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进城务工随迁子女集中报名
●随迁子女报名须注意备齐材料
●兴宁区安排补录一天(7月8日)
●7月20日,江南区教育局增加7天受理时间
在白沙路学校,家长需先通过材料初审。
7月6日,南宁市中小学新生报名第一天,记者走访部分学校发现,仍有部分家长因材料不齐全,只能“返工”。今年,南宁绝大部分城区都将地段生安排在6日报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安排在7日报名。相对于地段生,随迁子女入学需要的材料更复杂,家长在报名前,一定要注意带齐材料
需“返工”的家长不少
7月6日上午近9时,记者来到白沙路学校。该校有小学部和初中部,当天同时接受小学新生和初中新生报名。记者留意到,小学新生报名前,必须先经过材料初审,才能领到报名号。
记者在材料初审处观察了近1个小时,发现大部分家长的材料都准备齐全。通常一两分钟后,他们就能拿到报名号。但也有少部分家长,忘了带房产证等材料原件,只能“返工”。
当天报名材料准备不齐的,基本属于三代同堂的情况。按要求,适龄儿童是三代同堂的,需要提供南宁市房产部门出具的家庭无房证明,以及居委会或单位出具的家庭居住证明。由于不少三代同堂的家庭未备齐材料,或只准备了其中一份,因此在报名时“卡了壳”。
覃女士一家跟孩子的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当天她也因未开居住证明,而被要求办齐材料后再来报名。覃女士坦言,她此前并未关注招生简章,只是向有经验的家长打听过情况。
负责初审小学报名材料的,是该校教务处主任周佳媚。据介绍,该校周边有5个老单位,很多家庭都是三代同堂。由于不少家长事先不看招生简章或看得不仔细,因此材料准备不齐。对于这部分材料准备不齐的地段生,学校给了一周补材料的时间,让家长7月15日早上再到学校交材料。
记者随后从南宁市江南路小学、二十一中等学校了解到,当天有少部分家长因对政策不够了解,未带齐材料。在江南路小学门口,由于很多家长没有准备复印件,该校门口的复印店生意火爆。
子女入学不易
在白沙路学校小学材料初审处,家长吴女士并未急着排队报名,只是带着儿子安静地站在一旁细心地听,“我们是进城务工人员,7月8日才轮到报名,今天只是来看看”。
吴女士与爱人在南宁打工多年,在白沙路学校附近租房住。去年她儿子因年龄不够,学校未接收材料。当天看着不少家长漏带材料,吴女士笑得有些苦涩,“我们的材料早就备齐了,就是担心地段生太多,学校没有名额接收我们这些打工者的孩子。”
多年来,经南宁市教育部门努力,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南宁入学,与城市孩子享受同等权利。但记者也发现,随着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不断涌入南宁,近两年南宁随迁子女“入学难”问题越来越突出。
去年,江南区南乡小学有260多名办齐了证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报名,可学校只能接收60~70名。记者从江南区教育局获悉,去年该城区地段生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报名的比例已经达到2∶1。
虽然接收压力大,江南区、邕宁区、良庆区等城区今年仍然承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只要证件齐全,全部接收材料。不过在公办学校满员的情况下,有可能会由教育部门安排到民办学校就读,但一样享受九年义务教育同等待遇。
而青秀、兴宁两城区的教育局,今年只能让地段生7月6日报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7月7日报名。若学校招生名额已满,将不再接收进城随迁子女的报名材料,只能建议家长到有名额的学校或附近民办学校就读。
兴宁区有一天补录时间
为何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越来越难就读公办学校?一城区教育局局长谈了几个原因:虽然近年来南宁不断有新学校建成,但周边的楼盘发展速度更快,一些学校光是接收地段内生源就已很紧张;前几年,一些大楼盘并未按要求建配套学校,或未能按期移交配套学校;进城务工人员对下一代的教育越来越重视,都希望孩子能留在南宁上学。在现有条件下,各城区教育部门只能不断挖掘潜力,尽可能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据悉,7月8日上午8时前,兴宁区各公办学校将张贴未录满的公办学校名单、还能接收的人数及招生联系电话,未被录取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可电话咨询后,持报名所需材料到有名额的公办学校报名,补录时间仅7月8日一天。
7月13日、14日,南宁市区公办、事业办初中将向初中新生发放《南宁市义务教育(初中)入学通知书》,学生及家长可到初中临时报名点领取。7月20日,南宁市区公办小学统一张榜公布新生名单,并向小学新生发放初等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
7月20日公布入学名单后,江南区教育局还将在城区办证大厅增加7天的窗口受理时间,主要处理报名时的遗留和后续问题,确实有困难的,可到窗口申请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