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湖南省各市(州)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历史试卷评析报告
历史试卷评析组
2007年10月
一、试卷整体情况
2007年各市(州)初中毕业历史学业考试,与往年一样,都采取“两考合一”的方式,体现了水平性考试和选拔性考试双重功能,以水平性考试为主,兼顾选拔性。各市(州)试卷的覆盖面大都达到了预定的要求,考查内容涵盖了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的主要内容,除怀化以外,其它市(州)都考查了《湖南地方文化常识》的内容。各市(州)试题都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基础题与能力题的比例较为合理,没有偏题、怪题。与此同时,多数试卷较好地考查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所有试卷都在反映新课程理念方面作了不少有益的探索。试卷总体上体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历史课程标准》)和《2007年湖南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标准•历史》的基本要求。全省此次初中毕业历史学业考试合格率达到90%以上的有永州、长沙、郴州,其他市(州)都没有达到90%以上合格率的要求。
二、试卷结构和内容分析
(一)试卷形式与结构分析
1.试卷命制形式:2007年除长沙市和湘西自治州外,其它各市(州)初中毕业历史学业考试试卷都是独立成卷,独立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量为90分钟。湘西自治州属于分块独立成卷,与政治同堂考试,政治、历史各占100分,考试总时量为120分钟;长沙市实行文科综合考试,历史与政治合为一卷,各占100分,总时量为120分钟。在考试方式上,长沙、湘潭、岳阳、常德为开卷考试,其他市(州)为闭卷考试。
2.试卷编制方式:郴州、益阳、邵阳、衡阳和张家界的试题卷与答题卷分开,其余市(州)的试题卷与答题卷合并印制,学生在试题卷的相应位置上直接做答。
3.试卷题量适中。各市(州)试卷一般控制在6个版面(益阳市和邵阳市的试题卷和答题卷合为8个版面),多为4~6道大题,文字阅读量在5000字左右(常德、益阳、湘潭、永州、邵阳稍多),答案字数800字左右(衡阳、常德、张家界、岳阳稍多)。题量控制基本合理,绝大多数考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做完试卷。
4.试题知识点分布基本合理,突出了对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查。从知识内容分布来看,经济史、政治史、文化史比例基本恰当。多数市(州)政治史约占35%,经济史约占35%,文化史约占30%,这与义务教育教材内容基本相符;从知识的时段分布来看,多数市(州)中国古代史约占25%,中国近现代史约占30%,世界古代史约占5%,世界近现代史约占30%,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占10%(只有怀化没有考查),体现了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时代的理念。
(二)主要特点和优点
1.试题符合《历史课程标准》和《2007年湖南省初中毕业考试标准•历史》的基本要求,从整体上看,试卷科学规范,导向明确。
第一,考试内容较好地体现了《历史课程标准》和《2007年湖南省初中毕业考试标准•历史》所规定的总体目标,没有出现超标现象。
第二,试卷命制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注意稳中有变,变中求新。具体表现为试题难度、题量和试卷结构保持了相对稳定;所有试卷在充分考虑“基础性”的同时,注意试题的创新和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既体现了基础性、发展性、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又很好地反映了水平性考试和选拔性考试“两考合一”的特点,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时,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合格新生。
第三,题型设计灵活多样,有选择、判断、读图析图、诊断、改错、材料解析、问题探究、实践活动等,将新课程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融为一体。
2.试题在命制形式上,形式灵活多样,情景交融。
第一,试题所有答题词,不再仅仅局限于原因、经过、特点、结果、影响、意义等常用词汇,而注意将其具体化、多样化、情景化。如变化、情况如何、政策、措施、事例、异同、地位、效果、认识、展望、感想、证据、功绩等等。
第二,试题选材多样,图文并茂,版式活泼。
所有市(州)的试卷,都在题目材料的选择上下了一定的功夫。所选材料来源广泛,文字材料方面有正史、文献、诗歌、数据表、名家言论、新闻报道、考古材料、契约、历史教材、乡间民谣等等;图片方面有历史地图、文物古迹照片、历史漫画、新闻图片、人物画像或照片等。全省不仅有5个市(州)设有传统的读图识图或填图题,而且所有市(州)都注意将历史图片融入到其它题型之中。不少试题构思巧妙,寓意深刻,提供了广阔的联想空间。
3.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地方特色,很好地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第一,一些试卷通过设计“温馨提示”等提醒和鼓励学生,增强了试卷的亲和力。
岳阳卷设计的温馨提示说:“亲爱的同学,展示你学习历史成果的时机到了,请扬起自信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在轻松作答前,请注意以下事项。祝答题顺利。
(1)本学科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量90分钟。
(2)先把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后再作答。
(3)为了节省时间,大家没有必要题题都查阅资料,要相信自己。还注意分配好时间,不要只顾了前面的选择题而耽搁了后面的非选择题。”
湘潭卷在卷尾提示说:“亲爱的同学:做完了吗?请再仔细检查一下。祝你考出最佳成绩!”
第二,一些试卷通过设计“导语”或选择生活化的材料,进一步贴近学生生活,增强了试卷与学生的亲和力。
如娄底卷第26题“导语”——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逐步的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请回答……
张家界卷第36题——西安是一座享誉世界的历史名城。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业非常发达。“五一”黄金周期间,历史老师组织我们部分学生到西安旅游。一路上,导游给我们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解,在游览完秦始皇陵兵马俑后,导游说在西安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翻身不忘共产党,致富不忘秦始皇”。针对这一说法,返校后,老师组织我们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重点讨论两个问题:
①“翻身不忘共产党,致富不忘秦始皇”这一说法对吗?为什么?请简述你的理由。
②应该怎样评价秦始皇——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如果你认为秦始皇功大于过,请至少说出三条功两条过;若你认为过大于功,请至少说出三条过两条功。
再如永州卷的一道“改错题”——魏翰游同学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国际会议的文章,其中写道:
1938年9月,德、意、英、日四国首脑在德国慕尼黑签署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把洛林等地割让给德国,史称慕尼黑阴谋,该阴谋将西方的新经济政策推向顶峰。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决定成立国际联盟,美国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魏翰游同学想请你当回小评论员,指出网上文章中的错误并予以更正。
第三,除怀化以外,所有试卷不仅考查了湖南地方文化常识,而且设计有了不少贴近学生生活、富有乡土气息的试题。
长沙卷第39题:在湖南省博物馆举行的“国家宝藏”展览中,右图所示的这件文物特别显眼,被陈列在正厅专用的展台上。请你按下列格式完成一个讲解提纲:
①这件文物产生于什么时期?
②这件文物用什么材料制成?
③这件文物的造型是以什么动物的形象为主?
④你认为这种形象有何寓意?
⑤为什么博物馆要为这件文物设一专用展台?
邵阳卷第10题:邵阳市火车站站前广场之所以命名为“魏源广场”,是因为魏源
①是邵阳人的骄傲,激励着家乡人民不断进取
②其著作《海国图志》影响深远
③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④被誉为“再造民国第一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永州卷第6题:永州市境内民族众多,各民族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瑶族是永州市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国家在永州江华建立了瑶族自治县。瑶族最隆重的节日是
A.架桥节 B.四月八 C.姑娘节 D.盘王节
湘潭卷第50题:湘潭人杰地灵,涌现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在中国现代史范围内举出三位,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历史贡献。
4.联系现实,关注时政热点,具有很强的时代感。
第一,由于台湾陈水扁之流不断推行“台独”,国家统一成为中华民族关注的重大问题。因此,今年不少试卷关注了这了这一时政热点。
张家界卷第5题:“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当归我。”材料中的“余”具体指我国历史上的哪位民族英雄?
A.郑成功 B.林则徐 C.左宗堂 D.邓世昌
永州卷第26题:第六十届世界卫生大会2007年5月14日在日内瓦万国宫开幕当天,再度拒绝了极少数国家提出的台湾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的涉台提案。这是世界卫生大会连续第十一次拒绝涉台提案。
请回答: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请问清朝前期疆域东南到什么地方?
(2)历史上有哪些国家曾经侵占并统治过台湾?我国又是如何收回台湾的?
(3)世界卫生大会11次否决涉台提案,主要说明了什么?
(4)你认为实现祖国统一有哪些有利条件?
第二,2007年是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在国际关系上,近年来日本军国主义不断否认侵华史实,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也激起热爱和平的世界人民的不满。这一现实热点问题,也在今年试卷中得到了很好的反映。
岳阳卷第33题: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两国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
——《卢沟桥歌》
材料二:“甸安河,甸安河,日军来了惨遭祸,几万同胞遭害,尸体挤得个挨个,五里长河成血海,野狗无桥可通过。”
——流传湖南南县的一首民谣
材料三:1945年8月21日,重庆《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指出:“半个世纪的愤怒,五十年的屈辱,在今天这一天宣泄清洗了。八年间的死亡流徙,苦难艰辛,在这一天获得报酬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卢沟桥歌》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有何重大影响?
(2)材料二中的“民谣”描述日军在南县制造了什么惨案?请你另举一例抗战期间日军在湖南的暴行。
(3)依据材料三,“五十年”前中日两国之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给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4)材料三中的“这一天”,在湖南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为什么说在“这一天”,中国人民“宣泄清洗”了“愤怒”和“屈辱”?
常德卷第41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面是20世纪30年代流行的一首歌:《毕业歌》,田汉词,聂耳曲。
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救亡,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我们是要选择战?还是降?我们要作主人拼死疆场!我们不愿作奴隶而青云直上!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栋梁;我们今天是弦歌在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巨浪!巨浪!不断地增涨!同学们!同学们!快拿出力量,担负起天下的救亡。
材料二:党的策略路线是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击当前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
——1935年12月25日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决定
材料三: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
——1936年9月1日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决定
请回答:
(1)说一说《毕业歌》产生的历史背景。它表达了青年学生怎样的抱负?
(2)材料二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既要抗日,又要反蒋?
(3)材料三,中国共产党认为把蒋介石与日本帝国主义同等看待是错误的,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5.试题设计富有创意,开放题比例较大。
本次考试中,富有创意的原创试题比往年明显增加,不少试题富有创意,开放灵活,深入考查了学生的潜能。既体现了历史新课程理念,较好地实现了对历史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考查;又较好地落实了初中历史毕业考试的选拔功能。从整体上看,各市(州)历史试题,原创题的比例一般在50%以上,并且情境新颖、角度较好。
邵阳卷第24题:综合探究。……
一位19世纪中后期到过英国的法国史学家曾经这样描述当时所见所闻: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为时尚。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正喷发出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一间接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排放的污水,已经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河岸上,一大群肮脏的孩子正呼吸着恶劣的空气。
(6)这位法国史学家的描述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你对如今的社会环境有类似于这位史学家的感受吗?结合你家乡的实际情况加以说明。
郴州卷第32题:今年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爆发70周年,某校八年级同学准备举行一次座谈会。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任务:
①为座谈会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②告诉同学们获取相关资料的三种途径。
③举出抗战期间发生的两个重大事件,并对其中一件事谈谈你的认识。
永州卷第27题: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神州中学的朱思源老师开展了以感受中央电视台《永远的丰碑》为主题的历史课外活动,使学生深受教育。同学们普遍认为,为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争取民族独立自由的先进中国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我们心中不朽的丰碑。
请回答:
(1)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先进知识分子,分别开展了什么重大活动?
(2)列举林则徐、左宗堂、李宗仁、彭德怀在中国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方面的典型事例各举一例。
(3)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艰难岁月,青年学生往往站在时代的前列,五四运动就是最好的例证。作为跨世纪的中学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哪些精神?
衡阳卷第51题:今年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0周年,班上准备举办纪念抗战的主题展览活动。请你参与这一活动,完成下列要求。
(1)你将通过哪些途径去搜集有关资料?
(2)展览栏目有日军暴行、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等,请你按栏目要求各提供一个重大事例。
(3)请你在参观展览的留言簿上,写下感受最深的一句话。
6.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于历史知识与能力考查之中。
上面所列的一些典型试题中,一些试题已经体现了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于历史知识与能力考查之中。现再举一例:
湘西卷42题:2003年,巴比伦悠久的文物古迹在美国对伊拉克战争中遭受严重破坏。据统计,人类历史一共出现过21种文明,但其中14种已经绝迹,6种正在衰亡。在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文明古国如果不为明天做好充分准备,就会为现代文明所抛弃。
(1)请列举了人类历史上曾出现的四大文明古国。
(2)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炎黄子孙,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做?(可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外交等方面进行阐述)
(三)主要不足之处
1.少数试卷在“量”的方面偏大了一些。具体表现:一是题量大。有一市的试卷多达64个小题,每小题的分值很少,而提供的答案却较多,给学生思维空间很少。如有一市试卷的第49题的第(2)问参考答案为“意义:打破门第限制,为一般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有利于朝廷选拔和笼络人才,提高行政效率,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对后世和西方的文官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本题的答案仅为1分。虽然说明“答出其中一点或其他言之成理的给本问满分1分”,但作为学生势必要对本问题进行多角度的综合思维,并做出解答。二是阅读量大。题量大必然会导致阅读量大,有一市的试卷仅客观性试题就密密麻麻地占了三个版面,另三个版面的主观题也多达千余字。
2.有些试卷材料题的材料选取不当,一些材料题的材料没有标注出处。有一市试卷中的第47题,材料一中的整个材料就“摘自某中学生的历史作业”。一般来说,材料题的材料应选自于文献、专家讲话和公开出版的书籍。有几个市的试卷所引材料没有标注其出处,不合命题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考生对材料的时空和属性的定位。
3.个别试题存在偏难的现象,对历史知识体系要求和思维能力要求过高,超过了《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
如某市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
中国在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也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结合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简要说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2)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有些什么体现?对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3)依据当时的中国国情,你认为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本题难度是很大的,题中的中国近代化问题、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原因问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不仅概念难以理解,而且试题涉及的知识相当广,要说清这些问题绝非易事。
4.个别试题命制不严谨,有些历史情境的创设有画蛇添足之嫌。
如某市试卷第5题: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汉人聊天。张三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李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五说:“我家现住在东交民巷。”赵六说:“我见过‘公车上书’”。他们中谁在说谎:
A.张三 B.李四 C.王五 D.赵六。
本题命题者的本意是考查《辛丑条约》签订后,1902年东交民巷已成为外国侵略者的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答案自然是“王五”。但从逻辑上推论,你也不能断定张三、李四、赵六没有说谎。
再如有一市试卷第20题:右图所反映的美苏关系的特征是(图片略)
A.美苏争霸 B.美苏共同发展
C.美苏关系非常友好 D.美苏共同抗击法西斯的侵略
本题提供了两幅图,根据题意,“有关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反映了“美苏争霸”的特征。但“戈尔巴乔夫和里根”图则与这一特征无关,甚至有些相反。
5.个别题的参考答案欠全面。
如某市试卷第28题第(3)问“罗斯福受命于危难之际,于1933年出任美国总统。简述他实施的新政对美国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的深远影响。”其参考答案为“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加。”罗斯福新政对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影响,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防止法西斯在美国上台,巩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但参考答案没有涉及。
又如一市的试卷第51题第(2)问“展览栏目有日军暴行、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等,请你按栏目要求各提供一个重大事例。”其答案为“日军暴行: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常德细菌战、石井部队(或七三一部队或细菌战)、厂窖惨案等。”其中“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不妥。
6.某些试卷的版面设计欠佳,如版面文字密度太大,花样太多,试题段落不规范等。这些问题,容易导致学生视觉疲劳,产生审题或作答失误。有些试卷的少数插图模糊不清,使学生很难以辨析。
三、对改进初中毕业历史学业考试的建议
1.《历史课程标准》和《湖南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标准•历史》,是湖南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的命题依据,必须坚决全面贯彻执行。各市(州)命制的历史试卷,在宏观上必须严格执行上述“标准”,微观上必须全面体现历史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并突出其基础性、发展性、科学性和人文性特点。
2.全面科学地把握初中历史毕业学业考试“两考合一”的特性。试卷的命制,必须以水平性考试为主,以选拔性考试为辅。要严格注意初中历史毕业学业考试与高考历史的命题差别,初中历史毕业学业考试必须有利于初中历史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利于更好地全面落实《历史课程标准》,促进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命题还应考虑各市(州)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历史教育教学的实际状况,要在追求创新和能力立意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试题难度,使更多学生的学业成绩达到合格水平。
3.加强对开卷考试的研究。“开卷有益”,但不等于“送分”。如果开卷考试的试题答案,能在教材和试卷材料上不需要任何思考就能找到,那么势必会失去考试的意义。考生成绩的好坏,未与教学质量之间构成必然关系,而主要取决于他们翻阅教材、资料和书写的速度。这既不符合选拔性考试的要求,也不符合水平性考试的要求。开卷考试试题的命制,与闭卷考试相比,更需要注意创新和能力立意,历史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同样需要全面落实。
4.在试题的情景创新方面,要注意情景创新与题意的紧密结合,浑然一体。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试题的选材与设问,都要力避单调和枯燥,尽量灵活多样,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与智能基础;但也不要生搬硬套,画蛇添足,为情境而情境,为创新而创新。同时,命题强调创设问题新情境,强调能力立意,是以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和多数学生实际水平为前提的,如果忽视了这一点,那就会走向歧途。
5.认真研究历史开放性试题的命题方法和规律,加强开放性试题“形”与“质”的有机结合。历史开放性命题,一是要注意克服千篇一律式的“认识”、“启示”、“感想”之类的试题,实现试题的多样化。真正有质量的开放性试题,应是引导考生运用不同的史实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分析同一历史问题,形成考生自己言之有理、依之有据、富有个性的分析或结论。二是开放性问题在设计上,应以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思维能力的考查不能以牺牲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代价。三是一套试卷开放性试题不能过多,分值不能过大。四是要注意制定科学的开放性试题评分标准。既要考虑答案的形式,又要考虑答案的准确性,尽量做出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角度全面、便于操作的参考答案。
6.加强对试卷答案的研究。试卷命制后一定要加强答案的研究,具体来说,一是试卷命制后,命题者要仔细检验答案的正确性;有条件的地方最好请非命题者闭卷做一做试卷,检验试题和答案的科学性。客观试题的答案必须是唯一的,主观试题的答案应尽量考虑各种答案的可能性。二是试卷各题的答案分值分配要合理,所给分值应与试题的难度、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答案的要点数量成正比。三是主观试题特别是开放性试题,答案可以多样化,但某一角度的答案表述不能含糊其词,一定要清晰严谨。
7.合理设计试卷结构与版面。具体来说,一是主、客观题的比例要合理,通常客观性试题所占分值以不超过40%为宜。二是主观题在题型设计上应做到多样化,不要将其简单定型为材料题和问答题。三是合理控制试卷长度,题量和阅读量不能太大,应让学生有比较充分的时间思考和做答。四是版面设计要美观大方,不要太繁、太密,要便于学生读题和答题。五是所用插图要清晰,让学生能从中顺利读出相关信息。
附:
2007年各市(州)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历史试卷分析统计表
市 州 题数 形式 题型分布(分值) 知识分布(%) 难度
系数 合格率
% 非选
择题
分数
单选 填空 填图
析图 填表 宣传
家乡 对号
入座 判断
正误 改错 实践活动 诊断 材料
解析 综合探究 问答 中国 世界 常识
长沙市 17 开 20 10 10 10 20 30 55 35 10 0.79 92 80
株洲市 35 闭 40 10 30 10 10 55 35 10 0.63 60.29 60
湘潭市 50 开 30 10 10 20 30 58 32 10 0.68 78 70
衡阳市 51 闭 40 18 6 5 5 10 16 55 35 10 0.74 81 60
邵阳市 20 闭 40 40 20 56 34 10 0.81 81.5 60
郴州市 33 闭 40 16 22 22 55 35 10 0.87 94 60
岳阳市 36 开 30 22 48 55 35 10 0.748 86.7 70
益阳市 26 闭 40 25 35 52 38 10 0.72 80 60
常德市 45 开 30 10 20 40 54 36 10 0.65 89.7 70
湘西州 42 闭 40 10 4 6 10 10 20 54 36 10 0.85 63.92 60
张家界 38 闭 40 10 8 16 26 55 35 10 0.70 69 60
永州市 28 闭 40 15 15 30 55 39 6 0.802 91.7 60
娄底市 26 闭 40 40 20 55 37 8 60
怀化市 40 闭 40 5 10 10 10 25 60 40 0.75 86.1 60
注:1、各市州试题满分均为100分;
2、难度、合格率来源于各市州提供的试卷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