
B |
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包括淋病)、病毒性传染病(包括艾滋病)。 |
A |
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
A |
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
B |
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
B |
3.威胁人体健康的当代主要疾病 |
关注心血管疾病的危害。 |
B |
关注癌症的危害。 |
B |
4.酗酒、吸烟和吸毒的危害 |
说明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
B |
说明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
B |
拒绝毒品。 |
B |
5.医药常识 |
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 |
A |
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 |
B |
学会一些急救的方法。 |
B |
说明:1.表中A、B、C代表各目标领域内的达标层次为:
|
A水平要求 |
B水平要求 |
C水平要求 |
知识性目标 |
了解水平:能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
理解水平: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
应用水平: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 |
技能性目标 |
观察或鉴别水平:观察对象“是什么”,或鉴别材料中“有什么” |
验证水平:为阐明“为什么”或“怎么样”提供实验依据,或证实物质或结构的动态变化 |
探究水平:设计和执行实验方案来检验“有什么”和“为什么”的解释,设计或制作某种研究对象,或模拟研究对象的动态变化 |
情感性目标 |
经历(感受)水平: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 |
反应(认同)水平: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反应等 |
领悟(内化)水平:具有稳定态度、一致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 |
2.教材中所包含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探究活动都属考试内容。
3.各市州可参考本地应届初中毕业生实际学过的教材中的必修内容,适当调整考试的内容范围。
三、试卷结构
总体地说,试卷结构应力求做到考点分布合理;难度适当;题型合理;题量适度。具体的要求如下:
(一)题型及分数分配
题型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
客观题的比例控制在30~50分之间。客观题通常采用的题型有选择题、连线题等;主观题通常采用的题型有识图题(包括概念图、坐标图、流程图、生理过程图、结构图等)、作图题、实验题、分析说明题、综合型试题等。
不论采用哪种题型,都应确保试题不超《课标》和《考标》;确保命题的科学性,避免出现政治性、知识性、技术性等错误。答案要避免歧义。试题表述要注意规范,问题明确,语言简洁,图形清楚,专业性语言准确。
(二)题量
为有利于学生思考,试卷长度不宜过长,试题总量以不超过45题为宜。
(三)全卷各部分知识分布
考查知识点应全面覆盖本考标“表一:考试内容细目及达标要求”中所列的二级主题和至少70%的三级主题。
对科学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结合在对具体知识的考查中进行。其中十个一级主题所占比例见表二。
表二:试卷中各知识主题的分值权重
主题 |
生物体
的结构
层次 |
生物
与
环境 |
生物圈
中的绿
色植物 |
生物圈
中的人 |
动物的
运动与
行为 |
生殖
发育
遗传 |
生物的
多样性 |
生物
技术 |
健康
地生活 |
分值
比例 |
约占
10% |
约占
10% |
约占
15% |
约占
20% |
约占
5% |
约占
15% |
约占
10% |
约占
5% |
约占
10% |
科学探究,不单列分值,渗透在其他九个主题中考查,但要求全卷体现此主题的试题内容约占总分的20%。 |
(四)试卷的难度结构
试卷的难度要适当,要有利于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考出自己的水平,并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发挥。题目设置要有梯度、有层次,起点适当,坡度适宜。
根据我省初中生物教学的实际,全卷难度系数宜控制在0.75左右。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的比例约为7 : 1.5 : 1.5。
四、题型示例
(一)选择题
1.某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的过程中,眼睛应注视显微镜(如右图)哪一位置?

3.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平衡有重要作用,下面的简图表示了调节机理.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中Ⅰ表示光合作用
B.图中Ⅱ表示呼吸作用
C.绿色植物能完成图中Ⅰ所示过程
D.只有动物才能完成图中Ⅱ所示过程
[答案] D
4. 煤是古植物的遗体形成的化石燃料。你认为煤中储存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A.光能 B.地热 C.土壤 D.地壳
[答案] A
5.在研究生物时,经常需要测量生物体的各种数据。你认为右图所示的测量方法可以测量一颗葡萄的
A.面积 B.体积 C.重量 D.成份
[答案] B
6.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以下几幅流程图中,错误的是
[答案] B
7.“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在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
[答案] C
8.“基因型身份证”主要是利用现在国内外最先进的DNA指纹技术,选取若干个固定的遗传基因位点进行鉴定。2002年9月郑州市市民李广利先生正式领到了我国第一张18个位点的基因型身份证(见右下图)。你认为李广利先生这张身份证上的18个位点的信息主要来自他体细胞的哪一结构?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壁 D.细胞核
[答案] D
9.右图中,图1表示一粒浸软的菜豆种子,某同学用刀片在图中虚线处将种子切断,并画出了横断面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组成①②③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不相同
B.图2中①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
C.图2中②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细胞
D.图2中③表示子叶
[答案] A
10.某《晚报》的下列报道中,你认为不可信的是
A.众多国家的科学家发表联合声明禁止克隆人类
B.张丽珠教授“缔造”了我国第一个试管婴儿
C.在九疑山发现了一种高达2m的苔藓植物
D.美国两个实验小组共同研制出了“转基因超级鼠”
[答案] C
(二)连线题
11.请将下面的叙述,分别用连线归类为“事实”或“观点”。
①北京人的化石发现于周口店的龙骨山
②北京猿人是生活在大约距今50万至20万年前的直立人
③人类的始祖在非洲
④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
⑤某夫妇有身体缺陷,可以通过试管婴儿技术生育孩子
[答案] A—①④ B—②③⑤
12.茉莉和蝴蝶是两种常见的生物,它们的生态系统分别属于哪种成分,组成其身体的细胞中分别具有哪些结构,请你通过连线来表示。
生态系统的成分 物种的名称 细胞中具有的结构
生产者 茉莉 叶绿体
消费者
分解者 蝴蝶 线粒体
[答案] 生产者—茉莉—叶绿体 生产者—茉莉—线粒体 消费者—蝴蝶—线粒体
(三)填空题
13.写关键词是对知识进行有效梳理的好办法,这种办法能让我们抓住问题的关键,便于记忆。下面已经写出了光合作用的关键词,你能写出呼吸作用的关键词吗?
[答案] 释放能量 放出二氧化碳 吸收氧气 分解有机物 线粒体
(四)识图作答题
14.用一些关联词把一些相关的概念联系起来,可绘制成概念图。如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太阳能三者之间的联系,可用下面的概念图表示。



[答案](1)三 头、胸、腹;(2)相等 苍蝇搓“脚”的次数 若乙瓶中的苍蝇搓“脚”次数明显多于甲瓶中的搓“脚”次数,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的污物有关;(3)对照;(4)(答案多样,只要科学合理均给分)苍蝇的“脚”上有辨别味道的感觉器官吗?
19.1798年,意大利人拉扎罗斯•帕兰扎尼对夜行性动物在夜间如何活动很感兴趣。他研究发现:猫头鹰夜间捕食主要靠视觉,若把它放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它就捉不到老鼠了。可蝙蝠不是这样,他在一个大房间里纵横交错地拉上许多线,并在线上挂上铃铛,然后将几只蒙眼蝙蝠放进去,结果蝙蝠竟能飞翔自如,捕虫过程中从未碰到线。
(1) 上述用蝙蝠所做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2) 蝙蝠是胎生动物,属于 纲,体温 。
(3)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蝙蝠在飞行时能顺利避开障碍物与耳有关。要求:写出操作步骤和预期的实验结果。
[答案](1)蝙蝠不是靠眼睛来辨识东西 (2)哺乳,恒定 (3)先把几只蝙蝠蒙住耳朵放进题述的大房间内,观察它们的行为;完成后,再把同样的这几只蝙蝠不蒙耳朵放进题述的大房间内,观察它们的行为。如果蒙住耳朵的蝙蝠碰响了铃铛,不蒙住耳朵的蝙蝠没有碰响铃铛,说明蝙蝠是靠耳朵来辨识东西的。
20.下图是某同学在《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这一活动过程中,所拍摄的五幅照片。

(1)根据照片所提供的信息判断:
该同学很可能生活在我国的南方还是北方? 。
请对调查的具体地点进行简要描述: 。
(2)如果将照片中的生物进行分类,你会怎样做?
写出你的分类依据: 。
列出你的分类结果: 。
[答案](1)该同学很可能生活在南方,因莲常见于南方。调查地点很可能是一个池塘,池中种有莲,水面漂浮着凤眼莲,蜻蜓立在莲蓬上,青蛙在宽大的植物叶片上蹲伏,守候过往的昆虫,蚂蚁在草丛中探寻食物,虾在水中嬉戏。 (2)分类的方法有多种,如依据其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的特点,可将其分成动物和植物两类。也可以将每种生物分成一个单独的类别。
21.张峰发现公路两旁部分行道树有“秃顶”现象(树的顶部叶子已落光,只剩下干枯的枝条暴露在顶端),为此他和同学着手研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希望为环保部门拟定环保计划提供依据.如果你作为其中一员:
(1)你想研究的问题是 。
(2)研究过程中,你将采用哪些方法 。(任写一种)
(3)你认为行道树的作用是 。(任写一点)
(4)针对你所提出的问题,你建议当地环保部门:
。
[答案](1)什么原因导致行道树“秃顶”?(是否是大气污染导致行道树“秃顶”?…… ) (2)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等) (3)美化环境、遮光、净化空气(吸收灰尘、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等)(4)控制污染物排放,植树造林等.
(六)分析说明题
22.类比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类比,我们可以找出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更好地抓住事物的本质。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出入细胞,有人把它比喻成能控制蚊、蝇出入居室的窗纱。
(1)你认为这种比喻有没有合理的地方?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请简要说明。
(2)试将植物细胞的细胞核与你熟悉的一个事物进行类比。
[答案](1)有合理的地方:从功能上讲,细胞膜与纱窗均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有不合理的地方:细胞膜通常只允许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纱窗没有这种选择性。(2)答案多样。
23.阅读下面的文字资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1)请你在阅读资料2后,从生物学的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对这个问题作出解答。
我的问题是:
。
我的解答是:
。
(2)从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瑞士等国相继禁止生产DDT。我国政府也于1985年明令禁止使用DDT,但仍有个别不法厂商非法生产和销售DDT。请你写一句话,作为宣传标语,让普通老百姓明白为什么国家禁止使用DDT。
[答案](1)参考下面的答案。合理的都可以。
我的问题是 为什么企鹅的体内会发现高浓度的DDT?
我的解答是 洒到农田中的DDT有一部分被植物吸收,还有一些随着雨水流入海洋,被海洋中的生物所吸收,并随着食物链而发生生物富集,最终到达企鹅体内时,其浓度已经是海水中DDT浓度的百万倍。
(2)合理的答案都可以。
24.某校四年级有两个班,星期三甲班有6名学生突发疾病:胃痛、呕吐、腹泻、发热。被送往医院,经检验其病因是其血液内含有某种致病细菌A。星期四,乙班又有5名学生被送往医院。数日后,该年级发病人数增至43人。检验其病因都是其血液内含有A菌。学校向细菌研究专家求助,现在假设你是接受学校求助的细菌研究专家,请思考下列问题:
(1)你首先应研究的问题是: 。
(2)对这个问题你的假设是: 。
(3)你准备如何开展研究工作?写出研究思路。
[答案](1)学生感染的致病细菌A是哪里来的?(2)学生感染的致病细菌A来自食物或者是接触了带有致病细菌A的物体。(3)先查找资料,了解致病细菌A的携带者、传播途径等;然后对学生进行调查,先调查患者,了解他们是否在同一地点用过餐,是否吃过同样的食品,是否接触过同样的物品。
25.阅读下面这则童话故事,回答有关问题。
(1)请帮助分析,是谁偷走了老虎的遗体?
(2)在自然条件下的动植物遗体,时间长了都会消失,这对自然界有什么意义?
(3)在人为条件下,用哪些方法能将动物遗体保存一年以上?(至少答3种)
[答案](1)微生物(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2)有利于物质的循环利用;(3)用药水(如福尔马林)浸泡,脱水熏干,盐渍等。合理均可。
(七)综合题
26.“我”——不小心被小朋友吃苹果时咽下的小小西瓜种子,请你作“导游”,带“我”去人体的消化道中游览一番。
(1)“我”怎么才能走出来?请你给“我”画好下面的线路图,别让我迷路了。

(2)请告诉“我”,我将遇到哪些风险?
[答案](1)咽 胃 小肠 (2)在胃内有很厉害的胃酸,可能会腐蚀你的壳,还有胃液、肠液、胰液等消化液,可能会分解你的壳。
27.人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体味着幸福的生活。请想象你是下面这个场景中的主角,阅读并回答问题:
(1)在这个生活场景中,你有哪些感觉呢?这些感觉分别来自于身体的哪些部位对外界刺激的感知?
(2)这些感觉对你有什么作用?
[答案](1)视觉来自眼的感知;嗅觉来自鼻的感知;听觉来自耳的感知;味觉来自舌的感知;触觉来自皮肤的感知。(2)使人趋向有利刺激(或环境),逃避不利刺激(或环境)。
28.经常参加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使“60岁人拥有30岁的心脏”,经常不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30岁人拥有60岁的心脏”。那么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的心脏会有哪些特点?请你补充完善以下的图示。

[答案]心肌壁加厚 平静时,心率较慢 搏动有力
29.我国正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已成为有用武之地。请你当一回农业技术员,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为农民服务。
(1)张大爷准备在新居的前后栽种树苗,为了提高树苗成活率,你会建议他应采取哪些措施?
(2)棉花苗期要经常松土,对此小刘不理解,请你给他解释清楚。
(3)王伯伯一次给大白菜幼苗施肥后,出现大面积的萎蔫现象。你认为应采取什么措施来补救?
(4)现在菜农多用温室大棚生产蔬菜,为了提高温室大棚蔬菜的产量,你认为要采取什么措施?
(5)李大娘家粮食大丰收,请问贮藏粮食的地方应具备什么条件?
(6)无公害蔬菜很受市民的欢迎,怎样才能生产出无公害蔬菜呢?请你给予指导。
[答案](1)根据新居周围的环境,选择合适的树种;带土移栽;剪区部分树叶;遮阴,避免阳光暴晒等;(2)有利于促进根的呼吸作用,增强吸收功能;(3)多浇清水;(4)增强大棚的透明度;适量增加大棚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白天设法适当提高棚内温度,晚上适当降低棚内温度等;(5)干燥、低温等;(6)少打农药,多采用生物防治的办法;少施化肥,多施农家肥等。
30.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为“地球文明”步入新的里程提供了新的动力源,与此同时也为生物圈的明天蒙上了一层阴影。请你认真观察下列漫画及图片,回答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