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泉州市教育局出台了《2009年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对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物理、化学、历史等中考7门学科(不含地理、生物)的命题原则、考试范围及试卷形式和结构作了详细说明。
与去年相比,今年中考考试难易度仍为8∶1∶1。语文科的课外阅读分值增加,英语出现综合填空新题型,数学今年仍设附加题,其他各科在题型、分值、知识点上也各有所调整。对此,一线老师建议考生要扎实基础,分层次复习。
【语文】 课外阅读比重加大
试卷结构:闭卷考试,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语言主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约占总分值20%;现代文阅读45分,约占总分值30%,其中课内外阅读材料比例为20:80;文言文阅读15分,约占总分值10%;作文60分,约占总分值40%。
命题变化:现代文阅读,课内外阅读材料比例由去年的3:7变为今年的2:8,课外阅读材料增加至36分左右,分值比重较去年提升。显然,今年中考语文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考查由课内进一步延升至课外,广大考生要注意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复习建议:目前各校都已进入中考第一轮总复习,立足基础,扎实基本功仍是考生当下首抓的重点。
复习时,考生可按内容板块进行系统复习。比如,文言文阅读、古诗文默写,按知识体系进行必要的朗读、背诵和理解。课外必读的名著,可按照重要的人物、重要的情节、感悟等线索进行整理。这三块内容,是考生应拿到的“必得分”。
现代文阅读,今年考查力度加大,考生在复习时要注意阅读时文,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比如《读者》杂志刊载的文章等。
作文方面,考生要注意写作素材的积累,一些好的词句、文段可按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等分门别类收集;另外要注意写作时文体的规范性和一致性,避免写出议论与记叙混杂的“四不像”文体。掌握各类文体的特点,并在写作技巧上下工夫。比如,记叙文重在叙,学生写作可以生动的描写、细节描写丰富文章;议论文重在议,学生写作时首先要明确观点,采用有说服力的论据,多运用正反论证等技巧使文章显得有说服力。
(杨建设 泉州外国语中学初三语文备课组组长)
【英语】 综合填空亮相中考
试卷结构:试卷包括听力(20%)、笔试(80%)两部分。
第I卷分为四大部分:听力部分30分、选择填空20分、口语应用15分、阅读理解40分;第II卷分为两大部分:语言知识与运用30分,书面表达15分。
特别提醒:试卷面向学习困难生设置难度较低的附加题(10分),如果考生全卷得分低于90分及格线,则附加题得分将计入全卷总分,但计入后全卷总分最多不超过90分;如果考生全卷得分已经达到或超过90分,则附加题得分不计入总分。
命题变化:第II卷语言知识运用部分今年新增设了“综合与填空”题。该题要求学生根据短文大意和语境选择方框内的单词,并用正确的形式填入空白处,这就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的衔接、搭配综合考虑单词的时态、语态变化。虽然该题只有5分,但学生得分难度加大。
复习建议:从例年考试来看,中考英语的听力、阅读和作文是考生的三大失分点。
听力30道题中,大多数题目能一目了然得出答案,经过思考、排除“陷阱”得分答案的听力题一般不超过3题,基础较好学生一般能得25分左右。在复习时,还需坚持多听多练,培养语感。
阅读方面,想要提高离不开基本的“背诵+记忆”。一是多读课文,培养语感;二是每个单元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如基本句型、语法、语组的搭配等应理解熟记于心。写作方面,今年只设大作文,要求考生用英语写一篇词数达80个左右的简单短文,分值为15分。要想写得出彩,考生在平时还应多读范文,积累一些优美的语句,最好能够每天精选1~2篇范文熟读背诵。
(李冬梅 泉州外国语中学初三英语备课组组长)
【思想品德】 选择题占半壁江山
考试内容:包括“成长中的我”(约占15%)、“我与他人的关系”(约占25%)、“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约占40%);2008年至2009年度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约占20%)。
试卷结构:考试形式采用开卷笔试,试题分为选择题(占50%)和非选择题(占50%)两大类;考试时考生可携带课本和《时事》等相关资料进场。
命题变化:相比去年,今年考试内容有所增加,对学生的能力目标要求也增加不少。如内容上新增“与人为善”、“了解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作用”、“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能力目标方面要求学生学会“磨炼意志”、“换位思考”、“欣赏和赞美他人”、“关注社会发展问题”等。值得注意的是,新增部分体现出与当下时事政治发展紧密联系的趋势。
另外,今年例题示例里连续出现3道辨析题(示例非选择题部分第5、6、7题),这点应引起一线老师重视。由于该类题型对学生逻辑思维、语言组织能力要求较高,近几年不曾出现在中考考试中,今年在《考试说明》例题中“接连亮相”,科任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熟悉此类题型的解答技巧。
复习建议:熟悉课本,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提高选择题得分率。作为基础题,选择题在中考其他学科所占比例不大,但《思想品德》科的选择题分值占学科总分“半壁江山”,选择题的得分率将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学科等级成绩。眼下中考复习进入第一轮基础复习阶段,考生应在老师的带领下花一定时间熟悉课本知识。
时政方面,可结合《考试说明》及《2009年中考思想品德学科复习指南》要求进行热点筛选,一些重大时政热点,如奥运精神、航天精神、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应对金融危机、两会等,应引起考生重视。
(戴荣昆 泉州外国语中学初三思想品德备课组组长 杜增产 泉州外国语中学初三思想品德备课组)
【历史】 辨析题量缩减
考试内容:中国历史(含乡土历史)、世界历史。其中,中国历史的知识内容比例为60%,世界历史约40%。
试卷结构:考试采用开卷笔试,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题型设置上,选择题40分,20小题;辨析题18分,2~3小题;材料解析题:22分,2题;综合题,20分,2题。
命题变化:和去年相比,今年历史学科部分知识点的学习要求层次下调,仅从理解层次降为识记层次的知识点就有7处;另外,辨析题的题量有所调整,往年历史学科辨析题一般为4题,题量较多,今年调整为2~3题。
复习建议:历史学科虽然采用开卷考试,但学科知识点多,6本教材的复习量对考生来说,负担还是比较大的。科任老师应依据《考试说明》要求,帮助学生整理线索、建立学科知识结构。在课堂复习可通过记要点、记关键词等方式指导学生学会当堂复习、当堂记忆,在课堂上就掌握当天的复习内容。
考生要熟悉基本的历史事件、人物,对于识记类知识点,考生即使达不到背诵程度,也应熟知其在课本中的出处,避免在作答时出现遇到题目不知从何下手的无谓失分。
(泉州外国语中学初三历史备课组)
【数学】 跨学科试题可能出现
试卷结构:分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三种题型的占分比例约为:选择题约6小题,占16%,填空题约12小题,占24%,解答题约10小题,占60%。试卷还面向学习困难生设置难度较低的附加题(共10分)。
命题变化:从总体上看,今年
中考数学科目的考点范围与去年相比没什么太大的变化,在题型设置方面,前面25题应该与去年差不多,最后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课题学习方面的内容,前几年一直说要考,但基本没有考,去年稍微有所涉及,预计今年的试卷在这方面会有比较多的体现,这就要求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获取和积累经验。
根据考试说明分析,今年有几个地方要特别注意:一个是韦达定理,一个是反证法,另外一个是二次函数。尤其是二次函数中的数形结合题,要求解题和答题时联系紧密,但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时常常不到位,甚至把二者脱离,这就容易出现失分。
另外还可能出现新题型,即把数学科目的知识点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把几个知识点放在一起,这样的题型中会出现多个条件,每一个条件都不是多余的,学生在审题时一定要认真仔细,不放过任何一个条件。做题时,抓住题目的主要骨干,不仅要从条件推出结论,也应学会从结论反推回来的逆向思维能力,从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复习建议:目前学生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审题不清楚,二是答题不完整。在审题时,不少学生经常是稍微看一下就觉得似曾相识,匆忙落笔,事实上题目的意思并没有完全理解,导致最后分数不高,最好的办法是先审清楚题目要考的哪个或哪几个知识点,然后从那几个知识点去作答。如选择题不要求过程,看清题意后,可以用代入法、排除法等去作答。
在答题方面,不少学生常常表述不完整,说理也不够清晰明了,对那些想得高分的学生来说,这方面应该加强,平时多看看标准答案,分步骤答题。
(陈晓娣 城东中学初三年段数学备课组组长)
【化学】 重视实验与探究
试卷难度:全卷难度值约0.80。容易题,难度值在0.7以上,约80%(80分);稍难题,难度值0.5~0.7,约10%(10分);较难题,难度值0.3~0.5,约10%(10分)。
试卷结构:选择题(单选)约占30%(约30分),填空与简答题约占28%(约28分),实验与探究题约占32%(约32分),计算题约占12%(约10分)。
命题变化:今年仍然比较重视实验与探究方面的内容,这是学生比较薄弱的地方,也是他们的成绩能否上A等的重要因素。探究性实验、实验方案的设计与改造、实验过程的分析与评价,平时应有意识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从化学科的五大模块来分析,其中“物质构成的奥秘”中的化学用语部分依然是一大难点,对各种化学符号的认识,常见物质化学式的书写,方程式的书写都是学生常错的题型。
“物质的化学变化”主要是方程式的考查,一般有5~6题,有的是课本要求的,有的是根据提示来书写的。平时还是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特别是质量守恒定律要求较高,尤其要注意。
“化学与社会发展”题量不多,难度也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的了解程度,如给一种食品的配方,要求学生识别其成分,跟我们的生活实际有关,比较有趣也是学生比较喜欢做的题目。另外,问答题一般也会出现在这部分。
“探究与实验”有几个热点应注意:一是常见气体的制取;二是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三是二种常见碱的变质;四是几种常见物质的检验。
复习建议:学生最大的问题还是在化学用语方面,基本物质的化学式和方程式经常会写错,有些老师会通过课堂小测试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记住这些化学式,学生也可以自己互相测试。其实写化学式和方程式是一种习惯,平时应多注意习惯的培养、加强练习,慢慢就能够熟练掌握了。
对于物质的检验和物质的除杂,不少学生还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能力比较欠缺,平时应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有助于理解;对于探究与实验,我们可以针对几个热点问题,多出一些针对性强的题目,加强练习。
(黄凯 城东中学初三年段化学备课组组长)
【物理】 容易题目占80%
试卷难度:易、中、难所占的比例为8:1:1,难度值约为0.8。
试卷结构:题量在30~35道小题,填空题约10%,选择题约40%,简答题约4%,实验探究题约28%,计算题约18%。
命题变化:今年中考物理的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与近几年的考点基本一致,考查的范围及深度也差不多,考查内容按照标准分为A、B、C、D四个层次,其中A是了解和认识所列知识的内容,B是理解所列知识的内容,C是要求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D是经历实验探究。题分比例同去年相比有微小的改变,其中选择题有所增加,填空题、计算题有所减小。
力学部分:注意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速度的简单计算、惯性、密度、压强、机械功、功率、机械效率。小心单位换算,一个小小的换算不过关就会导致整题的失误,如面积、体积的单位换算将直接影响到压强、密度、浮力等方面的计算。
信息、材料和能量部分:说起来简单,但实际内容很多,考试时一般会结合热点问题、最新的科技成果来出题,这也要求学生了解时下的热点,当然一般题目不会难,着陆点比较低。
由于容易题占80%,其他考试内容更不能忽视,多注意各考试要点的落实,实验题题分较大,物理实验是学物理的基础,应多注意课本中的演示及分组实验。
复习建议:学生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物理规律与公式的应用,应进行适当的系统梳理;在知识的运用上,很多题型都是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而不少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了解不多,导致本来通过联系实际很容易解决的问题,变得很难理解。这一点希望学生多接触生活,多从身边的生活常识中了解物理。
相信结合中考指南、考试说明和课本,依据课标要求,抓好基础知识的落实,这样就能顺利通过考试,尤其是到后期,不提倡去钻那10%的难题,避免浪费有限的时间。
(林建声 泉州市丰泽区校际物理教研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