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设计结合实际情境的问题
主讲人:赵桂丹,沈阳市126中学初三数学组备课组长,沈阳市和平区骨干教师、和平区先进教师
2013年《新课程标准》和往年《考试说明》中体现出中考的命题原则是:在考查学生基础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和情感态度的同时,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设计一定结合实际情境的问题和开放性问题。
二轮复习要抓住难点
第二轮复习:适当增加难度;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进行专题复习,如“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等,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掌握解题思路。
首轮复习要建知识网
第一轮复习:构建知识网络,重双基训练。过记忆关、过基本方法关、过基本技能关。进行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2)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对书上的习题加以改造、归类。(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4)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建立错题集。(5)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
三轮复习时每周做2-3套模拟题
第三轮复习相当于考前练兵。研究历年的中考题,制作《双向细目表》,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每周出2-3套模拟题,对学生训练及测评。1.模拟题的时间安排,题量的多少,总体难度的控制等都切近中考题。
2.模拟题的设计有梯度,立足中考又要高于中考。3.详细统计边缘生的失分情况。课堂上应该讲的是边缘生出错较集中的题4.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5.做沈阳市近5年中考题。6.注重答题卡的训练。
数学也需培养阅读能力
1.调整学习精力的投放点2.培养阅读、审题能力。3.注意答题的准确度和书写的规范性。4.注意基础题、简单题不丢分。5.重视课本中的典型问题。6.理解数学思想。7.每周至少做两套模拟题。8.建立错题集,多解题、陷阱题集。9.学会反思。