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沈阳市中考报名第一天,各初中组织应届毕业生集体填写报名信息,为适应学籍管理工作需要,今年的报名信息卡做了小调整。首席记者 王迪 实习生 夏铭阳 摄
“媺”(měi)、“皛(xiǎo)”、“婳”(huà)这几个都是中国汉字,但放在人名里就可能惹来麻烦。
昨日是沈阳市中考报名第一天,往届毕业生及在外地就读的应届毕业生到户口所在地的区、县(市)招考办单独报名,而各初中学校也开始组织应届毕业生集体填写报名信息,但一些考生却因为找不到与自己名字相匹配的信息编码犯了愁。
信息卡变了:名字空格增到4个
今年的考生报名信息卡有了小变化,“考生姓名”信息填涂部分,填写汉字姓名的空格从3个变成了4个。沈阳市招考办介绍,这个小变化是根据近些年来考生4字姓名的人数逐年增多的情况做出的调整。
但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有一些学生还有5个字的名字,招考部门表示,这是极特殊情况,可能还存在更多字数的名字,但信息卡留出那么多空格不是很实际。对于超出4个字的姓名,考生只需要填写前四个字的信息即可。
此外,今年的信息卡还增加了“考生籍贯”、“身份证号”两个信息填涂区域,以前的“联系方式”也细化为“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两个区域,招考部门表示,这是为了下一步普通高中学籍管理工作的需要增加的。
沈阳市第七中学教务处主任王浩介绍,目前全校870余名学生已经完成报名信息卡的填涂,但这其中找不到与自己名字中某个汉字相匹配的编码的有近20人。“现代人文化水平高,思维比较活跃,有的年轻父母给孩子起名字时总想与众不同,名字中带有不常见汉字或者超过3个字的越来越普遍”。
统计信息显示,中国汉字的总数已经超过了8万,其中常用的约3500个。而考生在填涂报名信息卡时需要在《国家标准信息交换汉字编码》上查找与自己名字相匹配的编码,以便招考部门采集考生信息。在这套编码中,每个汉字对应一个4位数字的编码,“4位的数字大约能编成1万个编码,还是满足不了中国这么多汉字的匹配需要的”。
下一步,学校会将报名信息卡统一拿到各区招考办进行信息录入,工作人员会利用电脑输入法本身的字库重新寻找与考生身份证姓名相匹配的汉字录入信息,如果仍然找不到与考生姓名一致的汉字,就只能用字形相近的同音字代替,附加说明后,移交到学籍管理部门。
家长:为啥字库不能更新?
孩子起名追求个性化,没啥错,但教育部门建议,年轻的父母在给孩子起名字时应尽量少用生僻字,同时避免给孩子起较长的名字,以免在孩子长大后进行各项信息录入时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而家长则表示,希望信息采集工作能够更加人性化,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和人们个性化的需求,“信息字库为啥就不能升级,多增加些汉字呢?字库应该每年更新。”
记者 徐月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