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考作文题
2014年温州中考作文题给出了大致这么一段材料:
乡村之于城市,是另一个地方;社区之于校园,是另一个地方。远方对于眼下,未来对于当下,书中世界对于现实生活。凝视我们的生活,遥望……我们思潮涌动,我们好奇神往。那么,走,到另一个地方,这是内心的召唤,这是精神的指引。
要求考生以《走,到另一个地方去》为题写一篇文章。
☉商报记者 周大正 董吉妮
如高考作文题一样,昨日2014年温州中考第一天,分值最高的中考作文题《走,到另一个地方去》一经公布,旋即成为关注的焦点。
考生说
感觉还是有东西写,拿高分不容易
温州21中何同学:今年的语文卷阅读题好难,模考中都没接触过,我感觉这里失分会比较严重。今年的作文还好,感觉还是有东西写,拿高分不容易。我理解的另一个地方,是大学校园,我想跨过高中,直接上大学,在大学里没有残酷的升学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鹿城区实验中学郑同学:语文卷总体还好,阅读题相对难了点。作文我写成散文了,不知道会不会拿低分,不过按要求写满600字就可以拿30分,我是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有感而发写城市的喧嚣和残酷,对乡村的渴望以及远离现实的感想。如果评卷老师喜欢的话,或许能拿高分。
老师说
吴积兴(高级教师 省教坛新秀) 特意强调思维和思想
省教坛新秀)
特意强调思维和思想
看到这个题目,许多人感觉,这个题目似曾相识,从2010年的《做一个行者》,到2012年的《向前走》,再到今年的《走,到另一个地方去》。好像都是与“行走”有关,一直在“走啊走”。
今年题目的核心是“另一个地方”。这是中考作文特意强调思维和思想体现。
去年的《原来我没懂》,从“懂了什么”到“没懂什么”,有点逆向思维。《走,到另一个地方去》,今年着眼于从“这里”到“那里”,由此及彼。“另一个”意味着不同,从熟悉走向陌生,或者从这里到达远方,或从相同走向不同的地方。如果简单写到另一个地方,是比较容易的。
文章的要点,应该是“到另一个地方去”的意义。这最能体现考生的思考力。此中,可以思考的有很多,比如为什么要到另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去干吗?为了躲避现实,还是为了追寻,或是为了重温还是发现?这就涉及文章的立意。有人说,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那他去另一个地方,追求一种不同眼前的诗意生活。
其实,归根到底,到另一个地方去,思考的还是眼前这个地方的自己,只不过,把你带到了另一个地方,在那个情境下,更加清晰。
崔勇(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师、文学博士 )
比今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题要好
首先,题目可写,有很强的范围指示。这种有导引性的题目不会让有话说的孩子说空话。这一点比今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题要好。
其次,这个题目也有陷阱。很多初中学生很可能写成一篇控诉中学校园生活的文章,而忘记了“走”。这个“走”字实在很好。为什么走,怎么走,另一个地方有什么都可以在写作中展开。
再则,很多同学可能也会把这题目套作成“仰望星空”,但这可能会有问题。“仰望星空”着重的是“另一个地方”——“远方”“未来”“理想”——对“现在”的观照。而“走,到另一个地方去”则应该着重“现在”对“另一个地方”的观照。也就是说,“现在”“此处”是“未来”、“另一个地方”的根基。这可能也是很多孩子不好把握的地方。
总之,这是一个不错的题目,可以让那些写作能手写出有神采的文字。
俞磊(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师)
浅者写热闹,深者思门道
按我的理解,远方、故乡、童年、梦想、诗境、阅读、消逝却美好的文化……均可成有意味的“另一个地方”,更容易写出深度来。但估计写“旅游(不是旅行)”的考生很多。本文要成功,“另一个地方”一定要写实,要细腻描摹,要有生动画面。这些是接下来思考与抒情的基础。
此题出得不错,既可以让人有话可说从而达到中考水平测试的目的,又可以让高水平的考生写出深度来,进而实现中考选拔考试的另一重目标。所谓浅者写热闹,深者思门道。
昨天中午,参加中考的学生轻松走出二十一中考点。 蒋文广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