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下载!!
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1.如图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像是( )
A. 蜡烛通过小孔成的像 B. 花瓶在镜中成的像
C. 地图经放大镜成的像 D. 亭子在水中成的像
【分析】①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比如透镜成像、水变浅了、水中的筷子折断了等;
②光的反射是指光线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出去的现象,比如平面镜成像;
③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解:A.蜡烛通过小孔成的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花瓶在镜中成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地图经放大镜成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亭子在水中成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通过各种事例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的理解.要注意这几种现象的本质,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2.缙云烧饼名扬海外,如图是烧饼制作从揉团到压扁过程,则面团变成面饼后对桌面的( )
A.压力变小 B.压力变大 C.压强变小 D.压 强变大
【分析】比较烧饼制作从揉团到压扁过程中烧饼对桌面的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变化,根据p= 分析解答.
【解答】解:从揉团到压扁过程中,烧饼 的质量不变,重力不变,则对桌面的 压力不变,但受力面积变大,根据p= 可知,对桌面的压强变小.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来源:学科网]
【点评】此题考查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压强的大小比较,关键是知道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形状的变化而变化,同时要知道烧饼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
3.如图四个实验 中,用来探究 电磁感应现象的是( )
A. B. C. D.
【分析】对题目中所有有关电和磁的实验装置的原理逐个分析得出答案.
【解答】解:A.是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故A错误;
B.是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的匝数有关的实验装置,故B错误;
C.图中有电源,是电动机原理图,故B错误;
D.图中没有电源,是电磁感应现象实验,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教材中的重要实验装置图要采用对比记忆的方法认真识记,包括实验装置的名称、说明的原理、重要的应用等.
4.如图是小朋友在荡秋千,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手抓的绳子表面粗糙不平,可减小摩擦
B.秋千摆动时,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C.秋千从高处摆到低处,动能转化为势能
D.秋千速度越大,小孩具有的惯性也越大
【分析】(1)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据此判断;
(2)判断运动与静止时,要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
(3)动能的影响因素是质量和速度,势能的影响因素是质量和高度;
(4)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解答】解:A、手抓的绳子表面粗糙不平,可增大摩擦,而不是减小摩擦,故A错误;
B、秋千摆动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其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B正确;
C、秋千从高处摆到低处,高度降低,速度增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C错误;
D、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秋千速度越大,小孩具有的惯性大小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围绕荡秋千这一运动,考查了与力学相关的多个知识点,综合性强,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总体难度不大.
5.潜水器从刚好浸没时开始下潜到返回水面合计10分钟,显示器上分别显示全过程深度曲线和速度图象如图,下列对潜水器分析正确的是( )
A.在1~3分钟,受到水的压强逐渐减小
B.在1~3分钟,受到水的浮力逐渐变大
C.在4~6分钟,都是处于水下静止状态
D.在6~8分钟,都是处于受力平衡状态
【分析】(1)由h﹣t图象可知在1~3min内潜水器所处深度的变化,根据p=ρgh可知受到水的压强变化;
(2)潜水器从刚好浸没时开始下潜到返回水面,在1~3min内潜水器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受到水的浮力变化;
(3)由v﹣t图象可知在4~5min内潜水器的速度,然后判断其状态;
(4)由v﹣t图象可知在6~8min内潜水器的运动状态,在判断所处的状态.
【解答】解:A.由h﹣t图象可知,在1~3min内潜水器所处的深度逐渐增大,由p=ρgh可知,受到水的压强逐渐增大,故A错误;
B.在1~3mi n内,潜水器排开水的体积不变,由F浮=ρgV排可知,受到水的浮力不变,故B错误;
C.由v﹣t图象可知,在4~5min内,潜水器的速度为0,处于静止状态,故C正确;
D.由v﹣t图象可知,在6~8min内,潜水器加速上升,处于非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液体压强公式、阿基米德原理、力与运动的关系等,从图象中获取潜水器深度的变化和运动的速度是关键.
二、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9分)
6.充电宝具有充电和供电功能,其内部单节锂电芯的输出电压为3伏~5伏,如果电芯串联,则输出电压成倍增加;如果电芯并联,则输出电压不变.
(1)在保障输出电压3伏~5伏不变时,为了增加充电宝储电能量,通常将多节锂电芯连接在一起,则其连接方式是 并联 (选填“串联”或“并联”);
(2)手机电池标称容量“2000毫安时”,与手机相匹配的充电宝标称容量“10000毫安时”,用充电宝给耗尽电的该手机充满电,理论上能充电 5 次;实际使用时能充满的次数要小于理论的次数,请写出造成充电宝输出能量损失的一种因素: 充电时电池发热要消耗能量 .
【分析】(1)电池组串联时,总电压等于各节电池的电压之和;电池组并联时,总电压与各节电池的电压相同,据此判断;
(2)根据充电宝的容量和电池容量可计算理论上的充电次数;从能量消耗的损失的角度可解释实际次数减小的原因.
【解答】解:(1)由于充电宝的输出电压保持相对固定,所以要想增大储电量,应将多节锂电芯并联连接在一起;
(2)理论上充电宝可充电的次数:n= =5(次);
实际使用时能充满的次数要小于理论的次数,这主要是因为充电时电池发热要消耗能量.
故答案为:(1)并联;(2)5;充电时电池发热要消耗能量.
【点评】本题以常见的充电宝为内容,考查了电池组的串并联判断,能量的转化、消耗及其应用等,难度不大.
7.央视二套“是真的吗”栏目播出:人站在风车下就能让它转动(如图).原理是人体可以加热周围空气,热空气密度变小会上升,导致风车转动.
(1)人体加热周围空气,导致风车转动,其实质是内能转化为 机械能 ;
(2)若风车正下方站的人越多,则风车转动越 快 .
【分析】(1)机械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高度以及弹性形变 有关;
(3)当质量一定时,动能越大,速度越大.
【 解答】解:(1)人体加热周围空气,使空气的内能增加,导致风车转动,即风车得到了机械能;因此该过程将内能转化为了机械能;
(2)若风车正下方站的人越多,则空气增加的内能越多,风车得到的机械能越多,风车转动就越快.
故答案为:机械能;快.
【点评】本题考查内能的利用及做功的实质,关键明确该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以及影响机械能的因素.
8.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安装好杠杆,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把钩码挂在杠杆A点如图甲,为方便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应在B点沿着 竖直向下 的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来源:学&科&网Z&X&X&K]
(2)如图乙,当弹簧测力计由位置1 转至位置2的过程中,杠杆在水平位置始终保持平衡,测力计示数将 先变小后变大 .
【分析】(1)把钩码对杠杆的作用看成阻力,把弹簧测力计对杠杆的作用看成动力,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判断弹簧测力计的具体施力方向.
(2)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时,动力臂减小,动力变大;动力臂变大,动力变小.
【解答】解:(1)当支点到力的作用点距离成为力臂时,力臂最大,拉力最小,所以应在B点沿着竖直向下的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由图可知,OC为最长力臂,当弹簧测力计由位置1转至位置2的过程中,动力臂先变长后变短,而杠杆在水平位置始终保持平衡,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测力计示数将先变小后变大.
故答案为:(1)竖直向下;(2)先变小后变大.
【点评】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弹簧测力计倾斜拉动杠杆还在水平位置平衡,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变小,动力变大这是常见的一种题型.
三、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0分)
9.请用笔画线代替两根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能交叉);
(2)规范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进行多次测量,并记录数据如表,请根据图乙把表中所缺数据填写完整. [来源:Z.xx.k.Com]
实验序号 电压/V 电流/A
1 1.5 0.16
2 2.0 0.2
3 2.5 0.24
(3)小科同学根据上表求出电压的平均值和电流的平均值,再运用欧姆定律求出电阻的平均值.请判断该方法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不可行;运用欧姆定律时,公式中的I、U、R必须是同一时刻、同一导体所对应的数值 .
【分析】(1)根据电源的电压确定电压表的量程且与电阻并联;
(2)根据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3)欧姆定律使用时,电压和电流、电阻是对同一导体和统一时刻成立,否则不成立.
【解答】解:(1)一个干电池的电压为1.5V,则图中电池组的电压为3V,所以电压表的量程选0~3V,且与待测电阻并联,如下图所示:
[来源:Z*xx*k.Com]
(2)图乙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2A;
(3)运用欧姆定律时,公式中的I、U、R必须是同一时刻、同一导体所对应的数值,故小科的方法不可行.
故答案为:
(1)如上图所示;
(2)0.2;
(3)不可行;运用欧姆定律时,公式中的I、U、R必须是同一时刻、同一导体所对应的数值.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压表正确使用和电流表的读数以及欧姆定律的使用条件,会根据电源的电压确定电压表的量程和知道欧姆定律成立的条件是关键.
10.(2016丽水)某科学兴趣小组在探究“压力和物体重力之间大小关系”时,小科同学提出的猜想是:“压力的大小等于重力.”科学兴趣小组做了相关的实验. [来源:学科网ZXXK]
步骤1:选用材料相同、表面粗糙程度相同、重力不同的3个物体,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三个物体的重力;
步骤2:把3个物体依次放在水平受力面上,用专用的仪器测出3次压力大小,实验数据见表1.
步骤3:改变受力面鱼水平面的倾角,用步骤2的方法,依次测出与水平面成18°角和25°角的压力大小,实验数据见表2和表3.
表1在水平面上所测数据
序号 重力/N 压力/N
1 5 5
2 10 10
3 15 15
表2在18°角斜面上所测数据
序号 重力/N 压力/N
4 5 4.75
5 10 9.5
6 15 14.25
表3在25°角斜面上所测数据
序号 重力/N 压力/N
7 5 4.5
8 10 9.0
9 15 13.5
请回答:
(1)比较序号 1、4、7或2、5、8或3、6、9 的数据可得:当同一物体静止在同一受力面上时,受力面与水平方向夹角越大,物体产生的压力越小;小科同学的猜想是 不合理 的.(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2)进一步分析压力和物体重力之间的大小关系:先分析同表中的关系,再比较不同表之间的关系,综合可得出结论: 当材料、表面粗糙程度相同的不同物体,静止在同一受力面上时,压力与重力的比值相同或当材料、表面粗糙程度相同的物体,受力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越大,压力与重力的比值越小 .
【分析】(1)根据实验结论可知,需选择质量相同的物体,但斜面的倾角不同,据此选择合适的实验序号;
根据实验结论与小科同学的想法比较即可判断;
(2)比较表一或表二或表三的实验数据中压力与重力的比值即可得出;
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和表三的实验同一物体,静止在水平方向的夹角不同的受力面上的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及现象得出结论.
【解答】解:(1)小科同学的想法是:压力的大小等于重力;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7或2、5、8或3、6、9中的数据可得:当同一物体静止在同一受力面上时,受力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越大,物体产生的压力越小,由此可知:小科同学的想法是不合理的;
(2)比较表一或表二或表三的实验数据中压力与重力的比值是相同的,则可得出结论是:当材料、表面粗糙程度相同的不同物体,静止在同一受力面上时,压力与重力的比值相同;
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和表三的实验中同一物体,静止在水平方向的夹角不同的受力面上的压力数据不同,且变小;可得出结论:当材料、表面粗糙程度相同的物体,受力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越大,压力与重力的比值越小.
故答案为:(1)1、4、7或2、5、8或3、6、9;不合理;(2)当材料、表面粗糙程度相同的不同物体,静止在同一受力面上时,压力与重力的比值相同或当材料、表面粗糙程度相同的物体,受力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越大,压力与重力的比值越小.
【点评】本实验考查了实验数据分析,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即可正确解题.
11.(2016丽水)丽水白云森林公园位于市区北面,空气新鲜,风景优美.小科同学经常沿公园内的盘山公路快步行走,锻炼身体.
小科同学重力为500牛,从白云山下步行到离出发点100米高度处,需克服自身重力做多少功?
【分析】已知小科同学的重力和步行高度,利用W=Gh计算需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
【解答】解:需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
W=Gh=500N×100m=5×104J.
答:需克服自身重力做5×104J功.
【点评】此题考查功的计算,是一道较为简单的计算题,难度不大、
12.(2016丽水)某品牌太阳能汽车如图甲,通过安装在车顶和前端的电池板收集太阳能;玻璃采用防太阳辐射的层压玻璃制作而成,车身轻便灵活.
(1)若该车身的材料要求强度高且轻便,则表中最理想的材料是 碳纤维 ;
材料 锰钢 铝合金 钛合金 碳纤维
性能(强度) 强 较弱 较强 强
密度/kgm﹣1 7.9×103 3.0×103 4.5×103 1.6×103
(2)若该车质量是400千克,车上载有人和物品质量共为100千克,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2.0×10﹣2米2,该汽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多少?
(3)若该汽车以最大输出功率P为800瓦在水平路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再将功率减小到P1,并保持此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上述运动过程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设运动过程中汽车所受阻力不变,则汽车受到的阻力是 80 牛,P1为多少?
【分析】(1)根据表格中材料的性能进行分析判断;
(2)根据G=mg和p= = 计算汽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先根据图乙读出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减小功率后的速度,然后根据P=Fv求出牵引力,再根据二力平衡求出阻力,最后根据P=Fv求出P1.
【解答】解:(1)若该车身的材料要求强度高且轻便,则根据表中信息可知,碳纤维性能最强,密度最小,因此最理想的材料是碳纤维;
(2)汽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 = = =2.5×105Pa;
(3)根据图乙可知,当汽车以最大功率匀速行驶时速度为10m/s;
当汽车以P1的功率匀速行驶时, 速度为8m/s;
由二力平衡条件和P=Fv可知,汽车受到的阻力:f=F= = =80N;
P1=Fv′=80N×8m/s=640W.
答:(1)碳纤维;(2 )汽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2.5×105Pa;
(3)80N;P1为640W.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题,涉及的知识点很多,但难度不大,认真审题,应用相关知识点即可正确解题.
13.(2016丽水)小科同学家有一种新型插座如图甲,能即时显示用电器的工作电压和所耗电费等,插座本身消耗电能由内部电池提供.如图乙为电火锅的铭牌.周六晚餐吃火锅时,小科同学将电火锅单调插在该插座上,这时插座屏幕显示如图丙;用加热档加热一段时间后,屏幕显示如图丁.(电费单价:0.5元/千瓦时;忽略温度对电阻的影响;本次使用电火锅时,假设其两端电压不变.)请回答:
(1)晚餐时家中照明电路的 实际电压是 200 伏;
(2)请从两个角度计算电火锅加热的实际电功率.
【分析】(1)从图丙中得出晚餐时家中照明电路的实际电压;
(2)方法一:从表格中可知花费的电费可求消耗的电能,又知道电火锅工作的时间,根据P= 求出电火锅加热的实际电功率;
方法二:知道电火锅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根据P= 求出其电阻,再根据P= 求出200V时的实际功率.
【解答】解:(1)由图丙可知,晚餐时家中照明电路的实际电压是200V;
(2)方法一:
由图丙和图丁可知,电费为0.25元,则消耗的电能:
W= =0.5kWh,
电火锅工作的时间:
t=18:40﹣18:10=30min=0.5h,
电火锅加热的实际电功率:
P= = =1kW=1000W;
方法二:
由P= 可得,电火锅的电阻:
R= = =40Ω,
U实=200V时的实际功率:
P实= = =100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