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中考网 - 各省中考 - 山东中考 - 青岛中考 - 正文

青岛市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

来源:青岛市教育局 2014-4-2 11:27:32

 

  附件3
  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 数学学科课程现状
  目前,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各校使用的数学教材学科体系严谨,但缺少具有时代特色的学习情境。学生数学学习基础薄弱,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教师教学理念比较传统,课堂教学教师讲得多,学生参与少。学科评价模式单一,不利于全面考察、科学评价。
  二、数学学科课程改革宗旨及目标
  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数学学科课程改革旨在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想办法解决目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围绕“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形成与个人发展相匹配的数学素养、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具体目标是:
  (一)优化数学课程内容,开发数学课程资源。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需要,科学遴选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的教学内容,积极开发微课程、网络选修课程、校本课程等数学学习资源,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二)改革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适合本校、本专业学生学习基础及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建新型课堂学习模式,增强课堂学习实效。
  (三)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分层次教学,让每一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四)改革学科评价内容与方式, 制定科学的学业评价标准,全面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效和发展。
  (五)加大校本教研力度,切实提高数学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和课程改革的实施能力。
  三、数学学科课程改革内容及要求
  (一)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为目的,科学确立教学目标。
  立足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包括:运算求解、逻辑推理、空间想象、数据处理等基本数学能力,数学建模、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有逻辑地思考、有条理地表达和交流合作能力等,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和长期发展的需要。
  多维度设定教学目标。不仅要有知识、技能的具体要求,也应该立足于学生人文素养、职业素质、综合素养的培养,体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及职业素养等多方面的培养要求。
  分层次设定教学目标。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制定符合其学习基础和能力的、可以达成的教学目标。如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教学,C层要求识记公式,掌握公式的简单应用;B层要求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A层要求理解公式推导过程及倒序相加法,理解并灵活应用公式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学生可以动态选择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
  (二)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优化整合课程内容。
  本着“夯实基础、联系生活、对接专业、突出应用、立足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必要、必须、够用、实用”为原则,优化基础模块,甄选职业模块,选修拓展模块。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的必修模块,主要突出核心数学知识和技能,涵盖学生学习与职业发展所必需的基础性、经典性数学内容,包括集合、方程与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直线与圆的方程、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初步。对基础模块的改革,内容上应删减已经过时的复数、分式不等式等内容,简化难度较大的对数运算、排列组合运算等技巧;增加计算器使用技能的培养,教会学生使用科学型计算器求对数值、指数幂、三角函数值等技能。在要求上应贴近学生实际,降低难度,如一元二次方程(或不等式)提倡用“配方法”求解,“十字相乘法”不宜再作教学补充。各校也可以根据学情增加初高中衔接预备知识内容,为学生能顺利适应中职阶段数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基础模块的教学设计应贴近生活,贴近应用,补充新素材、新案例,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山东省编《数学》中的职业模块虽然安排了数据处理、逻辑关系、线性规划、编制计划的原理和方法等内容,但课程结构没有按照专业需求进行分类,多数知识的处理脱离相关的专业背景。应在做好专业调研的基础上,补充丰富的专业案例和素材,整合教学内容,对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对接职业岗位实际需求,将教学内容模块化、情境化、案例化。职业模块的教学设计,应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把职业岗位中的工作情境、典型任务引入教学,架起与专业学习对接的桥梁,让学生通过这些具体情境去体验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将数学教学置身于广阔的职业、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学校可以跟据实际情况设置满足升学需求、提升文化素养的不同学习路径,让学生在立足于自己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有机会在数学学习上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各个模块的学习,应适时渗透数学文化教育,如开展“数学简史选讲”、“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应用”、“数学与生活”、“数学与文化”等专题内容与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及应用,了解数学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让学生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和应用价值,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三)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为目标,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满堂灌、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创建具有以下特点的数学课堂新模式。
  1.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认真研究学生,在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数学水平、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来展开。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提倡让学生做中学,做中悟;在练习和作业的设置上,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应分层次安排;在学习模式的选择上,提倡“同伴互助”、“亦生亦师”、“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每一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能学得进去,听得明白,学有所获。
  2.体现学习的实践性。应通过问题情境创设和多种形式学习活动的设计,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议、说、练的机会,增加思考、交流、表达和应用的数学学习过程。应增加数学实践活动,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块,给学生布置相关调研小课题,如与排列组合知识相关的单循环、双循环赛制问题、与数列知识相关的利率问题等,培养学生对现实世界中数学现象的好奇心,指导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呈现现代化学习特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建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新型模式,通过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实现分层次教学,逐步实现翻转课堂、网络学习。
  (四)以探究、发现、生成为核心,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提倡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法”、“分层递进题组教学法”、“自学辅导教学法”、“问题讨论教学法”等具有中职数学教学特色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生成性。
  要正视两极分化的现象,关注学习困难和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坚持分层次教学原则,立足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分析其潜在发展能力,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低起点、小步子,有效练习、及时反馈。加大学法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学习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能有所提高。
  (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逐渐加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借力新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在计算上,提倡用科学型计算器。在指数运算、对数运算、三角运算、排列组合数计算、方差与标准差运算等教学中,教会学生使用计算器求值。以新的技术手段改变传统的计算方式,使学生从繁杂的计算中解放出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在图形图像、数据处理、线性规划求解等问题上,充分发挥Excel、几何画板等计算机软件功能,配合使用电子白板、实物展台等现代化设备,化难为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
  在学习媒介上,积极开发、建设、使用微课、网络课程等资源,把课堂延伸到45分钟以外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和网络学习空间。
  (六)以引领学生发展为目标,改变学业评价制度。
  在评定成绩的方法上,要改变一考定论的制度,增加过程性评价,纳入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表现等评价指标,制定科学的过程性评价量规,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在评价方式上,要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自主评价、小组评价及教师评价相结合,分层评价和分模块评价相结合,卷面评价与实践应用性评价相结合,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
  在考试内容上,要将知识测试与能力考查、实践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测试内容应涵盖知识理解、技能应用、能力考查、数学观念和思想方法的形成,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等,全面体现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附件4
  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英语学科课程现状
  青岛市实现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发展目标需要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外语技能在城市的国际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市的中职英语课程教学还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制约着中职毕业生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结构和教材亟需完善。
  现行的中职英语课程结构不合理,基础、职业、拓展三个模块区分度不明显,仍然沿用传统的学科本位体系;教材以话题为单位进行单元编排,但话题之间缺少逻辑联系;语法项目的顺序因循守旧,制约语言材料的呈现。同时中职英语教材版本众多,地方教材和国规教材并存,水平良莠不齐,有些教材内容陈旧、形式单一,不能满足我市中职英语教学的需求。
  (二)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亟待更新。
  部分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传统,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习惯于将词汇、短语和语法的识记作为重点,不重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大多从教师如何教的角度出发,没有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没有考虑如何助学的问题;没有体现英语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缺乏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职业相融合的意识;教学方法仍然沿用传统的翻译法和结构法,忽视了英语的交际功能。
  (三)课堂模式和教学手段亟需改进。
  目前很多学校英语课堂模式陈旧,致使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兴趣全无。具体表现为:教师的讲授过多,很多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学生多数时间进行被动的死记硬背,缺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缺乏思考、讨论的机会;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时间较少,缺少实践性的练习活动,难以提高交际能力。同时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率低,很多学校的电子白板只发挥了投影屏幕的作用,课件也只是容量更大的黑板,没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改进课堂模式。
  (四)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亟需改变。
  从评价方式来说,目前绝大多数的英语考试都采用笔试形式,用一张试卷决定学生的阶段性或终结性的学习成果,不能真正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评价内容上,尽管增加了听力、交际对话等考试内容,但仍然无法摆脱语法和词汇检测的影响,导致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讲练语法和识记单词上。
  二、英语学科课程改革宗旨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规定,中职英语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中职英语课程改革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根据专业特点和行业需求有侧重地培养听、说、读、写等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英语学科课程改革内容和要求
  中职英语课程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组成。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的必修模块,教学改革主要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删、调、改,采用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英语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并安排教学,结合专业课开设的情况和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立足于工作过程的典型情境、典型任务或核心能力将教学内容系统化、模块化、情境化,着力培养学生在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学校可跟据实际情况开设人文类或专业类的英语选修课,或开展校内英语竞赛、展示等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校园英语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英语学习中有所收获和发展。
  英语学科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为:
  (一)以培养综合能力为重点,制定分层教学目标。
  英语学科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立足于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和跨文化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长期发展,因此教学目标应是多维度的,要体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以及职业素养等多方面的培养目标。
  英语学科的教学目标应是具体、可检测的,而非笼统、模糊的;是描述学生的课堂活动及预期成果,而非描述教师的课堂行为或罗列教学内容。必须明确达成目标的主体、具体内容和要求。例如,将一堂写作课的知识目标作如下表述:“The student, through this lesson, will be able to produce a final version of a descriptive passage on the appearance of a famous person he/she chooses to describe(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做到:以学生自选的一位名人的外貌为主要内容撰写一篇描述性的文章)”;再如一堂听说课的能力目标“After the speaking practice, 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conduct interviews with interview sheets provided(通过口语练习,学生能够借助采访任务单进行现场采访)”。
  英语学科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分层次的,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制定符合其基础和能力的教学目标。例如“After the listening and speaking practice, 10% of 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role play check-in service in an impromptu way; and 85% of the students to make dialogs on check-in service with notes in hands;5% of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given dialog fluently.(通过听说练习,10%的学生将能够即兴进行登记服务角色扮演,85%的学生能够借助提示完成登记服务对话,5%的学生能够熟读对话范例。)”
  (二)以生活职场应用为导向,优化整合课程内容。
  删减教材中难度过大的篇章、练习以及陈旧过时的语言材料等内容,简化难度较大的语法项目,降低词汇量要求(如工科专业),增加文化知识、背景介绍,补充鲜活、生动的语言材料。通过深入调研确定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教学内容,将教材进行校本化整合,体现专业特点、行业需求和学校特色。
  用项目和任务将散乱的话题进行整合,实现各单元之间的融会贯通。根据项目和任务的需要进行语法训练,打破传统的语法学习体系,呈现更加鲜活生动的语言材料。例如,以“邀请外籍客户参加公司年会”为项目,将Invitation(邀请)、Festivals and Holidays(节日)、Travel and Transportation(旅行交通)、Directions(方向)等整合在一起,通过完成各单元实践任务实施该项目模块的学习。
  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职业情境相结合,设置典型生动的实践任务,注重英语句型和语法的语用环境,让学生感觉英语的实用性、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能力、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教学设计。
  结合英语学科特点,采用直观教学法、听说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完全行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充分的听、说、读、写的时间和参与交流实践的机会。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丰富可行的师生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组织小组、班级讨论,开展参与式、体验式、合作式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四)以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建立新型课堂模式。
  打破传统的课堂模式,建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新型模式,通过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实现分层次教学,逐步实现翻转课堂、网络学习。
  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技术手段,如微信、QQ等进行课前预习作业的跟踪检测以及课后拓展内容的推送等,并推荐学生安装使用适当的英文学习应用程序作为课堂和教材的补充,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视频、图片等网络资源,注意收集生活中的可用资源(如照片、实物等),探索创作原创资源(如微课堂、微视频等),建设英语学科教学资源库。
  (五)以引领课堂教学为目标,改变学业评价方式。
  评价的主体要改变。改过去教师对学生的单一评价为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家长评价相结合,同时制定与之相匹配的评价量规,科学、客观地进行评价。
  评价的内容要改变。改过去一张试卷为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检测内容由词汇、句型、语法的死记硬背改为实践型、应用型题目的综合运用。
  评价的形式要改变。改过去单一的笔试为笔试、口试、单元任务、实践活动相结合。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