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理
一、指导思想
2016年初中地理学业考试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有利于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有利于全市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有利于初中地理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的合理衔接,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命题原则
充分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严格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命题。试题内容要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正确反映地理课程标准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现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试题引导日常教学方向,从而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采取闭卷笔试形式。地理与生物合卷,卷面总分为40分,其中地理为2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二) 内容比例:地球与地图及世界地理相关内容约占地理卷面分值的35%;中国地理相关内容约占地理卷面分值的60%;乡土教材《黄石地理》内容约占地理卷面分值的5%。
(三)试题题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题型。两大题型的卷面分值之比为4:6。
(四)试题难度:试题的低、中、高三档难度比为7:2:1。
四、考试内容及达标层次
考试内容 |
达标层次 |
了解 |
理解 |
应用 |
地球和地图 |
地球和地球仪 |
|
√ |
|
地球的运动 |
|
√ |
|
地图 |
|
|
√ |
陆地和海洋 |
大洲和大洋 |
√ |
|
|
海陆的变迁 |
√ |
|
|
天气与气候 |
多变的天气 |
√ |
|
|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
|
√ |
|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
|
√ |
|
世界的气候 |
|
√ |
|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
日本 |
√ |
|
|
东南亚 |
√ |
|
|
从世界看中国 |
辽阔的疆域 |
√ |
|
|
众多的人口 |
√ |
|
|
多民族的大家庭 |
√ |
|
|
中国的自然环境 |
地势和地形 |
|
√ |
|
多样的气候 |
|
|
√ |
河流和湖泊 |
|
√ |
|
中国的自然资源 |
自然资源基本特征 |
√ |
|
|
土地资源 |
√ |
|
|
水资源 |
√ |
|
|
中国的经济发展 |
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 |
√ |
|
|
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 |
√ |
|
|
交通运输业 |
√ |
|
|
中国的区域差异 |
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
√ |
|
|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
|
√ |
|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
|
√ |
|
长江三角洲地区 |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
|
√ |
|
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
√ |
|
|
水乡文化特色与旅游 |
√ |
|
|
北京和港澳台 |
首都北京 |
√ |
|
|
香港和澳门 |
√ |
|
|
台湾省 |
√ |
|
|
乡土教材部分 |
黄石地理 |
√ |
|
|
了解:包括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例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理解:包括把握事物内在逻辑联系;进行解释、判断、区分;整理信息、分析信息等。
应用:将所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运用于新情境中并进行简要总结、评价、推理等。
五、复习建议
(一)紧扣《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加强地理基础知识的复习。要重视课堂教学过程,注重改进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学习地理的基本意识就是对地理事物所处位置的认识和判断。因此,空间思维能力是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复习时可从地图入手,把地理事物、地理规律都落实在地图上,形成准确的区域空间定位,这也是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对其进行加工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