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招生考试网 >> 中考会考网 >> 全国中考会考 >> 湖南中会考 >> 文章正文
 
2009年湖南省中考化学考试标准大纲
整理自:湖南省教育厅 2009-1-24 9:10:24

2009年湖南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标准

 

    

 

一、考试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化学学业考试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以下简称《化学课程标准》)进行的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科的终结性考试。考试要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中学化学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初中毕业化学学业考试应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业考试的试题应注重与学生社会实践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是在具体化学问题情境中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和把握运用规律的能力,积极引导初中化学教学朝着全面落实化学课程标准所设定的目标、整体提高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方向推进,杜绝偏题、怪题。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试范围

《化学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所要求的内容。即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部分。

(二)内容和要求

初中毕业化学学业考试应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考查化学课程中基本的、核心的内容,并注意学科内各部分内容的合理分布。

为了便于考查,我们将认知性学习目标的内容按考试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依次用ABC表示):即知道、了解、理解,一般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各层次的含义分别为:

知道(包括记住、说出、列举、找到等):对学习过的化学基础知识内容能记忆和再认。记住有关的化学概念、定律、原理的描述;化学用语的意义和表达形式;有关物质的俗称、性质、制法、用途;图形、符号的意义;常用仪器的名称、性能和用途;化学反应的现象等。即知道是什么

了解(包括认识、看懂、识别、能表示等):对所学的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即知道为什么

理解(包括解释、说明、区分、判断等):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计算和论证一些具体的化学问题。即能够运用

按照考试要求,对于技能性学习目标中的初步学习初步学会分别纳入到BC两个层次。

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应以《化学课程标准》中所设定的基本要求为依据,选择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设置情境,考查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运用知识的水平和各种能力,避免将科学探究分解为生搬硬套的知识和按部就班的程序进行考查的倾向。实验能力作为进行科学探究所需的重要能力,在化学学业考试中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实验能力既包括实验操作能力,也包括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仪器药品的选用、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结论的形成与判断等方面的能力。

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考查,应以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将其与考查学生实际问题的情境融合起来,渗透在学生认知水平和技能水平的考查中落实。

化学实验操作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关化学实验操作考查的内容与形式,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自行安排。

                          

 

考试内容和要求

 

 

    内 容

 

 

 

 

 

 

科学探究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1.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A

2.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B

3.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B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1.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B

2.能用书面方式比较明确地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

B

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1.会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C

2.会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

B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C

4.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C

5.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B

6.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O2CO2)

B

 

 

 

 

 

 

 

 

 

 

 

身边的化学物质

 

 

地球周围的空气

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A

2.知道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B

 

 

水与常见的溶液

1.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等的区别。

B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B

3.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A

4.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涵义。

B

5.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C

6.了解结晶现象。

B

7.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A

8.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B

金属与金属矿物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B

2.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B

3.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B

4.了解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B

5.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A

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

1.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

B

2.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

C

3.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C

4.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A

5.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B

6.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

A

7.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认识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A

 

物质构成的奥秘

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1.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B

2.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

C

3.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B

微粒构成物质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A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B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

A

4.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B

认识化学元素

1.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B

2.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A

3.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A

4.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A

物质组成的表示

1.能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A

2.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C

3.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C

4.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

B

 

 

 

物质的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1.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C

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

B

3.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B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1.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并能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C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C

3.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B

质量守恒定律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C

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C

3.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B

 

 

 

 

 

化学与社会发展

 

 

 

 

 

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1.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B

2.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B

3.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形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B

4.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B

5.知道石油是由沸点不同的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石油液化气、汽油、煤油等都是石油加工的产物。

B

6.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B

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1.知道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A

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 的影响。

B

3.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B

 

 

化学物质与健康

1.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B

2.了解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糖、淀粉、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

B

3.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有损人体健康,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

B

4.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

B

 

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1.认识"三废"(废水、废气和废渣)处理的必要性以及处理的一般原则。

B

2.了解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B

3.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B

4.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B

 

三、 试卷结构

 

1.难度结构:

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的比例为 71.51.5 ,整卷难度值为0.75左右。

2.内容结构:全卷知识覆盖面达80%以上。其中:科学探究约20%(渗透到其他四个主题中进行考查)、身边的化学物质约30%、物质构成的奥秘约20%、物质的化学变化约20%、化学与社会发展约10%。

3.基本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要求在上述适当题型中设置一定分值的开放性试题。

 [湖南中会考]2009年湖南省中考化学考试试卷模拟及答案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教育部2009年学科评估高校排名结果
    ·2003~2009年广西区大学前4名排行榜
    ·2003~2009广东省大学前10名排行榜
    ·2003~2009福建省大学前4名排行榜
    ·2003~2009年北京市大学前20名排行榜
    ·2003~2009年安徽省大学前8名排行榜
    ·2003~2009甘肃省大学前3名
    ·2003~2009贵州省大学前3名
    ·2003~2009河北省大学前8名
    ·2003~2009河南省大学前8名
    ·2003~2008黑龙江省大学前8名排行榜
    ·2003~2009年湖北省大学前10名排行榜
    ·2003~2009年山西省大学排行前5名
    ·2003~2009浙江省大学前7名
    ·2003~2008湖南省大学前6名
    ·2003~2009吉林省大学前8名
    ·2003~2009江苏省大学前13名
    ·2003~2009江西省大学前5名
    ·2003~2009辽宁省大学前12名
    ·2003~2009内蒙古区大学前3名
    ·2003~2009山东省大学前12名
    ·2003~2009陕西省大学前10名
    ·2003~2009上海市大学前10名
    ·2003~2009四川省大学前8名
    ·2003~2009天津市大学前6名
    ·2003~2009新疆区大学前3名
    ·2003~2009云南省大学前4名
    ·2003~2009重庆市大学前5名
    ·2009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前20强
    ·2009年中国一般大学排行榜前30强
    ·2009年中国重点大学排行榜
    ·2009年中国一流大学名单榜单对比
    ·本科专业目录
    ·2009年有资格进行自主招生的高校名单
    ·008年度同意撤销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名单
    ·008年度需评估的高等学校医学类专科专业名
    ·008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
    ·008年度经教育部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医
    ·008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教育部不同意增设的第二学士学位专
    ·008年度教育部同意增设的第二学士学位专业
    ·2008年中国高校代表性富豪校友名单
    ·2008年中国富豪就读高校地区分布情况
    ·2008中国高校富豪校友排行榜
    ·1999-2008年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
    ·2009年中国研究型大学创新环境排名名单
    ·中国37所研究型大学名单及地域分布
    ·2009年中国一流大学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